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奧密克戎毒株引發新冠後遺症風險更低
中新網廣州12月9日電 (記者 蔡敏婕)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9日通過線上稱,經過不斷變異,奧密克戎毒株(BA.4/5)病死率與(yu) 流感差不多,感染奧密克戎毒株並不可怕。與(yu) 此同時,對比德爾塔毒株,奧密克戎毒株引發新冠後遺症風險更低,但是這部分仍需要時間考驗。
當天,鍾南山通過線上在中華醫學會(hui) 呼吸病學年會(hui) -2022第二十三次全國呼吸病學學術會(hui) 議上作主題為(wei) 《新冠(Omicron)疫情動態及應對》的演講。
鍾南山首先肯定中國兩(liang) 年來抗疫取得的成就。他說,WHO在2021年5月發布的報告中闡述了全球四種不同國家采取的防控策略及後果,對中國的“強力防控”策略列為(wei) 最佳選項。此外,來自112個(ge) 國家的386位專(zhuan) 家在11月3日出版的《自然》雜誌發表文章,共提出57條建議,其中“舉(ju) 國共同開展疫情防控及應對”“加強重點公共場所管理”“全球采用‘疫苗+’計劃”是結束新冠肺炎疫情的優(you) 先戰略,這實際上從(cong) 科學角度證明了中國防疫策略的正確性。
新冠病毒的演變速度在奧密克戎株之後明顯增加,根據統計RBD位點(新冠病毒S蛋白受體(ti) 結合區域)的突變頻率,總突變率達到96.4%,中等及高突變頻率位點已接近80%,尚未出現突變的比例隻有4%,說明再有突變不太多了。
鍾南山說,基於(yu) 各個(ge) 突變株的R0值(基本傳(chuan) 染數)報道,新冠病毒隨著時間推移,傳(chuan) 播能力也在不斷增強。但是,目前無症狀占感染人數比例顯著上升,表明奧密克戎毒株致病力不強。
鍾南山稱,對比德爾塔毒株,奧密克戎毒株引發新冠後遺症風險更低。他引用的一項納入56003名新冠患者,包括野生型、德爾塔毒株和奧密克戎毒株感染者的研究數據顯示,德爾塔感染病例,約10.8%存在長期後遺症;而奧密克戎感染病例僅(jin) 4.5%存在長期新冠後遺症。與(yu) 德爾塔毒株流行時期相比,奧密克戎毒株流行期間,感染者出現常見症狀(包括味覺/嗅覺喪(sang) 失、咳嗽、發燒、呼吸急促、肌痛、疲勞/虛弱和頭痛等)概率均減少,但喉嚨痛比例有所增加。
一項蘇格蘭(lan) 大型隊列研究顯示,無症狀感染者基本無新冠後遺症。有症狀感染者出現後遺症的風險更高,無症狀感染者與(yu) 後遺症之間無顯著相關(guan) 。與(yu) 此同時,在感染前接種疫苗的患者,出現後遺症的風險下降,如嗅覺障礙風險下降42%;味覺障礙風險下降39%;聽力障礙風險下降40%;焦慮或抑鬱風險下降29%。
鍾南山稱,經過不斷變異,奧密克戎毒株(BA.4/5)病死率與(yu) 流感差不多,感染奧密克戎毒株並不可怕,因此防控政策的重心要從(cong) 防控感染轉向防控重症,並落實好進一步優(you) 化落實疫情防控措施(“新十條”)。(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