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黃陂:“空心村”變身“網紅村”
新華社武漢11月13日電(記者龔聯康 熊翔鶴)湖水澄澈,天空湛藍。黛青色的半島上,一幢幢民居整齊地排開,和煦的陽光灑在湖畔的坡地上,繽紛的屋頂宛如調色盤上的顏料格……初冬時節,漫步在武漢市黃陂區木蘭(lan) 鄉(xiang) 雨霖村,優(you) 美的湖濱田園風光讓人心曠神怡。
雨霖村坐落於(yu) 黃陂木蘭(lan) 文化生態旅遊區,距離武漢市中心80多公裏,由多個(ge) 相連的湖濱半島組成,背靠木蘭(lan) 山,東(dong) 、西、南三麵臨(lin) 湖,水岸線長達21公裏。
曾經,由於(yu) 位置偏僻,耕地總量有限,這裏是個(ge) 地地道道的“空心村”。“養(yang) 殖棚圈破敗不堪,道路坑窪不平,建築雜亂(luan) 無章,年輕人外出打工,村裏常年隻有老人和小孩。”回憶起以前的情形,雨霖村黨(dang) 支書(shu) 陳曉麗(li) 印象深刻。
近年來,雨霖村通過挖掘和轉化閑置旅遊資源,發展以農(nong) 家樂(le) 、鄉(xiang) 村民宿、休閑農(nong) 莊等為(wei) 代表的休閑農(nong) 業(ye) ,吸引外出務工的村民返鄉(xiang) 創業(ye) 。民居建築被裝點一新,寬闊的旅遊公路修到村裏,遊客紛至遝來。
“現在村裏環境越來越好,過來觀光旅遊的人更多了,我家餐館的收入從(cong) 剛開始的每年10萬(wan) 元出頭,增加到現在的近30萬(wan) 元。”王旺生早年在武漢做廚師,看到村裏的變化,他毅然辭掉了城裏的工作,回鄉(xiang) 辦起了農(nong) 家樂(le) 。
“相比於(yu) 在外打工,辦農(nong) 家樂(le) 還是更自由一些,我的廚藝也有了用武之地。”王旺生說,靠著“土雞”等招牌菜品,他家的店已經積累了一大批“忠實粉絲(si) ”,每逢周末和節假日,十幾張餐桌座無虛席。
當前,雨霖村全村人口589人,休閑農(nong) 業(ye) 從(cong) 業(ye) 村民有492人,75%的收入來自經營休閑農(nong) 業(ye) 所得。此外,全村擁有農(nong) 家樂(le) 35家,休閑農(nong) 莊5個(ge) ,鄉(xiang) 村民宿18家,年經營收入超過了3000萬(wan) 元。
“這裏依山傍水,風景如畫,我第一次過來旅遊的時候就被驚豔到了。”啦哩啦穀項目負責人左文娟說,“村裏流轉了200多畝(mu) 土地給啦哩啦穀項目,我們(men) 有七八十名工作人員來自雨霖村和周邊村鎮,他們(men) 在景區從(cong) 事管理和服務工作。”
除了鼓勵村民返鄉(xiang) 創業(ye) ,雨霖村還積極引資招商。據介紹,該村現已建成多個(ge) 度假酒店集群。閑置山水被“喚醒”,鄉(xiang) 村文旅產(chan) 業(ye) 蒸蒸日上。與(yu) 此同時,湖北明清古建築博物館也落戶雨霖村,原本散落在湖北多個(ge) 縣市的珍貴古民居建築被搬遷至此,風光旖旎的雨霖村又添了一層曆史文化底蘊……今年,雨霖村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評為(wei) 2022年中國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曾經的“空心村”變身遠近聞名的“網紅村”。
“未來,我們(men) 還將對全村進行統一規劃,把鄉(xiang) 村旅遊和休閑農(nong) 業(ye) 有機結合起來,開發更多元的文旅產(chan) 品,促進村民增收。”言談間,陳曉麗(li) 躊躇滿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