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助力碳達峰,央企在行動

發布時間:2022-12-28 14:43: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對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日前,國家發改委發布的信息顯示,目前,中央發電企業(ye) 單位供電煤耗降至298克標準煤/千瓦時,單位供電二氧化碳排放量低於(yu) 550克/千瓦時。同時,中央發電企業(ye) 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占比超過45%,電網企業(ye) 新能源利用率超過95%,新能源消納和調控能力進一步提升。

  提純利用工業(ye) 廢氣、開發海上風電資源、發射森林碳匯觀測遙感衛星、突破傳(chuan) 統高爐工藝極限……如今,在相關(guan) 政策的指引下,廣大中央企業(ye) 紛紛結合自身主責主業(ye) ,積極為(wei) 節能減排、綠色低碳貢獻著力量。

  有的超前謀劃,提升建設能力。2022年,中國石油工程建設有限公司(CPECC)新能源項目在新簽合同額中的占比超過10%,較上年同期大幅提高。其中,中國石油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在新能源領域超前謀劃、主動布局,提前數年在氣電融合、光伏及風力發電、CCUS(碳捕集、利用與(yu) 封存技術)等領域進行了紮實的科研和技術儲(chu) 備,為(wei) 助力碳達峰打下了堅實基礎。

  “今年1月18日,我們(men) 成功中標國內(nei) 印染行業(ye) 首個(ge) CCUS項目——廣東(dong) 佛山燃煤鍋爐煙氣二氧化碳捕集與(yu) 資源化綜合利用示範項目EPC工程,實現了在二氧化碳綜合利用領域的新突破。12月5日,該項目碳酸氫銨裝置投產(chan) 一次成功,標誌著投產(chan) 全流程已經打通,比合同規定日期提前了近1個(ge) 月。下一步,我們(men) 將確保項目整體(ti) 一次投產(chan) 成功!”該公司項目執行經理鄒紅傑說。

  有的鑽研技術,實現“變廢為(wei) 寶”。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過程中,氫能是重要的發力點。其中,製氫成本是影響終端用氫經濟性的關(guan) 鍵。據介紹,在煉油、化工、冶金、環保、熱能和煤深加工等工業(ye) 生產(chan) 過程產(chan) 生大量的工業(ye) 副產(chan) 氣,含氫氣量超過1000萬(wan) 噸/年。

  為(wei) 此,中國中化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針對不同工業(ye) 副產(chan) 氣的組分差別大、有害雜質形態複雜等特點,積極開展吸附劑與(yu) 淨化劑研究、淨化提純工藝研究、係統集成開發以及關(guan) 鍵雜質(硫)檢測技術研究,最終利用已有的變壓吸附(PSA)提氫技術基礎進行工程化研發提升,配置合理的定向除雜淨化模塊和提純單元技術,得到了燃料電池車使用的氫氣。“相較於(yu) 傳(chuan) 統燃油車輛,氫能客車每行駛100公裏,可減少約70千克二氧化碳排放。目前,我們(men) 的技術已推廣20餘(yu) 套。”中國中化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鍵說。

  還有的努力降低新能源生產(chan) 及使用成本。12月20日,中國廣核集團汕尾甲子二40萬(wan) 千瓦海上風電項目最後一台風電機組並網發電,標誌著全國最大的平價(jia) 海上風電場建成投運,也標誌著中廣核汕尾近海淺水區140萬(wan) 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全麵建成投產(chan) 。

  據記者了解,該項目位於(yu) 廣東(dong) 省陸豐(feng) 市湖東(dong) 鎮南側(ce) 海域,是國內(nei) 送出電壓等級最高的海上風電項目。施工過程中,中廣核通過率先使用外加電流基礎防腐技術,有效減少了海纜壽命周期碳排放,解決(jue) 了施工難度大、工程造價(jia) 高等難題,為(wei) 推動海上風電綠色、創新、平價(jia) 發展提供了技術示範。據中國廣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誌武介紹,截至目前,中廣核國內(nei) 海上風電資源儲(chu) 備超2300萬(wan) 千瓦,已建成項目285.8萬(wan) 千瓦,在江蘇、浙江、福建、山東(dong) 等主要沿海省份皆有海上風電基地布局。“後續,中廣核將充分發揮產(chan) 業(ye) 聯盟的規模優(you) 勢、成本優(you) 勢和創新優(you) 勢,引領平價(jia) 海上風電持續健康發展。”

  多家中央企業(ye) 表示,下一步,將按有關(guan) 部門要求,繼續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持續強化組織實施,壓緊壓實主體(ti) 責任,推動節能降碳重點工程落實落地,形成可操作、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引領帶動全社會(hui) 綠色低碳轉型,助力高質量發展。

  王俊嶺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