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ChatGPT加速AI時代 業界析中國人工智能產業機遇挑戰

發布時間:2023-02-10 09:3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上海2月9日電 (浦帆 謝夢圓 周孫榆)“它的效果是超出預期的,有些功能甚至讓我驚歎。”談及近期火遍全球的ChatGPT,長期從(cong) 事智能化文本處理軟件係統開發的達觀數據CEO陳運文略顯激動。

  2022年底,由美國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開發的一款全新聊天機器人ChatGPT一夜爆火,該產(chan) 品能通過學習(xi) 和理解人類的語言來進行對話,還能根據聊天的上下文進行互動,甚至編寫(xie) 代碼、翻譯小說、參加考試等一係列任務對它來說都不在話下。

  ChatGPT到底是如何做到那麽(me) “聰明”的?“它不管是訓練的參數量級,還是訓練的樣本量級都是非常龐大的,相對在傳(chuan) 統認知當中的深度學習(xi) 模型要大出非常多的數量級。”維智科技CTO劉泉8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以訓練樣本為(wei) 例,ChatGPT對應到了千億(yi) 級的詞語量,覆蓋範圍極廣。

  如此龐大的訓練量,真正的研發難點在於(yu) 硬件算力要求以及資金需求。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係副教授嚴(yan) 駿馳估算,GPT模型訓練除了要一次性投入上億(yi) 美元的算力硬件設備,每做一次訓練還需要承擔數百萬(wan) 美元的電力、人力等常規成本。

  此外,幾乎所有受訪人士都提到了OpenAI這家企業(ye) 所體(ti) 現的純粹創新精神和長期主義(yi) 。“其實從(cong) 技術路徑和原理來看,我們(men) 都非常熟悉和了解,但過去業(ye) 內(nei)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wei) 他們(men) 走的這條路是一條崎嶇艱難,並且可能走不通的路。”陳運文表示,OpenAI在過去五年中,投入大量的力量和資金“一條路走到黑”,“事實證明這條路走通了,而且效果那麽(me) 好,超出想象。”

  ChatGPT的成功給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界同時帶來了機遇。劉泉表示,ChatGPT在很大程度上讓人工智能相關(guan) 的底層技術、應用和影響得到了更廣泛的關(guan) 注度。“ChatGPT如何與(yu) 商業(ye) 形成閉環,目前還不宜過早下定論,我們(men) 公司內(nei) 部也在做很多這方麵的嚐試。”在他看來,ChatGPT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智能時代的到來是“毋庸置疑”的。

  此外,ChatGPT的出現也同樣給業(ye) 內(nei) 帶來了挑戰。陳運文認為(wei) ,以搜索引擎為(wei) 主要商業(ye) 模式的企業(ye) 將迎來巨大挑戰。“ChatGPT將海量的文檔與(yu) 網頁進行歸納分析,這對於(yu) 靠點擊量賺錢的搜索引擎來說是致命的。所以為(wei) 什麽(me) 這件事穀歌和百度那麽(me) 重視。”

  當地時間2月6日,穀歌母公司Alphabet宣布將推出名為(wei) “Bard”的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服務以及更多的人工智能項目。2月7日,百度宣布推出類ChatGPT項目,名字確定為(wei) “文心一言”,英文名ERNIE Bot,三月份將完成內(nei) 測,麵向公眾(zhong) 開放。

  放眼世界,人工智能漸入崛起期,新興(xing) 市場等待開拓,中國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劉泉坦言,在算力層麵,也就是基礎設施建設上,中國還是處在追趕西方的階段。“然而在AI應用領域,我認為(wei) 中國還是走在前列的。”

  以上海為(wei) 例,劉泉所在的維智科技就坐落於(yu) 上海張江,在他看來,上海在人工智能領域培育出了一個(ge) 廣泛且豐(feng) 富的生態環境,“如智能製造、智能駕駛、政府與(yu) 企業(ye) 機構的數智化轉型方麵,上海都是走得比較靠前的。”劉泉說。

  嚴(yan) 駿馳也持有相同觀點,得益於(yu) 上海科創中心建設以及大力發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chan) 業(ye) ,目前多個(ge) 前沿領域的產(chan) 業(ye) 集群已逐步形成,為(wei) 上海研發更實用、更麵向行業(ye) 的人工智能工具提供了“沃土”。

  麵向未來,嚴(yan) 駿馳認為(wei) :“我覺得需要開發一個(ge) AI雲(yun) 計算服務平台,降低高校或者垂直行業(ye) 領域的研究人員二次開發人工智能模型的門檻。”

  “以ChatGPT依托的模型GPT-3.5為(wei) 例,訓練數據量達45TB,總訓練成本超過1200萬(wan) 美元。算力貴向來是數據智能創新企業(ye) 的難點。”陳運文建議,在基礎設施層麵,希望國內(nei) 能進一步布局國際領先水平數據算力基地建設,並向數據處理企業(ye) 開放一部分能力,這對於(yu) 技術研發突破和產(chan) 品的研發都將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