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東西問·人物 | “兩岸和平,畢生盼望”——星雲大師的人間路

發布時間:2023-02-07 09:2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2月6日電 題:“兩(liang) 岸和平,畢生盼望”——星雲(yun) 大師的人間路

  中新社記者 鄭巧 王捷先

  2月5日,台灣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hui) 創辦人星雲(yun) 大師在高雄圓寂。

  星雲(yun) 大師俗名李國深,1927年8月出生於(yu) 江蘇江都,12歲在南京棲霞寺出家。偶在辭典中看到“星雲(yun) 團”一詞,意指“宇宙未形成之前,無數雲(yun) 霧狀的星體(ti) 結合,又大、又古老、又無際”,他欣賞這種浩大無邊境界,故自取法號“星雲(yun) ”,期許自己能像星星在黑暗中給人光明,也取“雲(yun) 在天空飄然不受拘束”之意。

  星雲(yun) 大師的一生,雖遭逢大時代的種種考驗,卻一直努力踐行初衷。他出生在戰火中,1949年赴台後見證並參與(yu) 台灣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1967年,他創建佛光山,以人間佛教為(wei) 宗風,致力推動教育、文化、慈善、弘法等事業(ye) ,並將人間佛教弘揚光大於(yu) 海內(nei) 外。

  星雲(yun) 大師對兩(liang) 岸宗教文化交流卓有貢獻。他曾在多個(ge) 場合感性表示,兩(liang) 岸和平,是其畢生的盼望、最大的心願。

  生逢亂(luan) 世

  江蘇江都,是星雲(yun) 大師的老家。他出生於(yu) 戰亂(luan) 年代,父親(qin) 在南京大屠殺中失蹤,尋父不著,因緣際會(hui) 在南京棲霞寺出家,為(wei) 臨(lin) 濟宗第48代弟子。

  1947年,他從(cong) 焦山佛學院畢業(ye) 。1949年,星雲(yun) 大師帶領僧侶(lv) 救護隊70多人赴台。因被誣陷為(wei) 間諜,一行人被捕入獄,吃盡苦頭。後在台灣的圓光寺、靈隱寺、法雲(yun) 寺幾經輾轉。在絕境中,星雲(yun) 大師開辟一條“以文化弘法”之路,他創作《無聲息的歌唱》一書(shu) ,主編《人生》雜誌,並在台灣佛教講習(xi) 會(hui) 教書(shu) ,傳(chuan) 播“佛教必須改革”的觀點,即佛教要走出山林,走向家庭和社會(hui) 。

  他還根據年輕人愛唱歌、愛交友的特點,成立了全台灣第一支佛教歌詠隊,教授《古文觀止》等文學經典。1964年,星雲(yun) 大師在高雄壽山寺內(nei) 創設壽山佛學院。3年後,他帶領弟子在高雄縣大樹鄉(xiang) 土地貧瘠、交通不便的一塊丘陵地上,搬石運土,移山填溝,前後十年,創建了聞名於(yu) 世的佛光山。

  資料圖:星雲(yun) 大師。中新社記者 呂明 攝

  心係兩(liang) 岸

  1987年,隔絕數十年的兩(liang) 岸重啟交流。1989年,接到時任中國佛教協會(hui) 會(hui) 長趙樸初先生的邀請,星雲(yun) 大師率領500多人組成的訪問團回到大陸。交流中,趙樸初直言有個(ge) “重要心願”:希望星雲(yun) 大師能對中國佛教事業(ye) 作更多貢獻,能參與(yu) 到大陸佛教界的工作中。

  此後,星雲(yun) 大師為(wei) 推動兩(liang) 岸宗教文化交流作出許多努力。2002年,他聯合台灣佛教界迎請西安法門寺的佛指舍利到台灣供奉,成就兩(liang) 岸交流一大盛事;此後,他還參與(yu) 舉(ju) 辦世界佛教論壇,到湖南長沙嶽麓書(shu) 院講學,在博鼇論壇發表演說;並在江蘇宜興(xing) 複建大覺寺,捐建揚州鑒真圖書(shu) 館,讚助南京大學興(xing) 建佛光樓等。

  其中,一段兩(liang) 岸佛教音樂(le) 交流故事至今讓人津津樂(le) 道。2003年,佛光山梵唄讚頌團首度應邀到北京、上海表演,次年兩(liang) 岸同組“中華佛教音樂(le) 展演團”,至台灣、香港、澳門、美國、加拿大等地巡回演出,創下兩(liang) 岸佛教交流的新裏程碑。促成這一盛事的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田青回憶指出,在上海演出後,星雲(yun) 大師感歎,五十年前,自己把大陸的“海潮音梵唄”帶到台灣,五十年後,又把它帶回大陸來。台灣與(yu) 大陸之間雖然海峽遼闊,但中國人血濃於(yu) 水的感情交流,阻隔不了。

  資料圖:星雲(yun) 大師。中新社記者 翟羽佳 攝

  捍衛中華文化

  “我毫不隱瞞反對‘台獨’的想法,因為(wei) 我生逢亂(luan) 世……當時生靈塗炭的苦難,時隔八十年,記憶猶新,因此,對於(yu) 兩(liang) 岸之間,我主張和平,因為(wei) 戰爭(zheng) 的後果將是不堪設想。”2015年,星雲(yun) 大師在為(wei) 《慈悲思路?兩(liang) 岸出路》一書(shu) 作序時,再度明確表達了對兩(liang) 岸關(guan) 係的看法。

  他進一步指出,“我終其一生,推動實踐僧信平等、男女平等、自他、宗教平等的行動。而對於(yu) 兩(liang) 岸和平、世界和平,則是我畢生的盼望。”

  為(wei) “去中國化”心憂,星雲(yun) 大師還出麵呼籲台灣各界精英、普羅大眾(zhong) ,勇敢地站出來,大聲告訴下一代,我們(men) 是出生在台灣的中國人,以身為(wei) 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為(wei) 榮,擁有優(you) 良的中華文化。

  他更做了一個(ge) 比喻:台灣像一個(ge) 人的身體(ti) ,不能沒有中華文化這顆心髒,否則在世界的舞台上就跳動不起來。

  2014年,再度到訪北京的星雲(yun) 大師以“中國夢與(yu) 人間佛教”為(wei) 題,對“中華文化要加強軟實力建設”等提出建言。他還多次表達弘揚中華文化的心願:希望把自古以來的精彩詩詞歌句、座右銘整理起來,為(wei) 漂泊中的中國人,那些遇到挫折、心理苦悶的人,鼓舞精神。

  資料圖:星雲(yun) 大師。崔佳明 攝

  做個(ge) “地球人”

  在星雲(yun) 大師看來,他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更是“地球人”。“我的理念是不分國家大小、種族膚色,在平等下彼此不分大小、上下、強弱,共同來創造人間的和平”,他說。

  星雲(yun) 大師的足跡遍布五大洲,在全球各地創建了幾百所寺院,如美國西來寺、澳大利亞(ya) 南天寺、南非南華寺等;並創辦了佛教學院、美術館、圖書(shu) 館、出版機構等;還創辦了美國西來大學、澳大利亞(ya) 南天大學等多所大學。一直致力於(yu) 推動教育的星雲(yun) 大師,獲得了香港大學、美國東(dong) 方大學、智利聖多瑪斯大學等全球30多所大學的榮譽博士。

  他多次與(yu) 國際知名學者對談。2013年,星雲(yun) 大師與(yu) 到訪佛光山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同台交流,共談夢想的力量。他曾與(yu) 瑞典籍漢學家馬悅然、漢學家羅多弼、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yi) 等西方學者對談,分享對“佛教與(yu) 中國文學”“佛教與(yu) 世界和平”等問題的看法。

  看淡生死,星雲(yun) 大師在十年前便寫(xie) 下遺囑《真誠的告白》,用5000多字自述了人生感悟和對佛教的期許、熱愛,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他將一切都歸於(yu) 社會(hui) ,要求身後各種繁文縟節一概全免。

  “我對兩(liang) 岸視如一家,我對世界都如兄弟姐妹。”星雲(yun) 大師離去,他的大智慧留在人們(men) 心中。(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