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新冠病毒感染將實施“乙類乙管” 行業人士稱醫療基建將提速擴容

發布時間:2022-12-28 14:32:00來源: 證券日報

  記者 張 敏 見習(xi) 記者 熊 悅

  12月26日晚,國家衛健委發布公告,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wei)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同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印發《關(guan) 於(yu) 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ti) 方案》(以下簡稱《總體(ti) 方案》),2023年1月8日起,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並相應調整了一係列防控措施。

  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後,疫情防控將圍繞“保健康、防重症”展開。而加大各級醫療資源建設、填平補齊醫療資源短板,將成為(wei) 今後疫情防控的主要措施之一。

  巨豐(feng) 投顧高級投資顧問趙喜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降低防控措施級別後,發熱門診、重症醫療、醫療器械設備等醫療基礎設施將成為(wei) 長期市場需求。“尤其是病床、監護設備、製氧機、血氧儀(yi) 及ICU病房相關(guan) 的醫療器械配置需求會(hui) 進一步放大,相關(guan) 上市公司應進一步增產(chan) 擴產(chan) ,以滿足重症患者的需要。”

  醫療基建有望加速

  目前來看,全國各地對新冠病毒感染相關(guan) 藥品、檢測試劑、血氧儀(yi) 等涉疫醫療物資的需求有所擴大,同時,醫療機構的發熱門診、重症患者收治也承壓。

  12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召開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表示,在經曆重症救治高峰的省份,重症床位的資源已經接近臨(lin) 界值,需要進一步擴充重症床位的資源,或者是加快重症床位的周轉。

  在這種情況下,開展分級分類醫療服務、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收治功能、向患基礎疾病老年感染者傾(qing) 斜醫療資源等,成為(wei) 緩解醫療資源緊張的關(guan) 鍵。

  《總體(ti) 方案》要求,重點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準備,配足配齊高流量呼吸治療儀(yi) 、呼吸機、ECMO等重症救治設備,改善氧氣供應條件。二級以上醫院均設置發熱門診,配備充足的醫療力量;有條件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設置發熱門診或者診室;二級綜合醫院應當獨立設置重症醫學科,二級傳(chuan) 染病、兒(er) 童專(zhuan) 科醫院應當設置重症監護病房;三級醫院要強化重症醫療資源準備,確保綜合ICU監護單元可隨時使用等。

  政策持續發力也有望加快醫療基礎設施建設。

  今年9月21日,財政部發布《關(guan) 於(yu) 下達2022年衛生健康領域(第三批)中央基建投資預算的通知》,下達2022年中央基建投資預算265.21億(yi) 元,專(zhuan) 項用於(yu) 衛生健康領域。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的《擴大內(nei) 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也提到,補齊醫療領域建設短板,完善城市傳(chuan) 染病救治網絡,全麵提升縣級醫院救治能力,持續改善縣級醫院設施條件,補齊鄉(xiang) 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基礎醫療設備配備等。

  相關(guan) 上市公司迎增長機遇

  東(dong) 高科技高級投資顧問秦亮對記者表示,醫療新基建是“十四五”期間醫療衛生服務體(ti) 係建設的主旋律,將逐步帶動醫療專(zhuan) 項工程、醫療設備、醫療信息化相關(guan) 需求增長。

  “從(cong) 傳(chuan) 統基建到專(zhuan) 業(ye) 的設備、儀(yi) 器、醫療專(zhuan) 項工程(醫療淨化工程、射線防護工程、醫用氣體(ti) 工程、醫療汙水處理工程等),再到手術室、影像科等醫療設備采購,以及後期的醫療信息化工程,整個(ge) 鏈條都有望受益。”秦亮說。

  東(dong) 方證券研究報告顯示,根據在建醫院工程信息網數據,從(cong) 2020年開始,各地掀起一輪醫院項目建設浪潮。2020年、2021年,各類型醫院建設項目立項數量同比分別增長43.3%、29.1%,增速明顯。2022年前五個(ge) 月合計立項337個(ge) ,同比增長54.6%。

  隨著疫情防控措施優(you) 化,對國內(nei) 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提出新要求,而醫療器械作為(wei) 醫療基建的細分領域,也受到市場廣泛關(guan) 注。“醫療器械的增量市場被進一步打開。在政策及財政資金等支持下,對醫療器械的需求有望進一步釋放,整個(ge) 行業(ye) 也有望保持快速增長。”秦亮說。

  近期,邁瑞醫療在投資者活動上表示,醫療新基建帶來的醫院新改擴建項目將對公司業(ye) 績持續帶來積極貢獻。此前,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台上回複提問時也表示,大型醫院擴建浪潮帶來的增量對公司起到積極作用。隨著其他城市的大醫院逐步參與(yu) ,國內(nei) 新基建商機還將持續增加。“但醫院的建設並非一朝一夕,預期醫療新基建將至少持續3年左右時間。”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