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新疆兵團首家酒企:匠心傳承 發展傳統釀造技藝
中新網新疆阿拉爾12月5日電 (史玉江 張萬(wan) 成)“起初,在新疆白手起家的老軍(jun) 墾們(men) 釀酒用瓢,一瓢一瓢灌到桶裏。隨著條件好轉,他們(men) 建起釀酒車間,買(mai) 了傳(chuan) 統釀酒設備。”托木爾峰酒業(ye) 負責人宋全新說,時代在發展,要做得更好,離不開對傳(chuan) 統技藝的傳(chuan) 承和改進。
4日,記者來到新疆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四團,探訪入選第四批新疆兵團級“非遺”項目的托木爾峰酒業(ye) ,探尋托木爾峰釀酒技藝的起源和發展。
1956年,359旅718團的戰士們(men) 在新疆天山山脈頂峰腳下的原農(nong) 一師勝利農(nong) 牧場(現第一師四團)墾荒造田,發現這裏的氣候非常適合釀酒。於(yu) 是,他們(men) 把南泥灣的濃香型釀酒技術帶到這裏,用南泥灣原汁原味的酒曲和窖泥,開始燒酒作業(ye) ,創辦新疆兵團第一座酒廠。
在糧食收獲季節,老軍(jun) 墾們(men) 以天山雪水和高海拔區域生產(chan) 的糧食釀酒。如今,托木爾峰酒的釀酒方式,始終傳(chuan) 承著源於(yu) 軍(jun) 墾戰士從(cong) 南泥灣帶來的“固態發酵,泥窖生香,甑桶蒸餾”獨特工藝。
釀酒行業(ye) 裏流傳(chuan) 著這樣一句話:“千年的老窖、萬(wan) 年的糟,酒好全憑窖泥老”。窖泥是白酒在泥窖中發酵的基礎,是各種有益微生物菌群棲息繁衍的溫床,也是窖池發揮釀造作用的關(guan) 鍵要素之一。
在釀酒技藝的傳(chuan) 承中,酒廠的老師傅不斷改進釀造方法,為(wei) 了把酒曲製作、發酵時間、蒸餾溫度等環節控製得更加合理。
“為(wei) 了保證發酵過程的質量,釀酒師傅們(men) 不僅(jin) 要在起糟配料、上甑餾酒、降溫下曲、入池發酵的每一道工序傾(qing) 注匠心。在發酵過程中,專(zhuan) 門負責窖池養(yang) 護的人也不能閑著,每天都要在封窖泥表麵刷一層黃泥保持表麵濕潤,同時,用溫度計測量每個(ge) 窖池內(nei) 的溫度,使溫度始終保持在適宜溫度,才能釀出好酒。”釀酒師聶雙雲(yun) 說。
每天清晨,廠長馬越穿梭於(yu) 生產(chan) 車間的一個(ge) 個(ge) 窖池間,查看釀酒情況。“我們(men) 酒廠提出‘以匠心圖誌,以匠心釀酒,成匠人品質’,就是做好重複性工作,創新性地做。”馬越說,各行各業(ye) 都需要工匠,要釀好酒,必須要有工匠精神。
在60多年的傳(chuan) 承中,托木爾峰酒形成了原料處理、開窖鑒定、分層拌糧、蒸煮糊化、分級摘酒、出甑潑漿、攤涼下曲、入窖發酵、封窖管理等一套完整的傳(chuan) 統釀酒工藝體(ti) 係。
宋全新表示,匠心傳(chuan) 承老一輩軍(jun) 墾人的釀酒技藝,深耕消費市場,積極研發新酒品,讓傳(chuan) 統技藝迸發出新活力。(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