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 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訪財政部部長劉昆
新華社北京1月3日電 題: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 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訪財政部部長劉昆
新華社記者 申铖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指出“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並作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在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中保障財政可持續和地方政府債(zhai) 務風險可控”等多項部署。
2023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怎樣圍繞市場主體(ti) 精準施策?如何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財政部部長劉昆日前接受了新華社記者采訪。
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 加大財政宏觀調控力度
問: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這一部署如何理解?將從(cong) 哪些方麵加大力度、挖掘效能?
答: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對財政政策取向、安排提出明確要求。會(hui) 議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體(ti) 現了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兼顧了需要與(yu) 可能、當前與(yu) 長遠、發展與(yu) 安全。
當前我國經濟恢複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外部環境動蕩不安。應對這些風險挑戰,要求我們(men) 加大財政宏觀調控力度,優(you) 化政策工具組合,在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中,保障財政可持續和地方政府債(zhai) 務風險可控。
加力,就是要適度加大財政政策擴張力度。一是在財政支出強度上加力。統籌財政收入、財政赤字、貼息等政策工具,適度擴大財政支出規模。二是在專(zhuan) 項債(zhai) 投資拉動上加力。合理安排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規模,適當擴大投向領域和用作資本金範圍,持續形成投資拉動力。三是在推動財力下沉上加力。持續增加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向困難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傾(qing) 斜,兜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
提效,就是要提升政策效能。一方麵,完善稅費優(you) 惠政策,增強精準性和針對性,著力助企紓困。另一方麵,優(you) 化財政支出結構,更好發揮財政資金“四兩(liang) 撥千斤”的作用,有效帶動擴大全社會(hui) 投資,促進消費。同時,加強與(yu) 貨幣、產(chan) 業(ye) 、科技、社會(hui) 政策的協調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推動經濟運行整體(ti) 好轉。
圍繞市場主體(ti) 精準施策 更好發揮專(zhuan) 項債(zhai) 效能
問: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指出要“注重圍繞市場主體(ti) 需求施策”“大力提振市場信心”,2023年財政政策有何具體(ti) 安排?
答: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強調,“從(cong) 改善社會(hui) 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綱舉(ju) 目張做好工作”。我國經濟正處在“爬坡過坎”的關(guan) 鍵時期。麵對困難,穩定預期、提振信心尤為(wei) 關(guan) 鍵。
近年來,我們(men) 實施了一係列減稅降費政策,有效改善了市場主體(ti) 預期。特別是2022年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全年新增減稅降費和退稅緩稅緩費超過4萬(wan) 億(yi) 元,幫助企業(ye) 渡過難關(guan) 。
2023年,財政部門將圍繞市場主體(ti) 需求精準施策,助力企業(ye) 減負增能。一是助企紓困。根據實際情況,對現行減稅降費、退稅緩稅措施,該延續的延續,該優(you) 化的優(you) 化,並持續整治違規涉企收費。二是激發活力。在財政補助、稅費優(you) 惠、政府采購等方麵,對各類市場主體(ti) 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優(you) 化企業(ye) 發展環境。三是支持就業(ye) 。統籌運用財政政策工具,多渠道支持穩崗擴崗,幫助高校畢業(ye) 生、農(nong) 民工、脫貧人口等重點群體(ti) 就業(ye) 創業(ye) 。
問:2022年專(zhuan) 項債(zhai) 落地使用情況如何?2023年,在推動解決(jue) “錢等項目”問題、提升資金使用效益方麵有何考慮?
答:專(zhuan) 項債(zhai) 是帶動擴大有效投資、穩定宏觀經濟的重要手段。2018年以來,累計安排新增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14.6萬(wan) 億(yi) 元。其中,2022年截至11月末,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4萬(wan) 億(yi) 元,支持近3萬(wan) 個(ge) 重點項目建設。
2023年,將適量擴大專(zhuan) 項債(zhai) 券資金投向領域和用作資本金範圍,持續形成實物工作量和投資拉動力,推動經濟運行整體(ti) 好轉。
針對一些地方出現的“錢等項目”問題,我們(men) 高度重視,將進一步壓實地方政府主體(ti) 責任,加強督促指導。一是將嚴(yan) 格落實“資金跟著項目走”的原則,寧缺毋濫,堅決(jue) 不“撒胡椒麵”;二是指導地方做好專(zhuan) 項債(zhai) 券項目儲(chu) 備和前期工作,進一步提高項目儲(chu) 備質量,優(you) 先支持成熟度高的項目和在建項目;三是加強項目實施進度跟蹤,對專(zhuan) 項債(zhai) 券資金下達項目單位後一年仍未實際支出的,調整用於(yu) 其他項目或者收回,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把每一分錢都用到國計民生的關(guan) 鍵處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問:財政部門將如何支持保障兜牢民生底線?
答: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財政部門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每一分錢都用到國計民生的關(guan) 鍵處。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財政民生投入逐年增加。2012年至2021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累計投入約33萬(wan) 億(yi) 元,全國一般公共預算衛生健康支出13.6萬(wan) 億(yi) 元、住房保障支出6萬(wan) 億(yi) 元,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zhong) 。
2023年,財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但我們(men) 不會(hui) 在民生支出上退步,將保持適當支出強度,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努力讓人民群眾(zhong) 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支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ti) 係。繼續增加對地方教育轉移支付規模。研究完善義(yi) 務教育經費保障機製。支持地方加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改善普通高中辦學條件,落實學生資助政策。
二是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加大力度支持健全公共衛生體(ti) 係,保障好疫情防控所需資金。適當提高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深化以公益性為(wei) 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
三是健全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深入實施企業(ye) 職工基本養(yang) 老保險全國統籌,積極推進多層次、多支柱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建設,保障好因疫因災遇困群眾(zhong) 、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ti) 的基本生活。
四是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加快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修複工程,積極推進國家公園建設。繼續支持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涵養(yang) 綠水青山。
五是堅決(jue) 兜住基層“三保”底線。加大對地方轉移支付,向中西部地區傾(qing) 斜、向縣鄉(xiang) 基層傾(qing) 斜。督促地方強化預算管理,騰出資金優(you) 先保障“三保”支出,促進基層財政平穩運行。
加強政府債(zhai) 務管理 牢牢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風險的底線
問:下一步,財政部將如何加強地方融資平台管理,確保風險可控?
答: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明確提出,“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財政部門堅持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意識,加強政府債(zhai) 務管理,開“前門”、堵“後門”,牢牢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風險的底線。
截至目前,我國政府債(zhai) 務餘(yu) 額占GDP的比重,低於(yu) 國際通行的60%警戒線,也低於(yu) 主要市場經濟國家和新興(xing) 市場國家水平,風險總體(ti) 可控。
規範管理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公司,是防範地方政府債(zhai) 務風險的重要內(nei) 容。財政部對此高度重視,持續規範融資管理,嚴(yan) 禁新設融資平台公司;規範融資信息披露,嚴(yan) 禁與(yu) 地方政府信用掛鉤;妥善處理融資平台公司債(zhai) 務和資產(chan) ,剝離其政府融資職能,防止地方國有企業(ye) 和事業(ye) 單位“平台化”。
下一步,我們(men) 將進一步打破政府兜底預期,分類推進融資平台公司市場化轉型,推動形成政府和企業(ye) 界限清晰、責任明確、風險可控的良性機製,促進財政可持續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