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煉談資本市場:改變視炒作獲利為天經地義的慣性做法
中新社北京12月24日電 (記者 王恩博)中國央行原副行長、中國進出口銀行原董事長胡曉煉24日談及資本市場時表示,要改變視短期進出、炒作獲利為(wei) 資本運作天經地義(yi) 方式的慣性做法。
胡曉煉是在以線上方式參加“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2年會(hui) ”時說這番話的。
她表示,中國具有超大規模儲(chu) 蓄優(you) 勢,把這些儲(chu) 蓄有效動員利用起來支持實體(ti) 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資本和資本市場發揮作用。但近年來中國金融資源配置效能逐步降低,等量資金投入帶動的經濟增長下降,金融支持創新引領發展能力不足,產(chan) 品供給、服務模式不能適應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創新行業(ye) 和企業(ye) 迫切需要長期可靠、有較強風險承受能力、能適應現金流不均衡前景、未來收益雖不確定但前景可期的資金投入”,胡曉煉直言,銀行信貸明顯不能滿足這種需要,要加快融資結構轉型以促進金融產(chan) 品創新、服務創新、支持科技創新發展。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發揮資本對實體(ti) 經濟特別是對科技創新的獨特作用,是深化金融改革的緊迫任務。
胡曉煉認為(wei) ,在中國,發揮資本和資本市場的作用,要害是抓住“實體(ti) ”,資本投融資為(wei) 實體(ti) 經濟高質量發展服務,不熱衷炒概念玩空轉;關(guan) 鍵是把握“適度”,合理控製資本債(zhai) 務比例,不盲目加杠杆,保持投融資活動的韌性,增強抵禦市場波動的能力。
雖然在西方,金融作為(wei) 獨立行業(ye) 可以脫離實體(ti) 經濟自循環,甚至不惜以犧牲實體(ti) 經濟為(wei) 代價(jia) 實現自身高盈利,但中國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的本質決(jue) 定了金融不能通過高杠杆搞“自娛自樂(le) ”,企業(ye) 也不能通過資本運作搞盲目無序擴張。
胡曉煉強調,中國發展資本市場,發揮資本的積極作用,要建立鼓勵資本長期深耕實體(ti) 產(chan) 業(ye) 、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機製,改變視短期進出、炒作獲利為(wei) 資本運作天經地義(yi) 方式的慣性做法。“資本應成為(wei) 促進實體(ti) 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不應成為(wei) 把豬都能吹上天的鼓風機。”(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