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被指合作方履曆造假,曾經的鈣鈦礦熱門股奧聯電子股價(jia) 在三個(ge) 交易日內(nei) 已跌去逾三成。
2月23日晚,奧聯電子最新公告,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中國證監會(hui) 決(jue) 定對公司立案調查。
這次風波,將鈣鈦礦技術虛實帶入大眾(zhong) 視野。
鈣鈦礦是什麽(me) ?是最具潛力的“下一代技術”,是光伏行業(ye) 的“顛覆者”?
所謂鈣鈦礦,是應用於(yu) 光伏發電係統中核心器件——電池片的技術,鈣鈦礦電池采用具有鈣鈦礦晶體(ti) 結構的有機無機雜化的金屬鹵化物半導體(ti) 作為(wei) 吸光層材料。
作為(wei) 第三代光伏電池技術,鈣鈦礦電池因其材料特性,理論上可實現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應用場景多元等。因此雖然尚處於(yu) 產(chan) 業(ye) 化初期,鈣鈦礦已吸引大量資本湧入。“鈣鈦礦的量產(chan) 需要從(cong) 頭到尾,建立起一條此前不存在的新的供應鏈。”業(ye) 內(nei) 人士稱自去年以來,能明顯感受到行業(ye) 關(guan) 注度升溫。
機構預計,到2030年,BIPV有望為(wei) 鈣鈦礦電池帶來超千億(yi) 應用空間。
鈣鈦礦“從(cong) 0到1”:協鑫、隆基等均有技術布局,“押注”態度謹慎
作為(wei) 第三代光伏電池技術,鈣鈦礦電池因其材料特性,相較第一代晶矽電池與(yu) 第二代薄膜電池,理論上可實現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應用場景多元等。
鈣鈦礦電池並非全新概念,自2009年首次麵世以來已經過十餘(yu) 年發展,現階段尚位於(yu) 產(chan) 業(ye) 化初期,暫未投入商用。
“目前正處於(yu) 從(cong) 0到1的一步,也是最難的一步。”協鑫光電創始人範斌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協鑫光電新建的1m×2m尺寸鈣鈦礦組件作為(wei) 全球首條100MW量產(chan) 線已進入中試,後續將持續進行設備、材料、工藝的改良,希望2023年年內(nei) 產(chan) 品效率可達到18%。
協鑫光電前身是2010年由範斌成立於(yu) 廈門的創業(ye) 團隊,2016年獲協鑫集團並購。除協鑫光電外,纖納光電、極電光能等本土鈣鈦礦電池廠商亦先後完成中試線投產(chan) 。
貝殼財經記者了解到,多家頭部光伏企業(ye) 均公布在鈣鈦礦領域已有技術布局,不過對於(yu) “押注”態度較為(wei) 謹慎。
隆基綠能(601012.SH)去年12月曾表示,鑒於(yu) 鈣鈦礦電池技術的尚未完全具備規模化的條件,目前商業(ye) 化大規模應用尚不成熟,此外,公司在鈣鈦礦等多種電池技術路線上進行了前瞻性研究,目前尚未看到技術盲區。
通威股份(600438.SH)亦在2022年中報披露稱,公司全麵展開了對全背接觸電池、鈣鈦礦/矽疊層電池等前沿技術的研究與(yu) 開發。
“公司在新技術布局上不會(hui) 落後,保持先進性,但量產(chan) 時點會(hui) 謹慎選擇,有經濟性才會(hui) 更大規模投入。”一家光伏企業(ye) 向貝殼財經記者如是表示。
招商證券研報提出,隨著研發效率不斷突破以及業(ye) 界對於(yu) 鈣鈦礦基礎性認知的加深,鈣鈦礦的產(chan) 業(ye) 化探索大幅加快,新進入者多,主流的晶矽企業(ye) 開始布局。預計2023年行業(ye) 整體(ti) 規模有望達GW規模,明年或有GW整線落地。
資本市場錨定的是鈣鈦礦電池的轉化效率上限或將遠超晶矽電池,可大大降低光伏度電成本。
此外,貝殼財經記者了解到,相較於(yu) 工藝流程耗時三天以上的晶矽電池,鈣鈦礦電池生產(chan) 流程簡單,可在45分鍾內(nei) 將化工原料、玻璃、靶材、膠膜在單一工廠加工為(wei) 組件。成本方麵,東(dong) 吳證券提出,目前GW級別晶矽組件產(chan) 能投資需要7.5億(yi) 元,鈣鈦礦組件投資需5億(yi) -7億(yi) 元,略低於(yu) 晶矽,考慮到目前鈣鈦礦電池處於(yu) 起步階段,晶矽電池產(chan) 業(ye) 鏈已經成熟,預計未來鈣鈦礦組件產(chan) 能投資大幅小於(yu) 晶矽組件。
範斌告訴記者,不像新能源汽車需要考慮性能、安全、外觀等多重維度,光伏產(chan) 品的維度非常單一——以光發電,因此度電成本就是最核心的評價(jia) 標準。度電成本直接影響投資回報率,意味著這將是一個(ge) 贏者通吃的市場。
一條全新產(chan) 業(ye) 鏈在構建:資本加速湧入,2030年產(chan) 值或可破千億(yi)
在投資者互動平台,“鈣鈦礦”成為(wei) 近期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鏈上市公司最常被問及的關(guan) 鍵詞之一。
投資者關(guan) 心的背後,資本正在加速湧入鈣鈦礦這個(ge) “新風口”。
“目前資金是比較充足的,壓力都集中到了研發技術端。”範斌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協鑫光電在2022年先後完成數億(yi) 元B輪與(yu) 5億(yi) 元B+輪兩(liang) 輪融資,投資人陣容頗為(wei) 豪華,包括騰訊投資、淡馬錫、紅杉中國、IDG等。纖納光電、極電光能等企業(ye) 亦在近年持續融資。
Wind金融終端顯示,鈣鈦礦電池指數自2022年年末以來持續攀升,逼近2022年8月的高點——其時科技部等九部門印發《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明確提出“研發高效矽基光伏電池、高效穩定鈣鈦礦電池等技術”,被認為(wei) 是促進鈣鈦礦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一重大政策利好。
專(zhuan) 用設備製造商京山輕機(000821.SZ)2月中旬稱,公司在鈣鈦礦鍍膜設備布局了三個(ge) 技術方向,主要是濺射式設備、蒸鍍設備、ALD設備,核心技術團隊來自行業(ye) 內(nei) 非常有經驗的人才,具備多年的薄膜設備經驗、核心裝備公司經驗等。此外,公司也和優(you) 秀的外部技術團隊、高校進行合作研發,其中ALD設備是和華中科技大學一起合作研發的。
“目前鈣鈦礦相關(guan) 技術研發正處於(yu) 實驗室階段。”寶馨科技(002514.SZ)也在2月15日就鈣鈦礦布局回複表示,公司已與(yu) 張春福、朱衛東(dong) 團隊、大禹實業(ye) 合資成立了西安寶馨光能科技有限公司,專(zhuan) 業(ye) 負責鈣鈦礦相關(guan) 技術研發。目前團隊實驗室鈣鈦礦/異質結疊層電池效率已突破30%,計劃今年年中完成新實驗室建設,明年啟動100MW級產(chan) 線建設,力爭(zheng) 4年內(nei) 實現鈣鈦礦/異質結疊層電池GW級量產(chan) 目標。
此外,利元亨(688499.SH)、瑞華泰(688323.SH)、萬(wan) 潤股份(002643.SZ)、賽伍技術(603212.SH)等企業(ye) 亦於(yu) 近期披露過鈣鈦礦領域相關(guan) 業(ye) 務進展。
“鈣鈦礦的量產(chan) 需要從(cong) 頭到尾,建立起一條此前不存在的新的供應鏈。”範斌告訴貝殼財經記者,鈣鈦礦生產(chan) 工藝在精細度方麵的要求接近半導體(ti) ,意味著產(chan) 品實現量產(chan) 成功需要下遊設備供應商與(yu) 材料供應商的積極配合。自去年以來,他能明顯感受到供應商的合作與(yu) 參與(yu) 更為(wei) 主動。
資本追逐下,鈣鈦礦未來市場空間幾何?
中金公司曾在數月前的一份研報中提出,基於(yu) 當前企業(ye) 的產(chan) 能規劃,預計2026年鈣鈦礦國內(nei) 總產(chan) 能突破25GW,預計鈣鈦礦製造行業(ye) 、設備行業(ye) 2026年年產(chan) 值有望突破400億(yi) 元/100億(yi) 元。
浙商證券則提出,預計到2030年,鈣鈦礦設備空間有望超800億(yi) 元,BIPV則有望為(wei) 鈣鈦礦電池帶來超千億(yi) 應用空間。
“蹭熱點”“炒概念”,前沿技術投資如何避免霧裏看花?
除了一級市場,涵蓋電池、設備相關(guan) 上市公司在內(nei) 的鈣鈦礦概念股也迎來密切關(guan) 注。近期陷入“履曆打假門”的奧聯電子遭遇輿情前股價(jia) 曾在兩(liang) 個(ge) 月內(nei) 大漲200%。但近日因被指合作方履曆造假,三個(ge) 交易日內(nei) 股價(jia) 已跌去逾三成。
2月23日,貝殼財經記者嚐試聯係奧聯電子,電話未接通。當天晚上,奧聯電子公告稱,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法律法規,中國證監會(hui) 決(jue) 定對公司立案調查。就深交所2月21日下發、要求上市公司在2月23日前報送材料並對外披露的的關(guan) 注函,奧聯電子表示,公司目前正在對相關(guan) 情況進行核實。此外,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正處於(yu) 被中國證監會(hui) 立案調查階段。
“有些時候資本市場關(guan) 注的就是一些看似有前景,但是中短期又沒有辦法量產(chan) 的技術,這些話題對資本市場來說是有炒作的潛力。”一家頭部光伏企業(ye) 向貝殼財經記者感慨。
“現在鈣鈦礦這麽(me) 火,隨便什麽(me) 人隻要有一點鈣鈦礦背景,想要融資都輕而易舉(ju) 。”一名多年來關(guan) 注鈣鈦礦行業(ye) 投融資的業(ye) 內(nei) 人士也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PPT融資”這一兩(liang) 年在鈣鈦礦業(ye) 內(nei) 也有發生,或會(hui) 損害行業(ye) 生態。該人士同時提出,但從(cong) 長遠角度看,隻有好企業(ye) 才會(hui) 留下。
近年來,“蹭熱點”已被列入監管重點工作範疇。
2022年11月,證監會(hui) 印發《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5)》,明確提出,規範和引導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加強對“蹭熱點”“炒概念”及上市公司相關(guan) 方操縱行為(wei) 的監控處置和打擊力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