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位錯時共享 提升周轉效率
車位錯時共享 提升周轉效率(一線探民生·解決(jue) 停車難②)
核心閱讀
在保護古城風貌的同時,如何破解城市快速發展帶來的停車難問題?蘇州通過錯時共享車位、提升周轉效率、公共交通分流等方式,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便民出行之路。
蘇州,既古典,又現代。
蘇州古城有著2500多年建城史,道路格局延續了千百年來的街巷尺度和造景安排。“小橋流水人家”的文脈背後,也帶來交通壓力大的煩惱。數據顯示,蘇州全市機動車日均上牌1700輛,增長速度每8年翻一番。目前機動車保有量突破500萬(wan) 輛,居江蘇第一。與(yu) 此同時,新增停車泊位無法“跑贏”機動車增長速度,供需矛盾突出。
停車難交織民生事,事關(guan) 群眾(zhong) 獲得感。蘇州如何在“螺螄殼裏做道場”,織出共建共治的“雙麵繡”?
潮汐車位,錯時共享
“滴——”手機一掃,倒杆抬起,家住蘇州太倉(cang) 市中區社區陽光北苑的新市民徐曉東(dong) ,順利地將車子停在預約好的泊位上。這裏是中區社區居委會(hui) 的停車場,也是他每個(ge) 夜間停車的地方。
下班回家還能輕鬆找到停車位,這是徐曉東(dong) 曾經熱切期盼的事。
“我去年剛搬到這個(ge) 建於(yu) 上世紀90年代初的老舊小區居住。小區規劃的固定車位缺口很大,家前屋後的臨(lin) 時停車位又非常有限,加班回來找個(ge) 車位要到1公裏外,走回家將近半小時,到家就已沒有力氣動彈了。自從(cong) 有了‘潮汐車位’,期盼變成現實,心情舒暢不少。”徐曉東(dong) 介紹,打開“太e停”小程序綁定車牌號後,就可以就近預約共享停車位了,停車時間是工作日下午5點半到次日早上8點、休息日和假期全天。
近年來,蘇州市公安局聯合城管部門,整合政府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商業(ye) 廣場現有停車資源,通過錯時開放、資源共享的辦法,最大限度盤活停車設施資源,解決(jue) 泊車位缺口大的停車矛盾。在蘇州全市,已有414個(ge) 行政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及國有企業(ye) 提供1.4萬(wan) 個(ge) “潮汐車位”。
“我們(men) 第一批試點的停車場,都是敞開式、有電子識別係統的,不會(hui) 額外增加管理成本,容易得到支持。”太倉(cang) 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交通秩序管理中隊指導員顧衛東(dong) 告訴記者,小程序還通過短信提醒和積分扣分的方式,對兩(liang) 次以上超時停車的車主以及惡意占車位的車主,取消停車資格加以約束管理。
不隻是“錯時共享車位”。在“寸土寸金”的蘇州,公安交警部門從(cong) 挖潛存量資源的角度入手,創新出台了“夜間臨(lin) 時車位”“藍窗口”等措施,著力化解城市停車難問題,讓停車泊位“活”起來。
2021年4月,蘇州高新區交警經實地查勘、排摸後,在獅山片區、楓橋片區、科技城片區推出首批限時停放的便民車位。這些臨(lin) 時便民車位,地麵上施劃的是藍色虛線框,被市民們(men) 稱為(wei) “藍窗口”。
“‘藍窗口’的實施,考慮人性化停車管理,在不影響道路正常通行的前提下,緩解市民如廁、買(mai) 藥、裝卸貨物等停車難問題。”蘇州高新區公安分局交警大隊副大隊長周廣宇介紹,交警大隊多次實地查勘排摸,選取了轄區較為(wei) 繁華、臨(lin) 時停車需求量大的地段,特別是24小時便利店、廁所、藥店、商超卸貨區域等場所周圍的道路上劃分點位。目前,高新區已推出“藍窗口”107個(ge) ,並逐步向蘇州全市覆蓋。
整合資源,高效流轉
上午8點半,市民唐亮駕車來到位於(yu) 蘇州工業(ye) 園區的蘇州大學附屬獨墅湖醫院看病。到達時正處上午就醫高峰期,停車場已滿,執勤交警將他引導至1公裏外的“納米中央公園公共停車場”。
公園的停車場設有984個(ge) 泊位,他輕輕鬆鬆停好車後,又登上135路獨墅湖醫院接駁專(zhuan) 線,上車後不到5分鍾,便抵達了位於(yu) 醫院內(nei) 部的停車點。
學校、醫院、景區、商圈等民生重點部位交通出行量大而且集中,特別是到醫院看病停車難的問題一向困擾市民。
蘇州大學附屬獨墅湖醫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院長侯建全介紹,2022年8月份,蘇州工業(ye) 園區公安分局交警大隊充分挖掘周邊停車資源、協調開行無縫接駁公交線路,優(you) 化周邊交通設施,緩解了進出醫院擁堵的情況。
當前擁堵指數有多高?周邊停車資源分布在哪裏?在蘇州,公安部門、城管部門、地圖公司協同合作,開發出智慧停車小程序,接入動態停車場1464個(ge) 、動態停車泊位35萬(wan) 個(ge) ,實現停車資源一網匯聚、一屏展示、一鍵推送,市民不用求助交警也能精準找到最近的停車位。
整合了停車資源,如何更高效流轉?
2022年3月以來,蘇州常熟市琴川街道在世茂商圈規劃試點5G智慧停車位,精準感應停車狀態、即時發布泊位引導,對車主來說減少了無效巡遊,對管理部門來說優(you) 化了資源配置。
“通過大數據分析發現,商圈附近停車資源總量充裕,但地上停車位總是一位難求,地下停車位卻空置較多。究其原因,地麵停車方便快捷,有些敞開式停車場還是免費的,造成不少車輛長期停放,影響了周轉率。”琴川街道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金歡介紹,街道聯合交警部門,共同分析交通流量,劃分出一類、二類、三類區域,並會(hui) 同發改委、物價(jia) 局、市監局等職能部門,按照“一類高於(yu) 二類,路內(nei) 高於(yu) 路外,地麵高於(yu) 地下”的原則,細分不同的停車收費標準。
通過價(jia) 格杠杆、階梯收費,引導車輛停到空閑車位,鼓勵車主按需停放,進一步優(you) 化周邊停車資源的利用率。目前該區域183個(ge) 路麵車位周轉率達到2400多次,是之前的21倍,節假日更是達到23倍。
立體(ti) 交通,引導分流
每個(ge) 工作日,家住蘇州吳中區木瀆鎮巨塔花園的張小明,都會(hui) 駕駛私家車來到距家2公裏外的軌道交通5號線瀆川橋站,先將車停放在站點旁的“P+R停車場”裏,再換乘軌道交通穿城而過,前往20公裏外的單位上班。這樣不僅(jin) 節約了油費,也大量節約了通勤的時間。
在蘇州,張小明的出行方案代表了越來越多人的選擇。
“出行習(xi) 慣驅使,蘇州市區居民出行方式呈現‘兩(liang) 高一低’特征,即慢行交通和小汽車出行比例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偏低。”蘇州市公安局交管局局長朱建華告訴記者,公共交通便利化、為(wei) 綠色出行提供更多可能,是破解停車難問題的一個(ge) 長效抓手。
朱建華介紹,眼下,蘇州市正在布局的“P+R停車換乘”係統,逐步實現公交、軌交、駕車、騎行的“無縫銜接”和“無限換乘”,就是盤活城市“大交通”存量資源的有力舉(ju) 措。
蘇州市交通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緩解停車難,需要一盤棋統籌考慮,這是城市精細化治理的一部分。蘇州的機動車保有量連年攀升,對城市治理特別是停車出行帶來考驗。然而“擁車數”與(yu) “用車數”不完全一樣,隨著優(you) 質立體(ti) 公共交通網絡的健全完善,人流會(hui) 被“吸引”到其中,對緩解停車難起到積極作用。
在多元公共交通資源的供給上,從(cong) 2017年起,蘇州開始為(wei) 各學校製定“通學巴士”專(zhuan) 屬線路,提供“點對點”直達服務。截至目前,市區範圍內(nei) 已開通各類校園“定製公交”專(zhuan) 線57條,日均服務學生近4.5萬(wan) 人次,5年來累計服務學生超過3000萬(wan) 人次。據統計,市內(nei) 重點路段學校周邊的交通壓力緩解了20%—40%。
除了通學專(zhuan) 線之外,蘇州還結合市民實際出行需求、用好用足現有的公交資源,“量身定製”推出公交進小區專(zhuan) 線、助農(nong) 專(zhuan) 線、生活購物線等175條特色定製公交線路,與(yu) 分布在各交通樞紐、通勤節點的“P+R停車場”雙向發力,為(wei) 市民提供更精準、便利的出行換乘方案,極大減輕了交通出行壓力,著力破解這座現代化古城的停車難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