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為資本市場提供更多優質資產
記者 郭冀川 邢 萌
數字經濟的崛起與(yu) 繁榮,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了“新領域、新賽道”和“新動能、新優(you) 勢”,正在成為(wei) 引領中國經濟增長和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力量。
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成果遍地開花。“東(dong) 數西算”工程、金融科技創新試點、數實融合新業(ye) 態等陸續推進背後,離不開資本市場的大力支持。
受訪專(zhuan) 家表示,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為(wei) 資本市場提供了豐(feng) 富的優(you) 質資產(chan) ,有效提升了資本市場數字化水平及運行服務效率。
“東(dong) 數西算”工程
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礎
2022年2月份,“東(dong) 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麵啟動。“數”指數據,“算”指對數據的處理能力。
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東(dong) 數西算”工程在有力支撐東(dong) 部地區算力需求和數字經濟發展的同時,促進中西部地區數字生態的完善和算力經濟的發展,帶動中西部地區經濟社會(hui) 轉型發展,進而推動東(dong) 西部協調發展。
“‘東(dong) 數西算’工程旨在構建全國一體(ti) 化的新型算力網絡體(ti) 係,將東(dong) 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通過優(you) 化數據資源配置,提升數據使用效率,從(cong) 而提升國家整體(ti) 算力水平,夯實數字經濟發展的算力‘底座’。”工信部新基建重大項目評審專(zhuan) 家、北京郵電大學科技園元宇宙產(chan) 業(ye) 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陳曉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與(yu) 此同時,一些上市公司加快布局,通過非公開發行等方式募集資金,投資西部地區的數據中心建設以及新型算力網絡體(ti) 係支撐服務項目。
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經濟融合創新發展中心主任陳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市公司擁有較強的主體(ti) 信用和多元的融資通道,可以發揮帶動作用,發起成立創新聯合體(ti) ,利用自身發展勢能協同整合更多外部創新資源。
資本市場推進數字化轉型
金融科技成重要抓手
在數字經濟浪潮下,金融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成為(wei) 資本市場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抓手,金融新業(ye) 態、新應用、新模式不斷湧現,提高了資本市場運行服務效率。同時,金融科技不斷發展,加速了數據流通,為(wei) 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新動能。
“當前,發展數字經濟已經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以數據和技術為(wei) 要素的新型數字化模式,越來越成為(wei)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中國證監會(hui) 副主席李超在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hui) 上表示,在資本市場改革發展中,證監會(hui) 緊緊圍繞“強化監管科技運用”和“穩妥發展金融科技”兩(liang) 條工作主線,推動金融科技各項工作全麵展開。
薩摩耶雲(yun) 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金融科技廣泛運用數字技術,在促進數字要素價(jia) 值挖掘、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上發揮了重要催化作用,應加快相關(guan) 試點項目立項。
目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爭(zheng) 相推進資本市場金融科創新試點。
“金融科技廣泛涵蓋人工智能、深度學習(xi) 、區塊鏈、隱私計算、雲(yun) 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從(cong) 這批試點項目來看,大部分涉及區塊鏈和隱私計算技術。”趣鏈科技副總裁張帥表示,在運用隱私計算技術保護用戶隱私以及底層數據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保障各參與(yu) 方數據資產(chan) 的產(chan) 權,為(wei) 加強跨機構數據協同、數據要素可信流通和價(jia) 值釋放創造了條件。
張帥表示,“金融科技試點項目的推進落實,為(wei) 新型金融科技與(yu) 資本市場的深度融合和創新發展提供了土壤,為(wei) 實現數據基礎製度中‘四梁八柱’的有效落實提供了試驗田。”
吳琦補充說,金融科技有助於(yu) 提升金融服務的普惠性和安全性,通過解決(jue) 信息不對稱、優(you) 化服務流程、提高風險定價(jia) 能力等,可以緩解實體(ti) 經濟特別是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麵臨(lin) 的融資難題。
推動數實融合
上市公司是中堅力量
數實融合是數字產(chan) 業(ye) 化和產(chan) 業(ye) 數字化的協同途徑,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作為(wei) 中國經濟的優(you) 秀代表,上市公司持續打造新產(chan) 品、新模式、新業(ye) 態,成為(wei) 推動數實融合、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
“企業(ye) 如果不經過數字化重構,就無法更好地服務用戶、和用戶建立直接聯係。”海爾智家董事長兼總裁李華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通過智能化、節能化、柔性化、數字化以及連接生產(chan) 全要素、貫穿製造全流程的智能互聯體(ti) 係,實現了生產(chan) 效率提高32%、運營成本降低8%、產(chan) 品研發周期縮短23%,率先打造物聯網時代下的製造企業(ye) 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示範新標杆。
效率的提升成為(wei) 企業(ye) 應用數字化技術的最大動力,技術革新也為(wei) 企業(ye) 帶來了更數智化的安全管理體(ti) 係。例如,以清潔能源為(wei) 主業(ye) 的新奧集團構建了以物聯感知產(chan) 品線、安全治理產(chan) 品線和“安全心”產(chan) 品為(wei) 支撐的特色數智化安全管理體(ti) 係,通過加裝大量物聯感知設備,用數據督導安全生產(chan) ,讓安全生產(chan) 工作“看得見、知重點、有人管”。
越來越多的企業(ye) 從(cong) 單純運用數字技術向搭建數字平台延伸。金風科技數字化中心基礎技術部部長陳曦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稱,平台化思維在數字化轉型中必不可缺,目前金風科技的平台化戰略經過不斷摸索,發展成以市場端需求為(wei) 牽引的核心競爭(zheng) 力戰略。隨著數字化產(chan) 品價(jia) 值轉化,平台成本進一步攤薄,標準化和可塑性水平進一步提升。同時,數據算法、經驗知識、用戶體(ti) 驗、人才團隊也得以在平台上不斷積累,成為(wei) 企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的一部分。
陳曉華認為(wei) ,上市公司應充分發揮自身資本與(yu) 科技優(you) 勢,抓住新機遇,讓信息技術為(wei) 設備賦智、為(wei) 企業(ye) 賦值、為(wei) 產(chan) 業(ye) 賦能,從(cong) 而在各行各業(ye) 構建基於(yu) 數據要素的數字化生態,引領新一代信息技術全麵發展,推動“數實融合”,為(wei) 數字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