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老北京瑣憶:鮮魚口因何得名?小吃蘊含哪些民間智慧?

發布時間:2022-11-01 11:0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0月31日電(記者 上官雲(yun) )以細膩的筆觸描寫(xie) 對過往的回憶、日常讀書(shu) 感受……最近,作家肖複興(xing) 的散文集《記不住的日子》受到了文學愛好者的關(guan) 注。

  對於(yu) 新書(shu) ,肖複興(xing) 回應稱,小說的寫(xie) 法各有特點與(yu) 優(you) 勢。對自己來說,眼下最適合的就是寫(xie) 散文,文學體(ti) 裁相對單純,可以得心應手地抒發情感,記錄生活中的所思所感。

  關(guan) 於(yu) 寫(xie) 作,肖複興(xing) 說,自己幾乎每天都要寫(xie) 上三四個(ge) 小時,“就像燕子搭窩一樣,寫(xie) 作能堅持很重要。對我來說,寫(xie) 作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能夠帶來快樂(le) ,也是我與(yu) 外界聯係的渠道。”

  顯示民間智慧的老北京小吃

  老北京的特色食品、飲食文化……都曾出現在肖複興(xing) 的筆下。

  聊起老北京小吃,喜愛美食的人或多或少都能說出幾個(ge) 名字,比如艾窩窩、白水羊頭、爆肚、驢打滾、麵茶、奶酪、豌豆黃、芸豆卷等等。

  肖複興(xing) 認為(wei) ,在老北京小吃中,除了一些相傳(chuan) 從(cong) 宮廷中傳(chuan) 出來的小吃外,其餘(yu) 大多數都是平民小吃。這些小吃原料不貴,但幾乎都花了心思,顯示了民間的智慧。

  “比如豆汁,往往熬得很粘稠,做好後用火保著溫,在鍋裏咕嘟咕嘟冒泡。過去尤其是冬天,花一分錢買(mai) 上一碗,就著火燒吃,再來點鹹菜。老百姓愛吃。”他說。

  在老北京小吃中,人們(men) 也常常提到“芥末堆兒(er) ”。肖複興(xing) 說,其原料就是白菜,要用白菜心,開水略微一焯,擱上醋、糖,然後還有調好的芥末汁,製作起來比較簡單。

  《越縵堂日記》記載:“惟夏間盛飲冰酪,而餘(yu) 時無人知者。”老北京小吃奶酪,算得上夏天的消暑佳品。在肖複興(xing) 的印象中,奶酪用牛奶熬煮而成,有點像酸奶,呈半凝固狀。

  白水羊頭是一道精致漂亮的涼菜。肖複興(xing) 說,做好的羊頭肉洗得幹幹淨淨,切成非常薄的片,再撒上花椒鹽,相當可口。

  香山:賞秋好去處

  在肖複興(xing) 的文章裏,也記錄了老北京舊居與(yu) 四時物語。

  回憶起少年時代,他仍然記得,彼時老北京人賞秋,最樂(le) 意去的地方就是香山,第一可以爬爬山,第二可以看看樹,欣賞漫山遍野的紅葉。

  北京的不少地名,與(yu) 當時的風土人情有關(guan) 。肖複興(xing) 說,鮮魚口是一條老街,其得名源於(yu) 當初護城河開閘泄洪,水往南流形成一條小河。舊日河上建有一座小橋,賣魚的小販就在兩(liang) 岸叫賣鮮魚。

  “小河幹涸後,河道兩(liang) 側(ce) 逐漸有了住家,人多了,各種小店小鋪就起來了。清朝時,鮮魚口這兒(er) 鞋鋪多,後來慢慢又有了長春堂藥店、聚祥齋糕點等等,鋪子一個(ge) 接一個(ge) ,一直到鮮魚口的西口,也就是前門大街。”肖複興(xing) 說。

  地名、美食、老街舊巷……這些內(nei) 容幾乎都成為(wei) 了肖複興(xing) 寫(xie) 作的靈感來源。

  寫(xie) 作是與(yu) 外界聯係的渠道

  不止是老北京的風土人情,從(cong) 《藍調城南》到《天壇六十記》,再到《記不住的日子》,肖複興(xing) 也在自己的作品中記錄了許多日常見聞,以及生活中的細節與(yu) 美好。

  肖複興(xing) 從(cong) 小喜好文學。讀初三時,他的一篇作文獲獎了,這篇作文當時由著名作家葉聖陶親(qin) 自批改。肖複興(xing) 說,如果沒有這段經曆,自己也許不會(hui) 對文學如此癡迷。

  但他真正開始有規劃地寫(xie) 點東(dong) 西,是在1971年。那年冬天,肖複興(xing) 寫(xie) 完了十篇文章,“就是寫(xie) 在學生寫(xie) 作業(ye) 用的橫格本上,滿滿一本。”

  肖複興(xing) 從(cong) 中認真選出一篇,寄給了葉聖陶長子、著名編輯葉至善。“葉至善先生給我回信了,把十篇文章逐字逐句改了一遍。我從(cong) 中挑出一篇寄給刊物,後來發表了。”肖複興(xing) 回憶。

  文學之旅至此啟程。迄今為(wei) 止,肖複興(xing) 出版了多部作品、獲得冰心散文獎、老舍散文獎、朱自清散文獎等多個(ge) 獎項。

  他的寫(xie) 作計劃排得很滿,除了手頭正在寫(xie) 的散文外,還有一本《燕都百記》也即將出版。肖複興(xing) 幾乎每天上午都要寫(xie) 作三個(ge) 小時,對他而言,寫(xie) 作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能帶來快樂(le) 。

  對於(yu) 自己的這些作品,就如肖複興(xing) 在《燕都百記》序言中所寫(xie) 的那樣:“希望讀者能夠喜歡,在簡短的篇幅中,看到北京的新老風貌,看到你自己。我們(men) 也能在書(shu) 中相逢。”(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