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科學訓練,探尋戰鬥力提升“最優解”

發布時間:2022-11-22 16:20:00來源: 解放軍報

  觀察樣本 新疆軍(jun) 區某旅  

  科學訓練,探尋戰鬥力提升“最優(you) 解”

  西北戈壁訓練場,寒風呼嘯,黃沙漫卷。

  新疆軍(jun) 區某旅組織的一場實裝演練拉開帷幕。該旅偵(zhen) 察連2架無人機向“敵”兩(liang) 側(ce) 警戒薄弱區域迂回,地麵分隊悄然抵近前沿,利用多種手段實施滲透。

  在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該旅深入推進實戰化軍(jun) 事訓練,推動訓練成果向實踐轉化。訓練場上,一場紅藍對抗鏖戰正酣。演練結束,互為(wei) 對手的兩(liang) 支連隊官兵圍坐在一起,複盤演練進程,尋找差距不足。

  “我們(men) 這支新型作戰部隊在新時代十年中誕生和成長,經受過磨礪和挫折,如今品嚐到了越來越多的勝利味道。”一位在連隊蹲點的旅領導說,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推進實戰化軍(jun) 事訓練,深化聯合訓練、對抗訓練、科技練兵”,為(wei) 新域新質作戰力量的訓練轉型升級提供了根本遵循,部隊必須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科學訓練方法,提升官兵科學訓練水平,探尋戰鬥力提升“最優(you) 解”。

  關(guan) 鍵字:算

  精準抓訓,算清訓練質效這筆賬

  “在上級組織的一場聯合演練中,我們(men) 連駕馭無人機,穿雲(yun) 破霧將藍軍(jun) 指揮樞紐坐標信息傳(chuan) 回紅軍(jun) 指揮所,引導炮兵力量進行了精準的火力打擊……”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新疆軍(jun) 區某旅組織了一場強軍(jun) 故事會(hui) ,一連連長張喆繪聲繪色地講起了新裝備列裝後的練兵成果。

  從(cong) 實現自主實飛,到開展實戰化條件下測試飛行,再到聯合演練中創造佳績……新型無人機列裝以來,該連官兵在深山戈壁、雪域高原紮下營地,搶抓練兵黃金期,戰鬥力不斷提升。

  “我們(men) 連的新裝備之所以能夠快速形成作戰能力,一個(ge) 重要原因是始終瞄準實戰目標,不斷探索精準抓訓。”張喆忘不了那次失敗的訓練經曆——麵對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二連順利完成任務,裝備更先進無人機的他們(men) 卻無功而返。

  端倪,藏在一份訓練計劃中。

  在該旅蹲點幫建的新疆軍(jun) 區某處處長許鋒,查看兩(liang) 支連隊執行演訓任務期間的課表時發現:二連的課表上寫(xie) 著“組織特殊天候實飛實偵(zhen) 訓練”,連演練地域當天的降雨量和風速預測等情況也同時出現在了備注欄。相反,一連不但沒有製訂類似計劃,對其他課目的把控也有些粗糙。

  “粗放的訓練計劃,必然導致粗放的訓練管理和模糊的成效界定。”兩(liang) 張課表的對比,引來的反思不僅(jin) 僅(jin) 發生在一連官兵的頭腦中。

  “抓訓練就是拿官兵的時間與(yu) 精力換取作戰能力的提升,必須算清這筆賬。”新型武器裝備陸續列裝,如何把提升訓練質效的算盤撥拉清楚?軍(jun) 事訓練分析講評會(hui) 上,該旅領導的一個(ge) “算”字,引發了各營連主官的反思。

  有人說,要把賬算實,不能隻盯著有噱頭、見效快、風險低的課目訓;有人說,要把賬算精,絕不能訓練時間到了,任務也隨之結束;也有人說要把賬算準,製訂每一步訓練計劃前,必須清楚掌握上一步訓得怎麽(me) 樣、差距在哪裏。

  循著這個(ge) 方向,該旅從(cong) 製訂訓練計劃抓起,由旅、營、連聯合調研,明確“誰組訓、訓什麽(me) 、訓多長時間、達到什麽(me) 指標”以及怎樣實現目標、如何保障目標實現等事項,在科學計劃中精準體(ti) 現組訓要素,進而提高訓練計劃的可操作性。

  該旅作訓科科長莫陽告訴筆者,大到專(zhuan) 業(ye) 訓練籌劃和階段劃分,小到訓練課目的轉換時間、訓練質效的評估標準,甚至連缺訓的人員和漏訓的課目怎麽(me) 補都包含在內(nei) 。

  “對今天訓得怎麽(me) 樣做到心裏有底,對明天怎麽(me) 訓才能心中有數。”新裝備訓練沒有可供參考的現成經驗,訓練進程很模糊,質量成效靠估算,課目轉換憑感覺。走開精算細算施訓路子後,通過對訓練進程實施全過程精細化管理,每次訓練前組織形勢研判,結束後組織檢討反思,一連連長張喆明顯感覺到,“剛起步的時候很辛苦,但收獲的是實實在在的組訓施訓經驗辦法。”

  “除了算時間、算人頭、算內(nei) 容,最關(guan) 鍵的是算訓練質量。”對此,一連無人機飛控操作手李社光感觸頗深。

  今年5月,該旅主動與(yu) 友鄰陸航部隊協調,申請選派操作骨幹搭乘直升機執行空中巡邏任務,李社光得以登上陸航部隊直升機,用雙眼俯瞰廣袤的高原,通過直觀比對不斷提升地形識別和飛行控製能力。

  關(guan) 鍵字:聯

  聯合施訓,搶奪聯合製勝“入場券”

  “電子對抗力量已為(wei) 我部實施電磁壓製,可以進入預定空域。”一次,該旅協同電抗、陸航等力量展開多維立體(ti) 偵(zhen) 察,與(yu) 空軍(jun) 某部組織小體(ti) 係聯合演練。指揮部命該旅兩(liang) 架無人機偵(zhen) 測鎖定一處可疑目標。

  偵(zhen) 測畫麵經研判為(wei) “敵”移動通信樞紐,隨著現場指揮員張喆一聲令下,操作手從(cong) 容按下發射按鈕,導彈精準命中目標。令人欣喜的是,這一刻距該旅列裝該型無人機僅(jin) 僅(jin) 過去了很短的時間。

  一擊製勝的配合背後,是該旅組訓模式的轉變。

  世界新軍(jun) 事變革的浪潮中,軍(jun) 事強國不斷探索新型作戰力量運用模式,處在“風口”位置的無人機已經成為(wei) 影響並改變戰爭(zheng) 進程的作戰力量。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指出,增加新域新質作戰力量比重,加快無人智能作戰力量發展……”反複研讀這句話,該旅黨(dang) 委一班人深感肩頭沉甸甸的使命。

  “我們(men) 手握先進的無人機作戰係統,不能關(guan) 起門來搞自己的一套,必須加速融入聯合作戰的訓練體(ti) 係,才能不斷縮小差距。”作為(wei) 這支新質作戰力量的領頭雁,該旅黨(dang) 委一班人始終保持強烈的憂患意識,“武器裝備操作使用得再好,不嵌入聯合訓練體(ti) 係進行檢驗,就始終無法形成真正作戰能力。”

  聯的前提在於(yu) 培養(yang) 聯合思維。對此,該旅領導的理解是:“以我為(wei) 主,基於(yu) 作戰職能任務,在共同思考和設計戰爭(zheng) 行動中強化聯合素養(yang) 。”

  該旅主動向上級尋求參加陸空聯合演訓的機會(hui) ,旅領導帶著參謀機關(guan) 人員反複與(yu) 空軍(jun) 指揮所對接演練事宜,與(yu) 空軍(jun) 部隊指揮員、相關(guan) 技術骨幹進行研討交流,從(cong) 無人機協同、打擊目標協同到鏈路構建、指揮控製關(guan) 係等方麵提出聯合方案。

  聯的關(guan) 鍵在於(yu) 係統融合、行動聯合。他們(men) 選派骨幹人才到空軍(jun) 單位觀摩學習(xi) 空中武器平台裝備性能,引進空情係統解決(jue) 數據庫兼容問題,並與(yu) 空軍(jun) 某部形成常態合作機製,每月組織一次聯合演練,時而充當藍軍(jun) 對手,時而擔任偵(zhen) 察預警補盲任務,在互為(wei) 條件中打通聯合訓練“任督二脈”。

  今年年初,因在聯合演訓中的優(you) 異表現,該旅無人機偵(zhen) 察營被陸軍(jun) 表彰為(wei) 軍(jun) 事訓練先進單位。官兵們(men) 深受鼓舞,旅領導由衷感到欣慰:“聯合製勝是對大家辛勤努力最好的回報,也是回答現代化戰爭(zheng) 時代課題的‘最優(you) 解’。”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如期實現建軍(jun) 一百年奮鬥目標,加快把人民軍(jun) 隊建成世界一流軍(jun) 隊,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戰略要求。”深入學習(xi) 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該旅黨(dang) 委一班人對未來充滿信心的同時,也有著一種強烈的緊迫感,“距離建軍(jun) 100周年,滿打滿算隻有5年時間。我們(men) 必須星夜兼程,全力以赴。”

  關(guan) 鍵字:統

  整合資源,最大限度提升訓練質量效益

  “忙,充實,有幹勁!”

  臨(lin) 近年終,無人機偵(zhen) 察營三級軍(jun) 士長周樹銘用這句話總結一年來的練兵感受。

  作為(wei) 航片判讀專(zhuan) 業(ye) 骨幹,擔任“金牌教練”後,周樹銘幾乎將業(ye) 餘(yu) 時間全部用在了其他營隊的情報處理專(zhuan) 業(ye) 教室。

  “組織對我委以重任,傾(qing) 盡全力為(wei) 戰鬥力服務就是我對組織的最好回報。”學習(xi)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關(guan) 於(yu) “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有關(guan) 內(nei) 容,周樹銘深感責任重大。

  這一切,都要從(cong) 他入選“金牌教練池”說起。

  近年來,為(wei) 解決(jue) 專(zhuan) 業(ye) 基礎弱、尖子人才少、訓練質效低等問題,該旅逐步摸索出了“專(zhuan) 業(ye) 相近嵌入訓、職能相近掛鉤訓、任務相近融合訓、點位相近集中訓”的組訓模式。

  他們(men) 打破力量編成和單位建製成立了不同類別的訓練單元,單元內(nei) 再根據專(zhuan) 業(ye) 崗位和訓練進程細化編組,分別製訂訓練計劃。

  “最大化提升訓練資源利用率,才能最大限度提升訓練質量效益。”訓練編組的“碎片化”,背後的支撐是訓練資源的不斷整合優(you) 化,“金牌教員池”“訓練數據池”“精品教案池”等一係列“資源池”隨之浮出水麵。

  將大範圍的專(zhuan) 業(ye) 集訓轉變為(wei) 小範圍的按需施訓,讓基層專(zhuan) 業(ye) 訓練有了更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去年年底,該旅探索成立合成偵(zhen) 察小隊,小隊提報專(zhuan) 業(ye) 訓練需求後,在全旅範圍內(nei) 統一調配裝備、器材、場地、教員等訓練資源,很快補齊了各偵(zhen) 察要素的能力短板。小隊隊長孫聖鑒說:“就像去超市買(mai) 水果,過去是把各單位的專(zhuan) 業(ye) 骨幹挑出來放到全旅這個(ge) 大籃子裏,現在是各單位拿著籃子把想要的專(zhuan) 業(ye) 教練挑回去。”

  嚐到甜頭後,該旅黨(dang) 委持續推動“資源池”擴容。他們(men) 加大送學培訓力度,積極向上級申請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教練員培訓,利用院校培訓、進廠跟訓、比武集訓等時機,重點提高教練員專(zhuan) 業(ye) 能力水平。

  部隊剛組建時,航片判讀專(zhuan) 業(ye) 僅(jin) 有周樹銘一名專(zhuan) 業(ye) 骨幹,如今通過交流互訓、任務跟訓等方式,周樹銘已經帶出20餘(yu) 名航片判讀專(zhuan) 業(ye) 尖子。

  擴容不僅(jin) 僅(jin) 局限於(yu) 人才。該旅按照集約高效的原則建設綜合專(zhuan) 業(ye) 訓練教室,采取功能梯次搭配的模式采購模擬訓練器材,想方設法拓寬訓練保障能力。

  “資源整合的目的在於(yu) 資源共享。”今年8月,西藏劄達縣突發洪水,正在高原駐訓的一連從(cong) “訓練數據池”中調用高原高寒地區飛行數據,無人機緊急起飛,通過實時傳(chuan) 輸影像資料協助指揮部執行搶險任務。

  回首新時代奮鬥這十年,展望未來新征程,該旅領導深刻感到:隻有緊緊扭住戰鬥力這個(ge) 唯一的根本的標準,扭住能打仗、打勝仗這個(ge) 根本指向,不斷加強聯合作戰指揮體(ti) 係和能力建設,大力推進戰訓耦合,大力推進體(ti) 係練兵,大力推進科技練兵,才能全麵推進軍(jun) 事訓練轉型升級,才能有效履行新時代使命任務。

  善用科學思維推動訓練轉型

  ■李 偉(wei)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我們(men) 從(cong) 事的是前無古人的偉(wei) 大事業(ye) ,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

  新域新質作戰力量建設是一項全新的事業(ye) ,需要我們(men) 緊跟時代步伐,順應實踐發展,以滿腔熱忱對待這一新生事物。奮進新征程,我們(men) 要以習(xi) 近平強軍(jun) 思想指導新的實踐,不斷拓展認識的廣度和深度,敢於(yu) 說前人沒有說過的新話,敢於(yu) 幹前人沒有幹過的事情。

  今天,新域新質作戰力量已經成為(wei) 戰鬥力拔節增長的關(guan) 鍵要素。我們(men) 必須在練兵實踐中深刻把握戰鬥力生成客觀規律,統籌調度一切積極有利因素,通過精細化的進程管理不斷提升訓練效費比,實現人與(yu) 裝備的最佳結合,在科學訓練中加速軍(jun) 事訓練轉型升級,解決(jue) “基礎弱”與(yu) “隨時用”之間的突出矛盾。

  善用辯證思維改進訓練管理。提升訓練質效不在抓得廣、練得多,而在管得精、控得準。要找準快與(yu) 慢、急與(yu) 穩,過程與(yu) 結果、投入與(yu) 產(chan) 出的辯證關(guan) 係,著力解決(jue) 訓練理念落後、內(nei) 容陳舊、管理低效、評價(jia) 標準與(yu) 戰鬥力標準不符等問題;要著眼提升精細化訓練管理水平,科學製訂訓練計劃、整合訓練內(nei) 容、改進訓練流程、優(you) 化組訓方法、施行全程管理,以科學管控的“因”求戰鬥力提升的“果”。

  善用前瞻思維強化聯合素養(yang) 。打贏導向決(jue) 定練兵方向。時代在發展,對手同樣在進步。要想追趕時代、超越對手,必須時刻保持強烈憂患意識,超前布局、提前籌劃,瞄準未來聯合作戰樣式,在聯演聯訓、新裝試訓中找到製約戰鬥力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問題。要敢於(yu) 在複雜的戰場環境、陌生的聯合體(ti) 係中讓新裝備打頭陣、新力量唱主角,用實戰標準檢驗官兵的生理極限、裝備的性能極限、人裝磨合的適應極限,既要把單裝、單兵練精,更要融入體(ti) 係、把係統練強,真正讓新質戰鬥力在聯合作戰行動中用起來、活起來。

  善用係統思維優(you) 化資源調配。軍(jun) 事訓練絕不是人、裝備和資源的簡單組合。確保訓練工作高效運轉,必須以係統思維做好統籌兼顧。要算好訓練質效“最優(you) 解”靈活配置教員、教材、教具、場地、裝備,通過鋪設訓練統籌“一張網”,匯聚訓練資源“一座池”,增強訓練指導的精準性實效性,提高訓練資源向戰鬥力轉化效率,實現訓練效益最大化;要找準戰鬥力生成“痛點”,科學統籌經費使用、場地管理、人才搭配,撬動科學練兵“發力點”,以時代眼光、創新方法助推戰鬥力建設新發展。(解放軍(jun) 報 張坤堂 本報特約通訊員 湯文元 通訊員 董浩)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