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長錢入市 直接融資源頭活水充沛

發布時間:2022-12-02 11:33:00來源: 中國證券報

  昝秀麗(li)

  個(ge) 人養(yang) 老金投資公募細則落地,蘇新基金、匯百川基金獲核準設立,美國資管巨頭路博邁境內(nei) 公募公司獲批複開業(ye) ……近期,促進A股市場機構化、鼓勵“長錢”入市信號不斷釋放。

  專(zhuan) 家指出,“長錢”入市大趨勢下,直接融資源頭“活水”充沛,資本市場穩定性不斷增強。展望2023年,多家機構預測,公募基金、海外資金等長期資金將繼續加碼布局A股市場。

  資金麵邊際改善可期

  機構普遍對2023年A股市場資金麵持相對樂(le) 觀態度,認為(wei) 海內(nei) 外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有望逐步淡化,機構化和居民增配權益資產(chan) 的兩(liang) 大趨勢性因素將提供有力支撐,權益市場行情有望迎來轉機。

  招商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夏分析,2023年公募基金發行回暖可期,將為(wei) 市場帶來增量資金;美債(zhai) 收益率和美元指數均可能轉為(wei) 下行,或促使外資回流A股市場;同時,個(ge) 人養(yang) 老金政策落地也會(hui) 給市場帶來新的資金。

  作為(wei) 居民資產(chan) 配置A股的重要渠道,業(ye) 界預期投資者情緒修複將帶動2023年公募基金發行回暖。中金公司研究部策略分析師、董事總經理李求索預計,2023年偏股型基金發行規模將達6000億(yi) 份至9000億(yi) 份,其權益類持倉(cang) 可形成增量資金4000億(yi) 元至7000億(yi) 元。

  基於(yu) 對中國經濟加快恢複、美聯儲(chu) 放緩加息節奏的預判,多家機構認為(wei) ,外資將重新加大對中國資產(chan) 特別是權益資產(chan) 的投資。高盛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劉勁津預計,2023年北向資金淨流入規模將達到300億(yi) 美元。

  在社保類基金及個(ge) 人養(yang) 老金投資權益資產(chan) 方麵,李求索認為(wei) ,2023年養(yang) 老金產(chan) 品募集規模將達2000億(yi) 元至3000億(yi) 元,可給股市帶來400億(yi) 元至600億(yi) 元增量資金,加上全國社保基金新增投資,估計社保及養(yang) 老體(ti) 係貢獻的資金增量在500億(yi) 元至1000億(yi) 元之間。此外,私募基金、銀行理財資金等入市規模也有望保持穩健增長;A股2023年全年回購、產(chan) 業(ye) 資本增持金額有望達2000億(yi) 元至3000億(yi) 元。

  權益融資保持常態化

  在增量資金穩步進場的同時,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和機構人士預計,2023年A股IPO將繼續保持常態化,一二級市場有望實現適度平衡。

  據Wind數據,按上市日計,今年前11個(ge) 月,A股市場共有368家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募集資金總額5424億(yi) 元,接近2021年全年水平。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認為(wei) ,2023年A股IPO會(hui) 繼續保持常態化。李求索預計,2023年A股市場權益融資額(包括IPO和再融資)將達1.4萬(wan) 億(yi) 元至1.8萬(wan) 億(yi) 元。張夏認為(wei) ,2023年A股IPO與(yu) 再融資規模將穩中有升,而限售股解禁規模下降有助於(yu) 緩解市場減持壓力。

  科學合理把握IPO和再融資常態化是近年來監管部門一以貫之的政策取向。

  “A股IPO市場正麵臨(lin) 有利的發展環境。”在畢馬威中國資本市場谘詢組合夥(huo) 人劉大昌看來,全麵注冊(ce) 製等資本市場改革措施正穩步推進,有望進一步推動A股IPO市場發展。

  “在注冊(ce) 製推動IPO常態化的同時,一係列配套改革舉(ju) 措正導入更多資金‘活水’,市場流動性總體(ti) 充裕,有助於(yu) 構建一二級平衡的市場新生態。”田利輝說。

  持續導入長期資金

  近年來,監管部門在抓好融資端改革的同時,也十分注重增強投資端活躍度。不少機構認為(wei) ,創造長期資金“進得來、留得住”的市場環境,才是促進投融資平衡的長久之計、根本之策。

  關(guan) 於(yu) 推動個(ge) 人養(yang) 老金發展的意見、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監督管理辦法、個(ge) 人養(yang) 老金實施辦法、個(ge) 人養(yang) 老金投資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業(ye) 務管理暫行規定……今年以來,一係列鼓勵引導長期資金入市的政策舉(ju) 措相繼出台,加快構建長期資金“願意來、留得住”的市場環境。

  2022年前三季度,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境內(nei) 專(zhuan) 業(ye) 機構交易占比達28.85%,較2018年上升12.43個(ge) 百分點,外資交易占比由3.49%升至9.08%。

  “鼓勵個(ge) 人養(yang) 老金入市、支持保險機構擴大權益類資產(chan) 配置、吸引境外機構來華投資展業(ye) 、探索優(you) 化市場開放機製和渠道等諸多有力舉(ju) 措將為(wei) 中國資本市場引入更多長線投資者。”劉勁津說。

  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監管部門將繼續優(you) 化企業(ye) IPO和再融資流程,進一步提升透明度和可預期性,並統籌投融資平衡、一二級市場平衡,科學合理把握IPO和再融資常態化,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企業(ye) 上市融資,更好服務科技創新和實體(ti) 經濟高質量發展。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