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評|“三新”發力,讓經濟跑出加速度
快要過去的一年,大家都不容易,大家也都了不起。我們(men) 經曆了世界變局加劇、新冠疫情衝(chong) 擊和經濟下行等多重考驗,再加上還有少數國家推動所謂的經濟科技“脫鉤”,在困難情況下上下同心,踔厲奮發,不但保持住了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基本穩定,完成穩住經濟大盤的艱巨任務,也通過勤練內(nei) 功,調整優(you) 化經濟結構,蓄積起發展的新動能,助力經濟跑出加速度。
這一年裏,以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商業(ye) 模式為(wei) 核心內(nei) 容的“三新”經濟更加活躍,通過科技成果、信息技術推廣應用,不斷推動產(chan) 業(ye) 的分化、升級、融合,並形成多元化、多樣化、個(ge) 性化的產(chan) 品或服務,進而催生出高效並具有獨特競爭(zheng) 力的經營主體(ti) 。從(cong) 現代農(nong) 林牧漁業(ye) 到先進製造業(ye) ,從(cong) 技術服務到創新創業(ye) 服務,“三新”的力量在三大產(chan) 業(ye) 中都洋溢出蓬勃的生機。
民以食為(wei) 天,在一日三餐中就能體(ti) 驗到“三新”的力量。強化農(nong) 業(ye) 科技和裝備支撐為(wei) 我國糧食產(chan) 量連續8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做出貢獻。今年我國遭遇北方罕見秋汛導致冬小麥晚播、南方持續高溫幹旱等不利因素影響,但設施配套、高產(chan) 穩產(chan) 、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的現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和經營方式不斷拓展,新技術、新應用不斷打開農(nong) 業(ye) 的傳(chuan) 統定義(yi) 。搭載了大數據、雲(yun) 計算、北鬥導航等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智能農(nong) 機,更是讓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植保無人機從(cong) 無到有發展迅速,目前保有量和作業(ye) 麵積已位居世界第一。我國糧食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農(nong) 作物自主選育品種麵積占比超過95%,做到了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子。
中國種子在地裏取代了外國種子,中國汽車則在加速駛向海外市場。今年前十一個(ge) 月,汽車整車共出口192.8萬(wan) 輛,同比增長一倍。車輛出口增多同樣有“三新”推動:今年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和投資同比增速喜人,推動工業(ye) 升級發展。技術含量較高、附加值較高的高技術製造業(ye) 持續保持較快增長,高技術產(chan) 業(ye) 投資同比增長19.9%,比全部投資增速高14.6個(ge) 百分點,引領中國經濟加速轉型升級。1—11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8.0%,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業(ye) 、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ye) 增長均超10%。新能源、新動能產(chan) 品高速增長,彰顯工業(ye) 經濟韌性。
比起農(nong) 業(ye) 和工業(ye) ,服務業(ye) 中的“三新”給人的感覺更加直觀,不但優(you) 化供給端的結構,也給消費端帶來新的變化。在這一年裏,在線教育、遠程會(hui) 議、在線醫療等快速發展,直播視頻、網上帶貨增勢強勁,新的消費模式不斷出現,滲透到生產(chan) 生活的方方麵麵,為(wei) 消費注入新活力,為(wei) 人們(men) 的生活加入新色彩。互聯網與(yu) 各行業(ye) 交融共進,培育和壯大了服務業(ye) 新動能,1—11月份,高技術服務業(ye) 投資同比增長13.2%,隨著經濟數字化轉型加快,產(chan) 業(ye) 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數字經濟已經成為(wei) 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之一。
“三新”帶來發展新力量,跑出新速度。“三新”的力量在不斷調整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為(wei) 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三新”會(hui) 不斷擴展和更迭,經濟也會(hui) 擁有不竭的動力。
(央視新聞客戶端 文丨孔令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