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下沉,關口前移 上海社區醫院成為防重症重要屏障
專(zhuan) 家下沉,關(guan) 口前移,上海——
社區醫院成為(wei) 防重症重要屏障
為(wei) 做好新冠重症患者的臨(lin) 床救治工作,從(cong) 2022年12月中旬起,上海抽調來自28家醫療機構的132名專(zhuan) 家,成立市級重症專(zhuan) 家組,按16個(ge) 行政區分成16個(ge) 專(zhuan) 家小組,與(yu) 各區醫院專(zhuan) 家團隊對接,增強重症救治主動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截至目前,上海市級專(zhuan) 家組132名成員已下沉基層開展專(zhuan) 題培訓43次,16個(ge) 區的區級專(zhuan) 家共579名成員進行專(zhuan) 題培訓133次。市區兩(liang) 級專(zhuan) 家實行線下會(hui) 診及遠程會(hui) 診1300餘(yu) 次,指導社區患者就地治療3000多例。
“提供氧療,抗病毒藥物用上去,糖皮質激素合理應用,補充營養(yang) ,有條件再用一些中藥——‘4+X’,能有效緩解大部分患者的症狀。”1月4日,在徐匯區衛健委組織的培訓會(hui) 上,上海市新冠病毒感染臨(lin) 床救治專(zhuan) 家組組長、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與(yu) 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骨幹醫生以及養(yang) 老院、護理院負責人交流針對脆弱人群的早期規範診療方案。
從(cong) 2022年12月27日到今年1月5日,在閔行區莘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有80名患者用上了抗病毒小分子藥物。該中心主任陳淩告訴記者,經過市級專(zhuan) 家培訓、區級專(zhuan) 家巡診,社區醫院建立了嚴(yan) 格的處方審核機製,確保藥物用得其所。
莘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67名家庭醫生的工作手機公布給轄區內(nei) 近30萬(wan) 居民,對於(yu) 梳理出的1.8萬(wan) 名高風險重點人群,家庭醫生團隊會(hui) 進行巡查指導和健康監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夜間微急診”在工作日持續到24時,24個(ge) 輸液位擴充到50個(ge) ,吸氧位由9個(ge) 增加到12個(ge) ,緊急采購的指氧儀(yi) 、製氧機、心電監護儀(yi) 、CT機陸續投用。
為(wei) 滿足市民就近就診需求,上海對社區發熱門診實施擴容增能,滿足氧療、輸液、住院等服務需求,中午“連一連”,晚上“延一延”,實現每周7天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分中心發熱診療服務全覆蓋,市民可通過多個(ge) 小程序查找附近社區診療點距離、服務時間和忙閑狀態等信息,推動潛在新冠重症患者在社區“早發現、早幹預與(yu) 早分流”。
在上海市33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yu) 分中心中,327家設置了氧療區,可提供門診氧療吸氧服務;315家提供門診輸液服務;201家可提供住院服務,主要承接上級醫院新冠救治後轉回社區的患者。
“抗病毒小分子藥物在感染5天內(nei) 使用效果最好。對於(yu) 高齡老人和有基礎性疾病的重點人群來說,早幹預、規範用藥,就可能避免發展成為(wei) 重症危重症。”複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執行院長任寧認為(wei) ,市區政府將抗病毒藥物、製氧機、CT機等資源更多向社區醫院傾(qing) 斜是“及時雨”。
1月4日,上海市新型冠狀病毒病臨(lin) 床救治專(zhuan) 家組協同國家傳(chuan) 染病醫學中心編製的《2022版上海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治規範與(yu) 分級診療流程》(基層醫療機構簡版)下發,簡潔易懂,深受基層醫生歡迎。(人民日報 記者 薑泓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