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多地優化防疫措施對經濟影響幾何?專家給出這些可能性

發布時間:2022-12-07 13:13:00來源: 第一財經

  隨著近期疫情防控措施不斷優(you) 化,中國經濟或將逐步走出疫情的不利影響。

  連日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山東(dong) 、浙江等地接連發布優(you) 化疫情防控措施,不斷提高科學精準防控能力,包括不再進行常態化核酸檢測,乘坐公共交通、進入公共場所不再查驗核酸陰性證明等。

  市場普遍認為(wei) ,2023年外需走弱,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邊際下降,基建投資增速將高位回落,房地產(chan) 投資對經濟增長仍有拖累。在此背景下,消費需求的恢複對經濟增長尤為(wei) 關(guan) 鍵,而消費與(yu) 防疫政策直接相關(guan) 。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複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jun) 等6名學者撰寫(xie) 的《關(guan) 於(yu) 放開經濟活動的建議》一文中提到,我國經濟潛力大、韌性強,科學防疫,讓社會(hui) 經濟生活回歸正軌,將極大地提振各方信心。信心比黃金重要,如果措施得力,我國經濟將重新步入複蘇軌道、引領全球經濟增長。

  全麵放開並不意味著經濟快速反彈

  隨著新冠病毒不斷變異,致病性呈現減弱趨勢,加之疫苗接種的普及、防控經驗的積累,為(wei) 優(you) 化疫情防控提供了契機。

  近期,各部門、各地方正在積極調整,多地宣布優(you) 化調整疫情防控相關(guan) 措施,涉及核酸檢測、出行、購藥等多方麵。北京、深圳、上海、武漢、南昌、鄭州等地乘坐市內(nei) 公共交通工具、進入一些公共場所掃碼後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與(yu) 此同時,多地陸續取消跨區域流動“三天三檢”。12月5日晚,三亞(ya) 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發布通告稱,即日起,對省外來(返)三亞(ya) 人員不再實施分類管理。此前4日,山東(dong) 省發布《我省進一步優(you) 化調整疫情防控有關(guan) 政策措施》,取消交通場站、港口碼頭、高速卡口等場所強製性核酸檢測“落地檢”要求,繼續提供“願檢盡檢”服務。

  渣打銀行中國和北亞(ya) 區首席經濟學家丁爽日前在國際金融論壇(IFF)2022全球年會(hui) 上表示,“二十條”的推出是一個(ge) 方向性的變化,雖然可能在執行中會(hui) 有一些反複,但逐步放開勢不可擋。背後動因包括老百姓麵臨(lin) 就業(ye) 、收入壓力,企業(ye) 麵臨(lin) 生存壓力,財政也麵臨(lin) 收支和債(zhai) 務壓力,社會(hui) 層麵還有心理承受能力的壓力。

  但全麵放開並不意味著經濟快速反彈。根據高盛對其他文化相近、先前疫情防控政策也較嚴(yan) 的東(dong) 亞(ya) 經濟體(ti) 的梳理,在奧密克戎出現後,政策幾無限製,但人員流動仍明顯減少。這是因為(wei) 剛剛放開時,大家可能不想被感染或周圍感染的人非常多,會(hui) 自覺減少流動,私人部門的消費負增長,但是在放開後的第二個(ge) 季度消費出現明顯反彈。

  雖然短期內(nei) 可能會(hui) 帶來經濟活動的減弱,但從(cong) 長遠來看,疫情對經濟活動的擾動和抑製逐步減弱,經濟將回歸常態化運行。

  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chan) 業(ye) 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各地進行防疫措施的優(you) 化,對經濟生活的影響是多層次的、全方位的,是積極的、深刻的、長遠的,不論是對生產(chan) 、消費、投資、外貿,還是對人們(men) 的心理信心,甚至對經濟的預期等,都會(hui) 產(chan) 生積極而又重大的影響和變化。

  宋向清表示,餐飲、旅遊、住宿等服務業(ye) 將會(hui) 迎來複蘇,市場需求得到有效提振,企業(ye) 複工複產(chan) 有利於(yu) 保持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經濟循環更加暢通,外貿外資得以恢複,尤其是經濟的常態化運行,會(hui) 極大增強大家的信心,進一步強化對經濟增長的預期。

  明年經濟走勢如何

  2022年麵對烏(wu) 克蘭(lan) 危機、疫情多發散發、房地產(chan) 市場下行等超預期因素衝(chong) 擊,中國政府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持續加大穩經濟的政策力度,經濟增長觸底回升,但恢複程度總體(ti) 偏弱。

  展望2023年,中國經濟將步入內(nei) 外需增長動能轉換期,發展麵臨(lin) 的內(nei) 外部環境和條件或將有所改善,宏觀經濟各項指標將較2022年有所回升。但回升的幅度取決(jue) 於(yu) 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續優(you) 化以及國內(nei) 市場需求和信心的修複程度。

  中金基於(yu) 疫情對經濟影響程度的不同,對2023年經濟走勢作出兩(liang) 種情景的預測。一種是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逐步減弱,經濟內(nei) 生動能顯著複蘇的可能性偏低,前期積累的儲(chu) 蓄難以大幅轉化為(wei) 需求,全年GDP增速在5.2%左右;另一種情景是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顯著下降,經濟內(nei) 生複蘇動力比較強,企業(ye) 和家庭觀望情緒可能大幅減退,投資和消費都會(hui) 有比較明顯的反彈,預計2023年GDP增速或提升至6.7%。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屈宏斌認為(wei) ,明年我國經濟的合理增長區間應為(wei) 6%~7%。這個(ge) 區間意味著在今年較低的增長基數上明年經濟明顯恢複,今明兩(liang) 年平均增速有望達到5%左右,和2020~2021年的兩(liang) 年平均增速持平。也就是說,剔除基數效應後的真實經濟增長穩住了,有助於(yu) 穩市場主體(ti) 預期和保就業(ye) 。

  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hui) 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hui) 副理事長劉世錦日前公開表示,如果2023年上半年能夠大步或者全麵擺脫疫情衝(chong) 擊的影響,各項穩增長措施落實到位,尤其是改革開放加大力度,穩預期、穩信心見到成效,實際增速可能更高一些,應力爭(zheng) 2022~2023年兩(liang) 年平均增速達到5%左右。這既是當下穩增長的迫切要求,更是落實二十大精神、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長期增長目標必須率先邁出的關(guan) 鍵步伐。應當加快在社會(hui) 共識、體(ti) 製機製和政策措施上創造相關(guan) 有利條件。(來源:第一財經)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