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聚焦基層 農工黨開出醫共體建設“良方”

發布時間:2023-02-21 16:05:00來源: 《中國新聞》報

  2023年2月21日《中國新聞》報版麵。

  【《中國新聞》報作者譚雨果報道】醫療衛生事業(ye) 關(guan) 乎千家萬(wan) 戶的幸福安康,是重大民生問題。一直以來,相關(guan) 話題常常引發社會(hui) 熱議。近日,農(nong) 工黨(dang) 中央《關(guan) 於(yu) 完善基層衛生健康服務體(ti) 係的提案》被評選為(wei) 全國政協2022年度好提案(60件)。對於(yu) 這份優(you) 秀提案的產(chan) 生、調研過程以及後續作用,農(nong) 工黨(dang) 寧夏回族自治區主委楊淑麗(li) 、農(nong) 工黨(dang) 雲(yun) 南省主委張寬壽對《中國新聞》報做了詳細解讀。

  “關(guan) 注醫療衛生領域,推動醫療衛生健康事業(ye) 發展,是農(nong) 工黨(dang) 人的職責與(yu) 使命。”張寬壽如是說道。

  過去三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內(nei) 暴發,人們(men) 的健康觀念悄然發生改變。在中國,大力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讓人民健康和醫療衛生服務得到持續改善,特別是發展相對落後的基層,加強醫療衛生建設已經邁開腳步。

  調研出真知,實踐見真理。長期關(guan) 注“基層衛生健康”的農(nong) 工黨(dang) 中央多次開展專(zhuan) 題調研,並結合全國情況,撰寫(xie) 了《關(guan) 於(yu) 完善基層衛生健康服務體(ti) 係的建議》上報國務院。

  楊淑麗(li) 介紹,由於(yu) 鹽池縣和平羅縣的醫共體(ti) 建設成效較好,2021年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副委員長、原農(nong) 工黨(dang) 中央主席陳竺曾親(qin) 自率隊來到寧夏回族自治區調研考察,先後走訪平羅縣、大武口區、鹽池縣等地。通過調研發現,基層衛生健康服務體(ti) 係建設有待完善,其中,醫共體(ti) 建設問題,寧夏回族自治區初步找到了解決(jue) 路徑。對此,農(nong) 工黨(dang) 中央也在提案中,針對此問題提出了建議。

  對於(yu) 有些人來說,“醫共體(ti) ”是個(ge) 陌生的詞匯。它是什麽(me) ?能給老百姓就醫看病帶來哪些變化?

  醫共體(ti) (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ti) 的簡稱),以縣級醫院為(wei) 龍頭、鄉(xiang) 鎮衛生院為(wei) 樞紐、村衛生室為(wei) 基礎實行縣鄉(xiang) 一體(ti) 化管理,與(yu) 鄉(xiang) 村一體(ti) 化管理銜接。意在讓民眾(zhong) 享受便捷的醫療衛生服務,做到看病不用“往上跑”,還有專(zhuan) 家“往下跑”。

  一直以來,在我國欠發達地區,老百姓習(xi) 慣了“要看病,去縣城”。但是,當前一些縣域緊密型醫共體(ti) 內(nei) 部各醫療機構之間的收入分配、建設投入、數據共享等長效機製尚未成形。一些地區還存在“強縣級、弱基層”“強醫療、弱公衛”的情況,全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外聘率升高和空編率較高現象並存……

  楊淑麗(li) 以寧夏回族自治區為(wei) 例表示,“按照國家要求,縣城醫共體(ti) 牽頭醫院應達到縣級醫院綜合能力推薦標準。然而,除平羅縣人民醫院外,其他13個(ge) 縣(市、區)牽頭醫院均未達到推薦標準,縣級醫院醫療水平尚不能吸引患者在縣域內(nei) 住院。”

  為(wei) 此,農(nong) 工黨(dang) 中央也給出了建議,一是深化綜合醫改。構建縣域醫共體(ti) 成員單位“一家人、一本賬”。二是優(you) 化資源配置。打造服務“一盤棋”,牽頭醫療機構承擔急危重患者救治,鄉(xiang) 鎮衛生院具備至少開展二級手術的能力,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服務,加大全科醫生培養(yang) 使用,堅持中西醫並重方針。三是適度照顧中西部曆史欠賬多、財力不足情況,將中西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建設項目重新納入中央投資支持範圍。

  除了基層醫療服務體(ti) 係的建設,解決(jue) 專(zhuan) 業(ye) 人才缺口問題同樣迫在眉睫。

  “基層醫務人才匱乏仍是基層衛生事業(ye) 發展的一大短板。”張寬壽在采訪中表示,“鄉(xiang) 村醫生是廣大基層群眾(zhong) 健康的守護者,解決(jue) 好他們(men) 的身份認定、基本待遇和養(yang) 老保障等,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利於(yu) 健康中國目標任務的實現。”

  據了解,基層醫療衛生從(cong) 業(ye) 者包括大中專(zhuan) 院校畢業(ye) 生、鄉(xiang) 村醫生、自學成醫者等,他們(men) 成為(wei) 當前基層醫療隊伍的主要組成部分。但村醫收入低、年輕醫生相繼改行等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基層醫療衛生隊伍的穩定。

  對此,提案建議,全麵加強基層適宜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建設,包括創新人才使用機製、完善薪酬分配和待遇保障機製等,以提高基層醫生工作的積極性。

  目前,部分建議已經獲得回應。以寧夏回族自治區為(wei) 例,推動基層衛生機構配備使用二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藥品,有效滿足了城鄉(xiang) 居民常見病、多發病和高血壓、糖尿病等重點慢性病的診療用藥需求;賀蘭(lan) 縣實行鄉(xiang) 村醫生與(yu) 鄉(xiang) 鎮衛生院簽訂正式聘任合同,按照企業(ye) 職工基本養(yang) 老保險政策繳納養(yang) 老保險;鹽池縣、彭陽縣、涇源縣牽頭醫院醫療服務收入占比高於(yu) 35%……

  談到雲(yun) 南醫療環境的改善,張寬壽介紹,“過去一年,雲(yun) 南有39個(ge) 縣市區建成醫共體(ti) ,73個(ge) 縣推進醫保打包付費改革。截至2022年,已有118個(ge) 縣市區建成醫共體(ti) ,2021年度國家綜合評估排名第七西部第一。”(完)(《中國新聞》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