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山西考古名家:從“晉係青銅器”看文化張力

發布時間:2023-01-13 11:0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太原1月12日電 (記者 李新鎖)從(cong) 晉西高原、黃河東(dong) 岸考古遺址,到晉南地區銅礦、鹽池資源,再到晉國稱霸的緣由,以及海外收藏的晉係青銅器。青銅時代的山西,為(wei) 何會(hui) 有影響深遠的青銅文化張力?

  12日,在山西雲(yun) 上文博會(hui) 之“文化名家會(hui) 客廳”,山西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陳小三以《青銅器的張力》為(wei) 題,解析“晉係青銅器”的多元之美。

  曆史上,山西地處華夏文明的核心區域。山西青銅器在演變過程中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化麵貌,產(chan) 生了一類青銅器,就叫“晉係青銅器”。

  春秋中期以後,“晉係青銅器”達到了技術和藝術上的巔峰,是東(dong) 周時期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裏程碑。“現在位於(yu) 太原汾河邊的山西青銅博物館,是國內(nei) 唯一的省級青銅專(zhuan) 題博物館,裏麵的大量青銅器和青銅鑄造相關(guan) 文物見證了山西在青銅時代的曆史積澱。”陳小三說。

  在青銅器的曆史上,“晉係青銅器”上起龍山文化晚期,下至秦漢,跨越整個(ge) 青銅時代。

  據陳小三介紹,在龍山文化晚期階段,山西南部出現了陶寺遺址,考古發掘出麵積達400萬(wan) 平方米的史前遺址。目前學界一般認為(wei) 陶寺遺址和帝堯有關(guan) 。

  “在陶寺遺址中,發掘出齒輪型青銅器、銅鈴等。”陳小三說,相似的器型在陝西石峁遺址也有出土。這說明,山西陶寺遺址和陝西石峁遺址有密切文化關(guan) 聯。

  在夏代到早商階段,山西南部是國家重要的重工業(ye) 基地,當地的鹽業(ye) 資源和中條山銅礦資源成為(wei) 這一時期重要物資。

  其中,夏縣轅村遺址出土的夏代青銅爵,其造型與(yu) 二裏頭遺址出土的青銅爵相近,說明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二地之間可能存在密切聯係;東(dong) 下馮(feng) 遺址出土鑄造銅器的石範;西吳壁遺址發現了大批文化性質明確、年代序列完整的夏及早商時期冶銅遺跡和遺物。

  晉西地區曾出土了一批具有土著風格的青銅器,它們(men) 和河南安陽殷墟的青銅器風格迥異。

  陳小三說,晉西地區黃河沿線的保德、柳林、石樓、永和、吉縣等地的大量商代晚期青銅器,如鈴豆、舞鐃、龍形觥等極具地方特點;鈴首劍、蛇首匕等則顯示出北方草原民族特色。不同風格青銅器的發現,說明這裏曾經有依附於(yu) 商王朝的方國,也有與(yu) 商王朝兵戎相見、文化差異明顯的敵對勢力。

  陳小三表示,從(cong) 西周到春秋早期,山西擁有最為(wei) 完整、豐(feng) 富的周代封國資料。“從(cong) 山西曲沃晉侯墓地遺址,到絳縣橫水西周倗國墓地、翼城大河口西周霸國墓地等”,這些重要遺址出土的青銅器是上述結論強有力的明證。

  從(cong) 春秋中期至戰國早期,“晉係青銅器”達到最輝煌的階段。

  陳小三說,春秋晚期,侯馬鑄銅遺址興(xing) 起,青銅器紋飾更加細密和富有層次,形成顯著的晉國青銅器風格,成為(wei) 黃河流域青銅器代表。“侯馬鑄銅遺址出土大批青銅器陶範”表明,彼時,晉係青銅器已高度商業(ye) 化。

  陳小三說,從(cong) 侯馬鑄銅遺址出土的許多模和範可知,北京、河北、甘肅、山東(dong) 等地發現的若幹青銅器,均為(wei) “侯馬鑄造”。“晉係青銅器”的文化張力說明,文化強,對外的各種影響就強。(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