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從“天宮”入夢到“夢圓航天”,中國人將在太空住上“三室兩廳”

發布時間:2022-11-01 11:0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海南文昌10月31日電 題:從(cong) “天宮”入夢到“夢圓航天”,中國人將在太空住上“三室兩(liang) 廳”

  作者 馬帥莎

  10月31日,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夢天實驗艙搭乘“量身定製”的“座駕”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開啟太空之旅,中國空間站將迎來“T”字基本構型最後一個(ge) 艙體(ti) 。

  待夢天實驗艙與(yu) 空間站組合體(ti) 完成交會(hui) 對接以後,“太空之家”將升至由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神舟飛船以及天舟飛船組成的“三室兩(liang) 廳”。

  當北方大風降溫雨雪“齊上陣”時,10月底的海南文昌仍是一片蔥綠,溫暖濕潤。從(cong) 火箭總裝測試廠房到發射塔架的路邊,還可以看到點綴在草叢(cong) 中的小野花。

  這條長達2.8公裏的火箭轉運路名叫“問天路”。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正是沿著這條路,從(cong) 總裝測設廠房“走”向太空之旅的出發地。此次發射是文昌航天發射場建成以來的第20次發射任務。“問天路”邊的“問天樹”上掛著曆次任務的標牌。為(wei) 了此次任務,路邊立起了“夢圓航天”的新地標,呼應“夢天”之名。

  正如“問天”一樣,中國航天許多“浪漫”名字都富含文化意蘊,包含古人對遨遊太空的暢想,“夢天”亦是如此。“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唐代詩人李賀曾在詩作《夢天》中這樣描繪夢遊月宮、下望人間的奇特想象。

  早在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回家”之前,航天員王亞(ya) 平就曾以“天地合作”的方式演繹過《夢天》詩篇,用古箏的悠揚琴聲傳(chuan) 達古人對“天宮”的神往。如今,“飛天”早已不是夢境,此次“夢天”奔赴“天宮”,亦是“夢圓航天”的又一曆史時刻。

  “人類渴望的宇宙航行的時代真正開始了。”“中國航天之父”、“兩(liang) 彈一星”元勳錢學森先生生前如是說。當天恰逢錢學森逝世十三周年紀念日。從(cong) 2003年首叩太空到2009年,每位中國航天員凱旋,都會(hui) 看望錢老。在這一天打響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的收官之戰,也是航天人對錢老特別的緬懷和致敬。

  15時37分,長征五號B遙四火箭在發射區準時起飛,護送“夢天”前往中國空間站。這是神舟十四號乘組在軌迎來的第二個(ge) 航天器。為(wei) 了迎接新“訪客”的到來,空間站組合體(ti) 提前進行了180度掉頭,轉為(wei) 倒飛狀態,以實現夢天實驗艙與(yu) 空間站組合體(ti) 實施後向交會(hui) 對接,也就是與(yu) 天和核心艙前向對接口實施對接。

  不同於(yu) 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作為(wei) 航天員工作鍛煉的場所,沒有設置類似“天和”“問天”的睡眠區和衛生區,但配置了13個(ge) 標準載荷機櫃,是三艙中支持載荷能力最強的艙段。

  夢天實驗艙主要麵向微重力科學研究,可支持流體(ti) 物理、材料科學、超冷原子物理等前沿試驗項目,堪稱“天宮”“夢工場”,裏麵不僅(jin) 有全球首台空間光鍾、製備材料的“八卦爐”,航天員還可以看到懸浮的球形火焰,開展更多“天地間見差異”的新實驗,以地麵上不可能的方式進入量子力學的奇異世界。此外,“夢天”還可以像“打彈弓”一樣在軌釋放微小衛星。

  古時“天宮”入夢,如今夢圓“天宮”。從(cong) 15立方米的天宮一號,到如今的空間站“三室兩(liang) 廳”,從(cong) 在軌駐留到開展科學實驗,中國人的“太空之家”不斷“升級”,不僅(jin) 越來越寬敞舒適,功能也更加全麵。(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