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庫布其沙漠風光“照亮”齊魯大地
中新網烏(wu) 海12月9日電 題:通訊:庫布其沙漠風光“照亮”齊魯大地
中新網記者 張林虎
“把庫布其沙漠的光伏、風能資源轉化為(wei) 清潔電力,通過上海廟-山東(dong) 臨(lin) 沂±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通道,‘打捆’送出到山東(dong) 電網消納。”9日,談及內(nei) 蒙古電網首座外送特高壓新能源匯集站--伊和烏(wu) 素500千伏輸變電工程,烏(wu) 海超高壓供電公司副總經理張彥斌如是介紹。
連日來,在我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腹地,一座座巨型“風車”迎風旋轉,顯得雄偉(wei) 壯觀;一塊塊光伏板“波光粼粼”,猶如藍色大海,在為(wei) 內(nei) 蒙古拚出綠色清潔能源圖景的同時,也為(wei) 齊魯大地釋放了綠色動能。
在2021年舉(ju) 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hui) 領導人峰會(hui) 上,我國提出將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加快規劃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
之後不久,第一批裝機容量約1億(yi) 千瓦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開工。
作為(wei) 1億(yi) 千瓦新能源首批配套送出項目,500千伏伊和烏(wu) 素輸變電工程(500千伏鴻沁湖變電站)是我國首個(ge) 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wei) 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配套送出工程。
作業(ye) 人員“刷臉”進場、智能車輛閘機自動識別施工車輛、環境監測儀(yi) 、紅外對射裝置、智能安全帽……各種新技術的應用讓工程現場“科技範兒(er) ”十足。
作為(wei) 項目的承建單位,內(nei) 蒙古超高壓供電公司工程建設以低碳環保為(wei) 理念,500千伏 HGIS設備采用半C型布置節約占地麵積,圍牆、防火牆采用環保低碳的裝配式方案,節能、節水、節地的“綠色樣板”在庫布齊沙漠腹地光彩奪目。
據該公司工程建設部經理康旭介紹,項目首次采用三維設計+BIM技術,通過BIM技術的可視化、協調性、優(you) 化性等特點進行全專(zhuan) 業(ye) 三維信息模型搭建,提升整體(ti) 設計質量,節約工程造價(jia) 。
“項目取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項、QC成果4項、工法4項,實用新型專(zhuan) 利2項,‘數字化’應用讓‘智慧工地’成為(wei) 項目建設的新亮點。”康旭說。
該公司生產(chan) 技術部副部長李巍告訴記者,為(wei) 了讓項目快速落地,他們(men) 提前介入工程現場,創新開展分區域有序驗收,實行“跟蹤式”驗收模式,確保高質量施工建設、零缺陷驗收投運。
10天前,經過453天的緊張施工,伊和烏(wu) 素500千伏輸變電工程正式投產(chan) 送電。
工程投運後,形成了銜接華東(dong) 地區及鄂爾多斯周邊新能源場站的電網生態圈,進一步推動電網綠色低碳發展,服務“雙碳”目標落地,為(wei) 建設新型電力係統、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高地提供重要支撐。
“內(nei) 蒙古上海廟周邊地區風能、太陽能資源極為(wei) 豐(feng) 富,建設條件優(you) 越,適合規模化集中開發。”鴻沁湖500千伏變電站站長郤新宇說。
據悉,作為(wei) 內(nei) 蒙古電網第三條外送通道,該工程總投資6.75億(yi) 元,是上海廟至山東(dong) 直流特高壓通道400萬(wan) 千瓦新能源匯集配套三項工程之一,匯集了鄂爾多斯市杭錦旗60萬(wan) 千瓦風電和20萬(wan) 千瓦光伏電能。
“同時,工程對內(nei) 蒙古推動能源產(chan) 業(ye) 新舊動能轉化,增加蒙西地區新能源外送、加快治理大氣汙染,提高山東(dong) 省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納比例以及促進山東(dong) 電網節能減排具有重大意義(yi) 。”烏(wu) 海超高壓供電公司總經理霍峰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