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國氣候公報》發布,專家詳解未來趨勢
中新網北京2月6日電(韋香惠) 6日,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正式發布2022年度《中國氣候公報》。該報告由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完成,全麵分析了2022年中國基本氣候概況、氣候係統監測狀況以及主要氣象災害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綜合評估了氣候對行業(ye) 、環境、人體(ti) 健康等方麵的影響。此外,有關(guan) 專(zhuan) 家對今年氣候趨勢以及未來的氣候變化問題也做了研判和詳細解讀。
國家氣候中心初步研判:今年全國氣候年景總體(ti) 偏差
發布會(hui) 上,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表示,當前全球氣候變暖正在加速演進,氣候變化對我國的影響非常深遠,氣候係統受氣候變化影響,變得更加不穩定。近年來,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也呈現出發生頻率高、影響範圍廣、致災性強的特點。
賈小龍介紹,對於(yu) 今年國家總體(ti) 氣候狀況,國家氣候中心初步研判認為(wei) ,今年全國氣候年景總體(ti) 偏差,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仍呈現多發強發態勢。
針對今年氣候形勢,國家氣候中心建議,我國南方地區重點防範夏季持續性高溫天氣,確保迎峰度夏能源供應;沿海地區還需要重點加強台風的防禦工作;北方地區要重點防範暴雨、洪澇及其造成的城市內(nei) 澇等次生災害;西部地區要提高防範強降雨引發的地質災害等風險。
中國氣象局新聞發言人、辦公室主任宋善允表示,國家氣候中心每個(ge) 月都會(hui) 滾動對季節、年度,特別是對季節變化進行預測,也會(hui) 對外發布。關(guan) 於(yu) 今年整個(ge) 年景的預報,每年按慣例都會(hui) 在3月組織相關(guan) 機構進行會(hui) 商,對整個(ge) 汛期情況做出精細的預報和預測。
“小概率高影響”事件將更易出現
賈小龍在發布會(hui) 上提到,根據氣候變化預估,未來我國氣候變化持續存在。
他舉(ju) 例稱,未來我國不同地區平均氣溫仍然表現出增加趨勢;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將會(hui) 更加頻繁、更加嚴(yan) 重,未來極端高溫事件將會(hui) 更加頻繁、更加嚴(yan) 重,且排放情景越高,增速越快,強度越強,風險也越大。
我國中東(dong) 部地區到2035年前後,類似於(yu) 2013年夏季極端高溫事件可能變為(wei) 兩(liang) 年一度,到本世紀末,發生高溫事件的風險將提升到目前的幾十倍。未來我國極端降水增加的幅度也大於(yu) 平均降水,且變率增強,降水更趨於(yu) 極端化。
未來中國平均集中降雨呈現期也會(hui) 從(cong) 目前的50年一遇變為(wei) 20年一遇。極端幹旱事件將從(cong) 目前50年一遇變為(wei) 32年一遇。“這表明我國未來受氣候變化影響還是比較嚴(yan) 峻的。”他說。
另外,複合型極端事件發生的概率和風險也將持續增加。賈小龍表示,總體(ti) 上,受氣候變化影響,“小概率高影響”事件將會(hui) 更易出現,從(cong) 而增加防範極端氣候風險的挑戰。
倡導個(ge) 人轉向綠色消費模式
“個(ge) 人既是溫室氣體(ti) 排放的貢獻者,同時也是氣候變化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多增強的受害者。” 賈小龍表示,要倡導個(ge) 人在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麵轉向綠色消費模式,盡可能減少溫室氣體(ti) 的排放。
他認為(wei) ,從(cong) 政府層麵來說,我國政府一直在加強防災減災、應急管理等多方麵的能力建設應對氣候變化。從(cong) 公眾(zhong) 角度來說,也要提高自身的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認知。
賈小龍指出,特別要注意提高對氣象災害關(guan) 注的全麵性,比如說北方地區的居民,跟以前相比,也需要了解一些暴雨災害常識。
他建議,大家了解政府發布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含義(yi) ,應包括不同預警信息需要采取何種應對措施,附近避災場所分布信息等。同時加強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災害和風險防範意識,例如高溫天氣主動避暑、台風天氣減少外出等。(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