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期價上漲行情迎拐點 今年鐵礦石供需格局或進入寬鬆狀態

發布時間:2023-01-10 15:13:00來源: 證券日報

  記者 王 寧

  在近兩(liang) 個(ge) 月整體(ti) 維持偏強行情後,近日鐵礦石期價(jia) 迎來拐點。2023年1月6日和9日,鐵礦石期價(jia) 主力合約2305連續出現回調。

  多位分析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鐵礦石期價(jia) 漲勢暫緩,預示著其中期上漲行情已經結束,且按照以往走勢來看,850元/噸下方成為(wei) 市場能夠接受的成本價(jia) ,而850元/噸上方或存在一定“水分”,預計今年鐵礦石期價(jia) 寬幅震蕩行情或是主基調。

  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從(cong) 近年期貨走勢看,鐵礦石期貨保持平穩運行,期貨價(jia) 格及漲幅低於(yu) 境外指數和衍生品,為(wei) 市場提供了體(ti) 現國內(nei) 宏觀監管要求、合理發現遠期價(jia) 格的工具,整體(ti) 來看,“穩定器”功能發揮明顯。同時,隨著鋼鐵產(chan) 業(ye) 推進“基石計劃”,未來鐵礦石供應緊張、資源受製於(yu) 境外的局麵或將改觀。

  內(nei) 盤漲幅均低於(yu) 外盤

  2022年11月3日至12月30日,鐵礦石價(jia) 格迎來一波上漲。期間,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結算價(jia) 從(cong) 613元/噸上漲至858元/噸,漲幅近40%,同期,普氏指數價(jia) 格上漲47.6%至117.35美元/噸(折算期貨標準品價(jia) 格為(wei) 951元/噸,下同);新交所鐵礦石掉期主力合約上漲49.1%至117.15美元/噸(折950元/噸);青島港61.5%PB粉上漲33.9%至854元/濕噸(折908元/噸)。整體(ti) 來看,內(nei) 盤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價(jia) 格及漲幅均低於(yu) 境外指數、衍生品價(jia) 格,期貨價(jia) 格也低於(yu) 港口主流現貨價(jia) 格,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製現價(jia) 過快上漲的作用。

  中衍期貨投資谘詢部研究員李琦向記者表示,支撐本輪鐵礦石期現貨價(jia) 格上漲的主要原因在於(yu) 宏觀因素變化,導致市場預期一致向好。“去年11月初,市場預計美聯儲(chu) 加息節奏放緩,海外市場鐵礦石價(jia) 格最先從(cong) 下跌轉向上漲,隨著國內(nei) 宏觀經濟運行樂(le) 觀,疊加支持房地產(chan) 等政策持續發布,支撐鐵礦石價(jia) 格走高。”

  1月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消息稱,近日組織召開會(hui) 議,針對近期鐵礦石價(jia) 格過快上漲等情況,分析研判鐵礦石市場和價(jia) 格形勢,聽取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和部分市場機構意見,研究加強鐵礦石價(jia) 格監管工作。

  1月6日國內(nei) 鐵礦石期貨夜盤迅速就監管部門的表態做出了反應。文華財經數據顯示,主力合約2305夜盤從(cong) 最高點846元/噸跌至最低點819.5元/噸,盤終報收於(yu) 826.5元/噸。1月9日,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白盤跌幅為(wei) 2.49%,盤終報收於(yu) 823元/噸。而截至1月9日17時,新交所鐵礦石掉期主力合約下跌0.82%,國內(nei) 期貨市場跌幅大於(yu) 境外。

  建設高質量期貨市場

  進入2023年,相關(guan) 市場機構認為(wei) ,鐵礦石供需將進入長期寬鬆格局。從(cong) 供應端來看,預計全球將增加4000萬(wan) 噸左右,其中主產(chan) 區澳大利亞(ya) 和巴西將增加2000萬(wan) 噸左右,非主流產(chan) 區將增量1700萬(wan) 噸左右,國產(chan) 礦或增量300萬(wan) 噸;而從(cong) 需求來看,國內(nei) 2023年粗鋼產(chan) 量預計不會(hui) 超過2022年,但2023年二季度,在采暖期限產(chan) 結束後鋼廠或將階段性複產(chan) ;放眼2023年全年,預計鐵水將減量1000萬(wan) 噸左右,同時海外鐵礦石需求預計也會(hui) 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nei) 廢鋼供應也有望增加,對鐵礦石形成部分替代作用。同時,大商所在加快推進再生鋼鐵原料期貨上市前期工作,將為(wei) 鋼鐵產(chan) 業(ye) 鏈增加新的衍生避險工具。

  “短期來看,市場樂(le) 觀情緒仍占主導,促消費、穩經濟政策不斷出台,同時鋼廠庫存尚在低位,下方存在支撐;但考慮到目前處在季節性淡季,終端消費疲軟,期價(jia) 上行空間受到壓製,預計在相關(guan) 監管表態之下,後續期價(jia) 或以高位盤整為(wei) 主。”金信期貨黑色研究員楊彥龍認為(wei) ,風險更多集中在貿易企業(ye) 和鋼廠環節,建議在價(jia) 格高位盤整過程中,要維持按需采購,根據實際生產(chan) 情況維持常備庫存。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近些年,國內(nei) 鋼鐵產(chan) 業(ye) 積極探索保障我國重要礦產(chan) 資源安全和鋼鐵業(ye) 保供穩價(jia) 。鐵礦石期貨上市近十年來始終平穩運行,在價(jia) 格方麵也逐步發揮出一定的影響力,提升了國內(nei) 港口現貨對普氏指數的牽製作用,港口庫存與(yu) 普氏指數由弱負相關(guan) 到強相關(guan) ,國際礦山也開始參與(yu) 並積極布局港口現貨銷售。

  長期來看,要從(cong) 根本上改變鐵礦石資源受製於(yu) 人的情況,需要國內(nei) 期現貨市場共同發力。一方麵,在“基石計劃”的框架下,積極布局支持國產(chan) 礦開采,促進再生鋼鐵原料更高效率地循環使用,豐(feng) 富鐵資源供應渠道,解決(jue) 鋼鐵原料“卡脖子”的問題。

  另一方麵,建設高質量期貨市場,提高期貨價(jia) 格代表性和影響力,發揮好期貨價(jia) 格信號功能,利用港口現貨市場和國內(nei) 期貨市場形成期現相互協同、相得益彰的市場,進而提升我國在國際鐵礦石貿易中的影響力。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