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好自身健康“第一責任人”,亦要從“心”出發
近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製綜合組發布《關(guan) 於(yu) 進一步優(you) 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到:進一步優(you) 化核酸檢測,不再對跨地區流動人員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不再開展落地檢;除養(yang) 老院、福利院、醫療機構、托幼機構、中小學等特殊場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不查驗健康碼等。
在這幾天中,我們(men) 也能感受到身邊的防疫措施確實有所改變。比如,區域核酸不做了,落地檢不做了,有些地方也不看健康碼了。事實上,我們(men) 都知道,國家防疫政策的調整和優(you) 化,將意味著什麽(me) 。很多網友在網上發文稱:“感謝國家護我三年,您已經盡力了,接下來,我們(men) 當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三年不易,從(cong) 取得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jue) 定性成果,到成功控製住由德爾塔變異株引發的疫情,再到迎戰奧密克戎變異株……我國經受住了全球多輪疫情流行的衝(chong) 擊。實踐充分證明,黨(dang) 中央與(yu) 時俱進,確定的疫情防控方針政策是正確的、科學的、有效的。
履行防疫責任,並非隻是一線“戰士”的衝(chong) 鋒陷陣,而是一場總體(ti) 戰,每一個(ge) 個(ge) 體(ti) 必須做好防護,牢固樹立“健康第一責任人”的意識,讓主動防疫成為(wei) 守土有責的自覺行動,真正人人當好“主角”,以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hui) 負責的責任感,共同築牢抗擊疫情的人民防線。在任何時候,降低病毒致病率、壓低重症率,尤其是守護好脆弱人群,都是我們(men) 的道義(yi) 責任。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我們(men) 一直強調要當好自身健康“第一責任人”的原因所在。隻有內(nei) 心都“明明白白”,才會(hui) 在“防”的行動上做得“漂漂亮亮”。
這段時間,陸陸續續也能看到有網友把真實經曆分享。比如,有症狀的網友會(hui) 告訴你,第一天是什麽(me) 情況,第二天可能就會(hui) 發燒,過了幾天之後症狀減輕……這些分享,某種程度上也是經驗之談,是讓我們(men) 更好地做好防護,也避免真的感染了,就束手無策。
隨著政策的調整和優(you) 化,有人擔心生病或感染,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很多人也開始焦慮,我感染了怎麽(me) 辦?“陽”過之後如何才能“陽”康,會(hui) 不會(hui) “重”陽?12月9日,鍾南山院士及其團隊在廣州接受媒體(ti) 采訪時表示,感染奧密克戎後,78%的人在之後相當長一段時間不會(hui) 被重複感染。而根據丹麥一份數萬(wan) 人的資料數據,感染奧密克戎後,98%的人可避免第二次奧密克戎感染。12月12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lan) 娟接受媒體(ti) 采訪時表示,從(cong) 目前的研究數據看,感染一次奧密克戎後短時間內(nei) 再次感染的概率較低,再次感染的概率也和病毒變異情況相關(guan) ,病毒變異得越明顯,再次感染的概率就大。綜合專(zhuan) 家意見,通俗地講,短期重複感染的概率比較低,如果遇上病毒變異,依然會(hui) 有感染的風險。所以,當下無論是何時何地,人多的地方口罩依然要戴,距離依然要保持。
當好自身健康“第一責任人”,亦要從(cong) “心”出發。全民防疫心態很重要。特別是這幾天,消沉者,成天憂心忡忡、寢食難安、無所事事,日積月累,身病了,心也病了,一個(ge) 人病了,影響了全家人的情緒;振作者,每日泰然自若、作息規律、樂(le) 善好施、積極抗疫,銖積寸累,體(ti) 康健,精神不倒,一個(ge) 人陽光了,照亮了身邊一群人。擔心也是過一天,做好防疫開開心心也是過一天,我們(men) 何不去積極麵對呢?做好防護措施,積極接種新冠病毒疫苗,降低感染風險,同時要保持樂(le) 觀的心態,這些都不難,相信大家都能做到。需要指出的是,網絡上關(guan) 於(yu) 疫情的相關(guan) 信息不少,我們(men) 還要學會(hui) 甄別,多看官方發布,多聽權威信息,做好防護。
當好自身健康“第一責任人”,從(cong) “心”出發,這個(ge) “心”是信心。疫情防控近三年來,黨(dang) 中央、國務院始終把人民群眾(zhong) 的生命安全和身體(ti) 健康放在第一位。麵對反複延宕的疫情,黨(dang) 中央統攬全局、果斷決(jue) 策,以非常之舉(ju) 應對非常之事。國家出台“新十條”,是以防控戰略的穩定性、防控措施的靈活性,有效應對了疫情形勢的不穩定性,也是為(wei) 了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ti) 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影響,
疫情防控離不開每個(ge) 人的參與(yu) 、理解、配合、支持,需要社會(hui) 同心、同向、同行。同擔當、共命運,肩並肩、心連心,我們(men) 每個(ge) 人貢獻出自己的涓滴之力,定能迎來疫情防控全麵勝利的曙光。(“菉葭蒼蒼”微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