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版診療方案:有哪些新變化?怎樣用中醫治療更有效?——國家衛健委組織權威專家解讀第十版新冠病毒感染診療方案
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 題:第十版診療方案:有哪些新變化?怎樣用中醫治療更有效?——國家衛健委組織權威專(zhuan) 家解讀第十版新冠病毒感染診療方案
新華社記者李恒、溫競華
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1月6日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方案(試行第十版)》。第十版診療方案有哪些新的變化?針對進一步完善中醫治療相關(guan) 內(nei) 容,如何用中醫治療更有效?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王貴強作出解答。
1.問:第十版診療方案的重要變化有哪些?
王貴強:根據奧密克戎毒株致病性特點、流行特征及新藥研發進展,第十版診療方案重要變化主要體(ti) 現在以下幾個(ge) 方麵:
一是對疾病名稱進行了調整,將疾病名稱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wei)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包括無症狀感染者,也包括有症狀的輕、中、重和危重等類型。
二是針對重症高風險人群,從(cong) 原來的60歲及以上調整為(wei) 65歲及以上,強調65歲及以上沒有完成全程疫苗接種的人群是重點關(guan) 注人群。從(cong) 目前國內(nei) 外數據來看,疫苗接種是降低重症和死亡風險的重要因素,沒有進行疫苗接種的或未完成全程疫苗接種的老年人、有基礎病的高風險人群要繼續加強疫苗接種。
在重症高風險人群中,除了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的患者、腫瘤患者等,又增加了持續透析人群,這類人群在疫情高峰期也是容易導致重症和死亡風險的人群。
三是不再判定“疑似病例”,“疑似病例”就是臨(lin) 床上有流行病學、臨(lin) 床表現,沒有病原學證據,但現在病原學證據已經擴充為(wei)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或者抗原檢測陽性都可以作為(wei) 診斷標準。絕大多數情況下,不會(hui) 出現因流行病學史、臨(lin) 床表現符合疾病特點但病原學檢測較長時間不能明確的情況。
針對老年人等有重症高風險人群明確診斷陽性以後,要及時向社區報備,給予早期幹預,密切監測病情變化、進行隨訪等,做到“關(guan) 口前移”。
四是調整“出院標準”,不再對感染者出院時核酸檢測結果提出要求,由臨(lin) 床醫生根據患者新冠病毒感染、基礎疾病或其他疾病診療及健康恢複狀況等進行綜合研判。
五是完善了兒(er) 童重型病例早期預期預警指標,更關(guan) 注低齡兒(er) 童,尤其是三歲以下兒(er) 童,要進行密切監測和隨訪,比如有神經係統並發症、拒奶等重症傾(qing) 向的要及時救治。
六是將未全程接種疫苗的老年人加入重症高危人群,將生命體(ti) 征監測特別是靜息和活動後的指氧飽和度監測指標等加入重症早期預警指標。
2.問:第十版診療方案提出進一步完善中醫治療相關(guan) 內(nei) 容,具體(ti) 體(ti) 現在哪些方麵?
劉清泉:第十版診療方案結合了近三年來,中醫藥進行邊救治、邊研究、邊總結,形成了較完善的新冠病毒感染治療方案。
其中,奧密克戎輕型感染者“邪毒疏表”表現明顯,如渾身疼、乏力,針對這些症候特點,第十版診療方案給出了較明確的治療方向和方法,更多體(ti) 現在恢複期的治療,如患者在恢複期出現明顯咳嗽症狀,從(cong) 中醫角度來看,即宣肺、止咳、化痰,為(wei) 醫療機構和醫生提供參考。
在重症和危重症救治中,堅持中西醫協同救治,如出現嚴(yan) 重高熱時,西醫和中醫結合治療能有效縮短病程;危重症病人出現嚴(yan) 重腹脹時,中醫稱“陽明病”,及時給患者用上通腹瀉辦法;當患者出現循環衰竭時,西醫在使用血管活性藥等的同時,中醫用益氣扶正固脫辦法,進行中西醫協同救治。(新華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