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縣域經濟觀察:山區縣如何發力生態工業?
中新網麗(li) 水11月15日電(記者 邵燕飛 林波)坐落於(yu) 山水間的白牆黑瓦辦公樓,工作累了,站在陽台上眺望綠水青山……這是浙江省麗(li) 水市遂昌縣生態成果價(jia) 值轉化的典型項目——天工之城·數字綠穀中的一景。
在這“綠水青山”之地,落戶了阿裏雲(yun) 、網易等20多家頭部型企業(ye) ,形成了山區數字經濟發展的“遂昌模式”。
當綠水青山與(yu) 工業(ye) 經濟發生化學變化,一幅現代化圖景在山區縣——遂昌應運而生。
小塊頭,也有大能量,這是浙江縣域經濟的生動詮釋。在共同富裕趕考路上,山區縣如何發展工業(ye) 經濟?透過遂昌看山區縣共富路,該縣正推動科技創新、數字化和綠色低碳融合聚變,全力拓寬“兩(liang) 山”轉化通道。
生態“破圈” 造就工業(ye) 綠色發展格局
在全球最大電解電容器紙生產(chan) 企業(ye) ——浙江凱恩特種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其通過老舊設備智能化、環保化、節能化改造,一舉(ju) 將原本廢棄的老舊生產(chan) 線轉變為(wei) 全球領先的節能環保型生產(chan) 線。
這個(ge) 項目是山區縣生態“破圈”的剪影。
浙江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發源地。在其近年來的實踐中,手握富饒綠色資源的遂昌開啟了一番自我革新。
“生態”如何破界跨界闖世界?
從(cong) 遂昌的實踐中可以看出,其把生態工業(ye) 高質量發展作為(wei) 主攻方向和持續發力重點,堅定實施“工業(ye) 強縣”戰略,實現了工業(ye) 經濟“從(cong) 有到好、從(cong) 好到優(you) 、從(cong) 優(you) 到強”的跨越。
為(wei) 加快打造浙西南智能製造先行縣,遂昌大力實施“生態工業(ye) 智能製造攻堅戰”三年行動,梯次推進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業(ye) 集群數字化轉型和協同化創新。
在遂昌縣經濟開發區,產(chan) 銷一體(ti) 的創新型項目正在抓緊建設,其主要生產(chan) 新能源自行車及核心零部件,將與(yu) 跨境電商“強強聯手”。
據該項目負責人——浙江壹佰科車業(ye) 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盧鳴介紹,該公司將利用“中國製造+跨境電商”這兩(liang) 大“法寶”,開拓海外新能源自行車中高端市場,“一期項目預計2024年5月完工並投入使用,建成後產(chan) 能可達到80萬(wan) 輛/年,預計年產(chan) 值16億(yi) 元。”
“硬”實力招商引資 激發山區縣發展活力
從(cong) 項目簽約到開工建設,短短的36天時間裏,徐彤體(ti) 驗了遂昌縣的“硬核”招商引資政策帶來的便捷。
徐彤是浙江振高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經過考察比對後,2022年9月初,他決(jue) 定將公司項目落戶遂昌,“主要被當地政府的態度所打動,效率高,全天候服務,誠意十足。”
在簽約後,遂昌縣迅速啟動“拿地即開工”審批服務,利用企業(ye) 從(cong) 法定國有建設用地網上拍賣到完成結果公示的一個(ge) 月左右時間,提前開展建設方案設計、地質勘察等工作,提前完成項目用地規劃許可、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建築工程施工許可的預審批。
“這是遂昌縣首個(ge) ‘拿地即開工’審批改革項目試點。”據遂昌縣行政服務中心黨(dang) 組書(shu) 記、主任陳林軍(jun) 介紹,與(yu) 以往傳(chuan) 統審批模式相比,從(cong) 企業(ye) 確定投資意向到完成全部審批流程並開工需要的2個(ge) 多月時間縮短到36天時間。
2022年8月15日,該縣出台了《遂昌縣企業(ye) 投資項目審批服務優(you) 化提速實施辦法(試行)》,打造全流程審批“遂事辦·隨時辦”模式,實現簡易投資項目“全流程審批15天”,一般投資項目“全流程審批30天”,特殊投資項目“全流程審批60天”。
山區縣以何招引企業(ye) ?
聚焦“雙招雙引”一號工程,遂昌推出“店小二式”精準服務模式,采取“代籌劃、代協調”等方式,實現企業(ye) 投資項目從(cong) 工商注冊(ce) 到施工許可“全流程有人幫”,助力企業(ye) 落地效率“全時段大提速”。
“軟”服務彌補短板 引進來更要留下來
“閑暇時,去老街品味當地美食、欣賞美景;工作時,了解研發室檢測機器新進展,與(yu) 企業(ye) 溝通技術研發難題……”自2021年來到遂昌後,武漢大學動力與(yu) 機械學院焊接高級工程師汪濤的生活充實而又美好。
“風景好、生態好、政府服務更是好。”在遂昌,作為(wei) 研發人員的汪濤找到了自己的“詩和遠方”。
作為(wei) 老牌的山區工業(ye) 縣,20世紀90年代,遂昌“五朵金花”的名聲享譽在外,金屬製品更是首屈一指,是引領麗(li) 水市工業(ye) 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
伴隨工業(ye) 化進程的加速推進,技術單一、設備落後、人才短缺等短板愈發明顯。
為(wei) 此,遂昌凝心聚力搭建科創平台,多措並舉(ju) 激活產(chan) 業(ye) 動能,做大做強生態工業(ye) 主平台。
2021年6月,遂昌與(yu) 武漢大學成功牽手,共同建設金屬製品研發中心,為(wei) 企業(ye) 轉型升級、產(chan) 業(ye) 提質增效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據汪濤介紹,2021年7月,遂昌一企業(ye) 生產(chan) 的產(chan) 品出現大量黑點缺陷且無法消除,導致訂單一度無法正常交付,“研發中心得知後,第一時間組織人員現場查看、分析研判,並通過改進合金投放方式消除缺陷,幫助企業(ye) 解決(jue) 問題。”
“通過這台掃描電鏡係統,可以將金屬製品放大20萬(wan) 倍,找到其問題所在。”在武漢大學—遂昌金屬製品研發中心,浙江開源金屬科技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黃斌正在查看該研發中心設備的進展情況。他表示,該研發中心將彌補此前遂昌產(chan) 業(ye) 發展中的短板,讓企業(ye) 引進來,更能留下來。
誠然,山區發展不僅(jin) 承載著來此投資企業(ye) 的共富夢想,更多的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