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消費熱起來?
如何讓消費熱起來?【針對如何把恢複和擴大消費擺在優(you) 先位置 政協委員熱議——】
1月8日,北京進入“乙類乙管”,消費者需求如何有效拉動,企業(ye) 經營者信心如何有效提振,成為(wei) 當前迫切需要研究解決(jue) 的問題。在此次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hui) 議上,不少委員也不約而同地將目光聚焦到提振消費方麵,“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強調‘要把恢複和擴大消費擺在優(you) 先位置’,在此次的政協會(hui) 上,其一定將成為(wei) 重要話題。”委員們(men) 紛紛表示。
促消費要提升消費意願
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
促消費,先要提升消費意願。市政協委員、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振興(xing) 國際智庫理事長李誌起指出,疫情使一部分人收入減少,還讓一部分人避險意識增強,選擇將一部分資金作為(wei) 銀行存款,這些都會(hui) 對消費產(chan) 生影響。要提升大家的消費意願,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是關(guan) 鍵。
但要如何“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李誌起委員給出了三方麵的建議。首先,對於(yu) 困難人口、貧困人口以及部分老年人可以通過發放現金的方式進行支持,並明確發放的現金隻能用於(yu) 消費,不能用於(yu) 儲(chu) 蓄,讓他們(men) 有錢消費;其次,要適當降低居民負擔,例如在未來三年左右的時間內(nei) 進一步調整個(ge) 人所得稅,包括提高起征點、給予一部分人群免稅待遇等,讓老百姓放心消費;第三,還要促進以年輕人為(wei) 代表的群體(ti) 更好就業(ye) ,隻有有了穩定職業(ye) 和收入保障,他們(men) 才能更好地消費。
發放消費券也成為(wei) 提升消費意願的一種有效途徑。“但是過去我們(men) 所發放的消費券使用時限過長,就有些像撒芝麻鹽一樣,它所起到的作用可能還有待考察。”市政協委員、北京希肯國際文化藝術(集團)公司董事長安庭認為(wei) ,幾年的疫情已經讓消費者的消費習(xi) 慣發生了變化,發放的消費券應該在某個(ge) 月或某個(ge) 季度集中發放,進行定向消費,以使其在短期內(nei) 能夠掀起一個(ge) 消費高潮,同時能漸漸讓消費者消除對疫情的恐懼,重回正常的消費狀態。
此外,農(nong) 村村民也成為(wei) 提升消費意願的重點人群。市政協委員、北京首農(nong) 食品集團有限公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薛剛給出了一組數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的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全國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00元,實際增長4.3%,農(nong) 村消費潛力進一步釋放,鄉(xiang) 村消費品零售額42552億(yi) 元,增速比城鎮快0.2個(ge) 百分點。“我們(men) 將促進消費的目標對準了農(nong) 村地區。今年首農(nong) 食品集團聚焦農(nong) 村地區居民尤其是留守老人,將著力打造城鄉(xiang) 居民生產(chan) 生活服務綜合平台,除了供給瓜果蔬菜、食品、日用品等,還要將理發、裁縫等便民服務及托老服務納入其中,精準對接農(nong) 村地區居民需求。”薛剛委員說。
擴展消費場景
建立“首演”經濟
實際上,在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之後,北京多個(ge) 商圈、熱門打卡地等地方的人氣都在快速恢複,煙火氣在慢慢回歸。但在李誌起委員看來,這些“煙火氣”隻是“存量”,滿足的是消費者的剛需,“要促進消費,還要有‘增量’,要把‘煙火氣’變成能讓消費者滿意度更高的消費,這需要企業(ye) 創造出更多的消費供給,推出更多新技術、新產(chan) 品、新服務、新場景來刺激和引導消費者。”
市政協委員、北京市喜隆多購物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東(dong) 暉也持有同樣的觀點,他正關(guan) 注的是商圈的提質升級,“傳(chuan) 統商圈同質化較多,現在更需要的是超前的思路來設計,要避免商圈沒有特色而束縛發展,商圈的規劃布局要科學精準、與(yu) 市場融合並軌。”
疫情期間,演藝市場的蕭條讓安庭頗為(wei) 唏噓,所以他特別提出,文化消費的複蘇應該與(yu) “首店”經濟、“首展”經濟等“首發”經濟活動一樣,建立起“首演”經濟。他解釋說,“首演”(包括“首映”)是指文化演藝項目及電影項目的首次演出、放映等活動。對於(yu) 提升文化消費水平,特別是提升北京文化中心城市建設,效果顯著且頗具特色。“首演”經濟帶動的不隻是演出、電影等文化行業(ye) 本身,其衍生的周邊產(chan) 業(ye) 、文化IP的價(jia) 值,以及對文化地標的文旅品牌價(jia) 值的提升,都是北京文化中心城市建設的目標所在。
安庭委員強調,北京打造、承載“首演”經濟具備得天獨厚的優(you) 勢資源。北京擁有全國數量最多的演藝團體(ti) ,劇場、劇院、影院等演出場所的密集度在全國名列前茅。同時,作為(wei) 世界重要的旅遊目的地城市,無論是演出場次還是觀眾(zhong) 人次,在全國都位於(yu) 前列。這為(wei) “首演”經濟在首都北京擁有了強勁的市場基礎與(yu) 領創優(you) 勢。因此他建議,在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麵,給予“首演”(含“首映”)活動一定的支持,包括文化基金的進一步扶持、稅收的定向減免、金融+文化係列工具定向支撐等,鼓勵並帶動更多的“首演”(含“首映”)項目放在北京。
同時,充分聯動“首發”經濟的其他要素,如“首店”“首展”等與(yu) “首演”經濟進行聯動。圍繞“一核一城三帶兩(liang) 區”總體(ti) 框架,在“首店”“首展”等商業(ye) 地標上積極探索“首演”項目的演藝新空間,讓“首演”能夠更多地走出劇場,與(yu) 其他“首發”經濟要素融合發展、一體(ti) 聯動。
深耕消費最後幾公裏
智慧提升消費服務
在采訪中北青報記者發現,不少委員在提到擴消費時,開始另辟蹊徑,更加關(guan) 注消費的最後幾公裏。市政協委員、華域大通投資(北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金葵花便民商業(ye) 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鬱指出,2023年的前十幾天,他們(men) 投資的紫光園餐廳已經在王府井、水碓子西裏、房山政通路新開了三家店,還有幾家店在裝修當中。與(yu) 普通餐廳不同的是,這些新店基本上都是采用“200平方米以下+外賣窗口+堂食+快餐”的形式。
“這些變化是因為(wei) 疫情期間百姓需求的轉變,為(wei) 了服務更多百姓,我們(men) 開始大力開發社區店,在租金低的同時又能扮演好百姓食堂的角色。”劉鬱委員表示,今年將繼續圍繞社區餐飲做好做深,把親(qin) 民便民惠民的口號做得更實,為(wei) 輻射三公裏的居民提供剛需食品,比如饅頭、花卷、醬牛肉等,“百姓的需求就是我們(men) 的發展目標。”
同樣,市政協委員、北京首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市場開發部部長丁利霞也想到了要通過提升消費服務來帶動消費。她透露,未來首鋼園將可通過“完善首鋼園的智慧交通運營體(ti) 係”帶動消費。據丁利霞委員介紹,目前首鋼園的交通已和社會(hui) 接軌,但如遇節假日、大型活動,交通和停車管理就會(hui) 不暢,希望能夠提升相關(guan) 服務管理,讓首鋼園更智能、更便捷,配套服務更完善。“首鋼園占地麵積較大,可以引入定製公交、擺渡車,幫助遊客便捷入園。針對私家車,可以引進市場化經營主體(ti) ,提高停車資源利用率。”丁利霞委員說。
此外,未來要統籌利用好首鋼園的冬奧遺產(chan) ,通過舉(ju) 辦高質量活動,不斷擴大首鋼園區的影響力,也提升管理水平,更好地為(wei) 消費者服務。 文/本報記者 解麗(li) 董鑫 崔毅飛 葉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