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遊成為新年俗的啟示
【光明時評】冰雪遊成為(wei) 新年俗的啟示
【光明時評】
作者:胡印斌(媒體(ti) 評論員)
這個(ge) 春節,冰雪遊成了新年俗。從(cong) 東(dong) 北的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到廣州融創文旅城熱雪奇跡;從(cong) 天山腳下的絲(si) 綢之路國際滑雪場,到北京什刹海冰場,到處是靈動的身影,國內(nei) 的休閑度假業(ye) 已被冰雪“點燃”。
冰天雪地成了金山銀山,這樣紅火的局麵來之不易。一方麵,受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成功舉(ju) 辦和前期籌備帶動,民眾(zhong) 參與(yu) 冰雪消費的熱情持續高漲。數據顯示,2001年至2005年,國內(nei) 雪場的增速比較穩定且緩慢,平均增速為(wei) 5%~6%;隨著2015年北京冬奧會(hui) 申辦成功,國內(nei) 滑雪迎來爆發節點,滑雪人數快速上升,年均增長率突破兩(liang) 位數至10%~20%。2021—2022冰雪季,滑雪熱更是達到新高度。據《中國冰雪旅遊發展報告(2023)》統計,2021—2022冰雪季我國冰雪休閑旅遊人數為(wei) 3.44億(yi) 人次,是2016—2017冰雪季的兩(liang) 倍以上,冰雪休閑旅遊收入為(wei) 4740億(yi) 元。
另一方麵,經濟社會(hui) 的長足發展也使得人們(men) 有能力走向冰天雪地,享受冰雪消費的獨特魅力。在以往,滑雪還屬於(yu) 高消費項目,老百姓涉足的並不多,這些年來,隨著各地一大批優(you) 質的冰雪場地設施相繼建成,滑雪越來越親(qin) 民。一些網絡平台推出滑雪大促活動,聯動酒店、民宿、交通等不同領域業(ye) 務,更好滿足了消費者需求。
我國有著遼闊的冰雪區域,也有著豐(feng) 富多樣的冰雪文化。今天的人們(men) 到冰天雪地欣賞北國風光、在滑雪板上釋放冰雪激情,已不僅(jin) 僅(jin) 是一種體(ti) 驗,而是文化的浸染。而冰雪經濟的火爆,對地方經濟發展也是一個(ge) 有力支撐。如何把“冷資源”做成“熱文章”“熱產(chan) 業(ye) ”,關(guan) 係民生幸福,也關(guan) 係經濟社會(hui) 發展。
當然,火爆的背後也存在一些隱憂。一是一些地方推出的冰雪旅遊產(chan) 品同質化嚴(yan) 重,缺乏特色,遊客體(ti) 驗較差;二是多地都推出了龐大的規劃,目前,我國已有30個(ge) 省份推出冰雪產(chan) 品,但是不少地區對冰雪旅遊產(chan) 品的建設缺乏係統規劃,如此大幹快上不免讓人擔憂。畢竟,冰雪運動、冰雪休閑活動受季節、地域影響,服務和產(chan) 品供應有時間限定,若投資過熱,可能出現產(chan) 能過剩現象。
其實,冰雪產(chan) 業(ye) 、冰雪經濟的範疇很廣,各地理應結合地方實際規劃產(chan) 品供應,而不是簡單複製照抄。河北張家口借助冬奧機遇,瞄準國內(nei) 外高端冰雪裝備研發製造,延伸冰雪經濟產(chan) 業(ye) 鏈發展,規劃建設了兩(liang) 個(ge) 冰雪產(chan) 業(ye) 園區,累計引進項目200個(ge) 。目前,這裏已初步形成以冰雪場地服務業(ye) 、冰雪旅遊業(ye) 為(wei) 龍頭,裝備器材、競賽表演、冰雪培訓為(wei) 補充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黑龍江黑河則專(zhuan) 注於(yu) 寒區試車產(chan) 業(ye) ,每到冬季,約有來自國內(nei) 外車企的7000餘(yu) 人、4000餘(yu) 台車輛來到黑河開展寒區試車。目前,黑河已有8家寒區試驗企業(ye) 、16個(ge) 試驗基地、24個(ge) 專(zhuan) 屬試驗基地。全市試車經濟每年直接收入達1.7億(yi) 元,餐飲、住宿、交通、購物等間接收入達4.3億(yi) 元。
此外,發展冰雪經濟,也應該不斷開拓視野,走出冰雪,樹立全季旅遊思維。這樣,就可以克服資源約束,從(cong) “冰天雪地”走向“綠水青山”。諸如開發滑雪、登山、徒步、自駕、露營、非遺體(ti) 驗、冰雪文化展示等全係列複合型產(chan) 品,加強冰雪旅遊與(yu) 康養(yang) 、文化等產(chan) 業(ye) 的融合發展,培育新業(ye) 態,打造新模式,實現冰雪經濟和文化旅遊的高質量發展。(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