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上市公司估值提升預期漸高
記者 杜雨萌
繼成飛借殼中航電測後,2月22日,“中航係”重組整合再傳(chuan) 捷報:中國航空工業(ye) 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航空工業(ye) 集團”)下屬兩(liang) 家上市公司——中航電子吸收合並中航機電重大重組獲得成功。
多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稱,隨著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展開,未來,繼續加大企業(ye) 科技創新力度以及推進相關(guan) 行業(ye) 的重組整合,有望成為(wei)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重點工作。對於(yu)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來說,應通過苦練內(nei) 功、強化公眾(zhong) 公司意識等方式,讓市場充分挖掘國有企業(ye) 的價(jia) 值。
軍(jun) 工資產(chan) 證券化水平
仍有很大上升空間
2月22日,中航電子發布《關(guan) 於(yu) 公司換股吸收合並中航工業(ye) 機電係統股份有限公司收購請求權股份清算與(yu) 交割的實施結果公告》稱,收購請求權提供方中航科工已於(yu) 近日辦理完成有效申報收購請求權的股份過戶手續,相應的資金將自2023年2月21日起的5個(ge) 工作日內(nei) 分別轉入有效申報收購請求權的異議股東(dong) 對應的資金賬戶中。隨著後續相關(guan) 手續的辦理完成,兩(liang) 家軍(jun) 工類上市公司重大重組事項也將正式落地。
在業(ye) 內(nei) 看來,中航電子與(yu) 中航機電合並將形成航空工業(ye) 重要機載係統上市平台,加快機載業(ye) 務發展,且上市公司體(ti) 外仍存大量優(you) 質資產(chan) ,後續有望進一步擴充上市公司業(ye) 務覆蓋領域。兩(liang) 家企業(ye) 合並落地後的資產(chan) 注入動作和內(nei) 部激勵理順值得期待。
軍(jun) 工行業(ye) 是曆次國企改革的重點領域,而加快軍(jun) 工企業(ye) 資產(chan) 證券化進程更是重中之重。
中航證券研究所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軍(jun) 工集團資產(chan) 證券化率較以往得到了大幅提升,我國軍(jun) 工企業(ye) 資產(chan) 證券化率從(cong) 2010年的21.89%已提升至2021年的47.59%,但從(cong) 全球來看,國外軍(jun) 工企業(ye) 資產(chan) 證券化率為(wei) 70%到80%,國內(nei) 的軍(jun) 工資產(chan) 證券化仍然屬於(yu) 較低水平,大幅低於(yu) 國外成熟軍(jun) 工企業(ye) 。
“也就是說,未來我國軍(jun) 工企業(ye) 資產(chan) 證券化率還有很大上升空間。”中航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軍(jun) 工行業(ye) 首席分析師張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軍(jun) 工行業(ye) 的改革,是真正激發產(chan) 業(ye) 內(nei) 在活力、快速提升行業(ye) 效率的根本要求。預計“十四五”期間,我國軍(jun) 工央企資產(chan) 證券化率仍將有望持續提升。軍(jun) 工央企市場化改革下,科研院所改製、混改並最終實現資產(chan) 證券化有望進一步提速,這將有益於(yu) 十大軍(jun) 工央企高質量發展。
在張超看來,對於(yu)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來說,資本市場是資金來源的有效補充,尤其在軍(jun) 工行業(ye) 快速擴產(chan) 上量的“十四五”期間,軍(jun) 工行業(ye) 正迎來一個(ge) 高景氣增長的新時期和大時代,資本與(yu) 行業(ye) 將相互耦合,而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作為(wei) 其中的主要平台,隨著行業(ye) 融資規模的大幅上漲,將持續提升我國國防軍(jun) 工能力的整體(ti) 建設效率。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
改革重點明晰
無論是去年5月份國資委印發的又一個(ge) 以三年為(wei) 周期的《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方案》,還是2023年敲定的國資國企改革重點工作,“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均是其中“主角”。
國務院國資委黨(dang) 委書(shu) 記、主任張玉卓在今年2月17日刊發的署名文章中提到,以市場化方式加大專(zhuan) 業(ye) 化整合力度。穩步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培育和推動更多符合條件的企業(ye) 上市融資、增資擴股,2023年在裝備製造、檢驗檢測、醫藥健康、礦產(chan) 資源、工程承包、煤電、清潔能源等領域推動專(zhuan) 業(ye) 化整合,切實提高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
據同花順數據顯示,以首次公告日作為(wei) 統計依據,今年以來截至2月22日18時,已有51家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並購事件涉及“重大資產(chan) 收購/出讓/置換”。其中,僅(jin) 央企國資控股上市公司就有18家;從(cong) 項目進度來看,5家已完成,13家正在進行中。
陽光時代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huo) 人、國企混改與(yu) 員工持股研究中心負責人朱昌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cong) 目前國資委透露出的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內(nei) 容看,主要突出創造價(jia) 值、守牢底線、科技自強以及優(you) 化布局,這也為(wei) 相關(guan) 央企上市公司提出具體(ti) 改革方向,即以提高上市公司核心競爭(zheng) 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為(wei) 目標部署改革發展工作,既要深化改革體(ti) 製機製,更要全麵改革發展動能和產(chan) 業(ye) 結構。
朱昌明預計,隨著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展開,繼續加大企業(ye) 科技創新力度,以及推進相關(guan) 行業(ye) 的重組整合有望成為(wei)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重點工作。其中,科技創新是為(wei) 了解決(jue) 企業(ye) 發展的新動能問題,重組整合則是為(wei) 了實現國資國企調結構、優(you) 布局。
苦練內(nei) 功
提升價(jia) 值創造能力
自去年證監會(hui) 主席易會(hui) 滿首次提出“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ti) 係”後,合理重估“中國優(you) 勢”特別是支持以國資為(wei) 代表的中國優(you) 質資產(chan) 估值回歸成為(wei) 各方關(guan) 注的重點。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原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資本市場的“優(you) 勝劣汰”機製下,國有企業(ye) 的價(jia) 值有望得到市場的進一步挖掘。當然,要想讓市場充分挖掘國有企業(ye) 的價(jia) 值,引導更多投資者進入國有企業(ye) ,還需進一步規範資本市場秩序,深化推動國有企業(ye) 分類改革,以及加快世界一流企業(ye) 建設,推動中央企業(ye) 國際化市場化發展。
在朱昌明看來,全麵實行股票發行注冊(ce) 製改革和建立中國現代特色估值體(ti) 係都是中國特色資本市場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為(wei)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改善市場估值、更高效率配置市場資源提供了良好環境。
“過往,資本市場存在優(you) 質央企上市公司的市場估值與(yu) 內(nei) 在價(jia) 值不相符的現象,究其原因,一是央企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創新業(ye) 務比例低、體(ti) 製機製僵化、中長期激勵不足等問題;二是央企上市公司不重視投資者關(guan) 係管理,缺乏與(yu) 投資者的主動交流,導致資本市場和投資者對央企上市公司的基本麵、國企改革、科技創新等變化不太了解,存在信息不對稱。”朱昌明認為(wei) ,要解決(jue) 上述問題,央企上市公司應立足自身改革破局,而不是把市值增長的希望寄托在估值方法的“顛覆”上,即要堅持問題導向、對症下藥,通過苦練內(nei) 功以提升其價(jia) 值創造能力;同時,通過強化公眾(zhong) 公司意識以推動價(jia) 值實現。
資本市場的核心功能在於(yu) 優(you) 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效率。隨著國有經濟布局優(you) 化和結構調整的加快推進,中央企業(ye) 通過資本市場運作來實現相關(guan) 重組整合,可以說是提高國有經濟競爭(zheng) 力、創新力、控製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的必然選擇。
原磊表示,對於(yu) 中央企業(ye) 來講,用好資本市場,首先,要堅持高質量導向,讓更多有競爭(zheng) 力的中央企業(ye) 子企業(ye) 整體(ti) 上市;其次,要注重引進基金、個(ge) 人、外資等不同類型的投資者,發揮好資本市場在優(you) 化公司治理結構等方麵的重要作用;最後,要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在推動科技創新方麵的重要作用,讓更多優(you) 質資源向科技類企業(ye) 傾(qing) 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