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好風景 候鳥舞翩躚——天津保護與修複濕地觀察
新華社天津2月1日電(記者黃江林)冬日的天津北大港濕地,天氣寒冷。為(wei) 照護“留守”濕地的6萬(wan) 多隻候鳥,孫洪義(yi) 一頭紮進茫茫的濕地自然保護區內(nei) ,觀察候鳥棲息情況、人工投喂食物……
北大港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yu) 天津市濱海新區,緊鄰渤海灣,是重要的候鳥遷徙“驛站”。“現在九成水麵還在封凍著,食物短缺,這些候鳥讓人放心不下。”作為(wei) 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孫洪義(yi) 明顯感覺到這幾年的候鳥種類和數量在增多,“即使是寒冬,一些候鳥也不願離開。”
近年來,天津在北大港、七裏海、大黃堡、團泊等濕地自然保護區內(nei) ,通過生態保護修複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使生態環境逐漸回歸自然狀態。
恢複“濕地生機”
位於(yu) 天津市寧河區的七裏海濕地是京津唐三角地帶最大的天然濕地,有著“京津綠肺”之稱。然而,數年前,水量減少、過度開發等導致這裏生態嚴(yan) 重退化,違規的建築、裸露的灘塗侵蝕著“綠肺”。
2017年,一場“濕地保衛戰”在天津打響。連同七裏海濕地一道,天津境內(nei) 的大黃堡、北大港等濕地生態修複工程陸續啟動。
七裏海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hui) 副主任吳成義(yi) 說,截至目前,七裏海濕地完成了核心區葦海修複、鳥類保護、濕地生物鏈恢複與(yu) 構建工程,通過自然恢複和人工輔助方式修複濕地植被1.6萬(wan) 畝(mu) 。“多年的封閉管理,讓濕地徹底擁有了‘喘息的時間’,如今七裏海已經恢複了往日的生機。”他說。
目前,天津全市濕地總麵積達到2956平方公裏,濕地保護率超過59%,濕地退化現象得到有效遏製,生態係統功能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明顯改善。
守護“鳥類天堂”
天津是全球八大候鳥遷徙通道之一的東(dong) 亞(ya) 至澳大利西亞(ya) 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樞紐,每年有超過百萬(wan) 隻候鳥遷徙過境,北大港濕地自然保護區是其中的重要“驛站”。
一大早,孫洪義(yi) 穿好工作服、拿上望遠鏡準時從(cong) 北大港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出發,開始了一天的巡查巡護工作。
“雖然現在還沒有到候鳥遷徙高峰,但是濕地內(nei) 仍然有6萬(wan) 多隻候鳥停歇。”孫洪義(yi) 說,為(wei) 了守護這些候鳥安全過冬,他和30多名同事每天都要‘兵分多路’,對濕地展開不間斷巡護。
為(wei) 了“招待”好遠道而來的“客人”,北大港濕地除了組織專(zhuan) 業(ye) 人員、誌願者、科研機構開展定期巡護監測外,還利用增殖放流、人工浮島等手段,加快恢複適生水生動植物群落,構建完整的水生態係統,打造候鳥中轉“五星驛站”。
監測顯示,近幾年,天津市鳥類種類從(cong) 416種增加到452種。其中,東(dong) 方白鸛單日單次最大觀測量從(cong) 2018年前的1300多隻增加到2021年的5000多隻,同期遺鷗從(cong) 1.1萬(wan) 隻增加到1.6萬(wan) 隻。
增添“一抹亮色”
跑步鍛煉、休閑玩樂(le) ……位於(yu) 天津市寶坻區的潮白河國家濕地公園“人氣熱度”也在攀升,成為(wei) 市民、遊客休閑遊憩的好去處。
“這裏靠著潮白新河,有花有鳥空氣好,還有專(zhuan) 門的健康步道。”對於(yu) 寶坻區居民孫豔來說,到潮白河國家濕地公園鍛煉已經成為(wei) 她退休生活的一部分。
2016年,為(wei) 保護濕地生態係統、合理利用濕地資源,寶坻區依托潮白新河,啟動濕地公園建設,對15公裏長的河道實施水係綜合治理,恢複濕地5000餘(yu) 畝(mu) 。2019年底,這座嶄新的濕地公園通過驗收,成為(wei) 天津市首批國家級濕地公園。
潮白河國家濕地公園是天津市保護修複濕地的一個(ge) 縮影。2022年12月,天津薊州州河國家濕地公園和下營環秀湖國家濕地公園通過驗收,至此天津經國家批準建設的濕地類型自然公園達到5個(ge) 。
“天津已經形成以濕地自然保護區為(wei) 基礎,濕地公園、海洋公園為(wei) 補充的濕地自然保護地體(ti) 係,人與(yu) 濕地和諧共生的美好願景正在變為(wei) 現實。”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濕地處處長郭秀民說。(新華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