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安徽淮南:發力轉型發展 聚力六大產業

發布時間:2023-02-27 15:1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安徽淮南2月27日電 (記者 吳蘭(lan) )“淮南作為(wei) 老工礦城市,曾經創造了令人引以為(wei) 傲的輝煌,也飽嚐了轉型升級的陣痛,現在進入了觸底回升的關(guan) 鍵階段。”在日前舉(ju) 行的第二屆淮南轉型發展大會(hui) 上,安徽省淮南市委書(shu) 記任澤鋒說,麵對新形勢、新任務,全力以赴、集中精力推動轉型發展,是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務實行動,是建設現代化美好淮南的根本出路。

  淮南因煤設市,是中國電力工業(ye) 的搖籃、國家“億(yi) 噸級”煤炭基地,境內(nei) 保有煤炭資源量169億(yi) 噸,煤層氣儲(chu) 量5928億(yi) 立方米。依托豐(feng) 富的煤炭資源和煤電產(chan) 業(ye) 基礎,國產(chan) 第一台6000千瓦發電機組在這裏投產(chan) ,被譽為(wei) “亞(ya) 洲第一礦”的顧橋煤礦在這裏建成投用,淮南成為(wei) “華東(dong) 工業(ye) 糧倉(cang) ”“皖電東(dong) 送”的主戰場。

  作為(wei) 一個(ge) 資源型城市,近年來,淮南不斷探索轉型新路,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深入開展“高質量發展,我們(men) 怎麽(me) 幹”大討論活動,大力實施“產(chan) 業(ye) 轉型、城市更新、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生態修複、社會(hui) 治理”五大攻堅行動,經濟社會(hui) 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十四五”實現良好開局。

  做強煤電鏈

  作為(wei) 全國14個(ge) 億(yi) 噸級煤炭基地之一,淮南擁有11對大型礦井、6家大型火力發電企業(ye) ,2022年煤炭產(chan) 量5866萬(wan) 噸、火電裝機容量1434萬(wan) 千瓦。數據顯示:長三角地區每用4噸煤,就有1噸來自淮南;上海每用6度電,就有1度來自淮南。

  “煤”是淮南的一大特色。“全國重要的新型綜合能源基地”是淮南未來發展目標,如何讓“黑色煤炭”與(yu) “新型能源”完美銜接,探索路徑在繼續。

  “這是原材料——黑色的煤炭,這是我們(men) 的產(chan) 品——白色的顆粒。”中安聯合煤化有限責任公司(下簡稱“中安聯合”)展廳內(nei)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說:“白色的顆粒是我們(men) 的產(chan) 品聚乙烯和聚丙烯,其實我們(men) 身邊很多物品都與(yu) 這兩(liang) 個(ge) 產(chan) 品有關(guan) ,比如汽車、電線電纜、手機外殼、礦泉水瓶子、塑料袋等等。”

  坐落在淮河之畔的安徽(淮南)現代煤化工產(chan) 業(ye) 園區的中安聯合,是華東(dong) 地區最大的煤化一體(ti) 化公司,淮南市千億(yi) 級煤化工產(chan) 業(ye) 園區龍頭企業(ye) ,公司成立於(yu) 2010年,一期總投資275億(yi) 元,建設煤製170萬(wan) 噸/年甲醇及轉化烯烴裝置,配套400萬(wan) 噸/年朱集西煤礦。中安聯合作為(wei) 中國石化重點建設項目、安徽省重點工程、淮南市“一號工程”,在成立之初就有一個(ge) 明確目標——為(wei) 國家能源結構調整和保障能源安全探索新路徑。

  2020年7月進入商業(ye) 運營,公司主要產(chan) 品為(wei) 35萬(wan) 噸/年線性低密度聚乙烯、35萬(wan) 噸/年聚丙烯。據了解,中安聯合建成投運,盤活了巨額國有資產(chan) ,對地方經濟發展起到了龍頭帶動作用,改寫(xie) 了淮南煤隻能作為(wei) 單一燃料煤的曆史,填補了安徽省內(nei) 大型聚烯烴企業(ye) 的空白,帶動了華東(dong) 地區煤化工產(chan) 業(ye) 鏈的延伸,實現了煤化工高鹽廢水“零排放”的革命性突破。中安聯合二期項目於(yu) 2022年9月列入安徽省政府與(yu) 中國石化戰略合作協議。

  在淮河岸邊的中安聯合港務區域,自西到東(dong) 依次是散貨碼頭、大件碼頭、液體(ti) 危險化學品碼頭,岸線總長度為(wei) 832米。其中,散貨碼頭主要承擔水路進廠煤炭的接卸任務。為(wei) 了“不讓一滴煤水流入淮河”,對現場所有的煤水、衝(chong) 洗水統一通過汙水池收集後,利用提升泵送至廠區進行處理。與(yu) 此同時,在作業(ye) 過程中,通過配置幹霧抑塵裝置、卸船機噴淋、霧炮等環保設備對煤炭接卸全過程進行除塵等。

  在液體(ti) 危險化學品碼頭上,躉船配置有生活汙水管線和生產(chan) 汙水管線,並接入廠區汙水管網,確保生產(chan) 、生活汙水全回收。同時,根據國家最新的環保要求,在液貨碼頭新建了一套甲醇尾氣回收裝置,對甲醇裝船期間產(chan) 生的甲醇尾氣進行回收處理,避免造成大氣汙染,保護好“碧水藍天”。

  做足優(you) 勢、揚煤所長,“勢”在形成,強“鏈”未來。

  招引新產(chan) 業(ye)

  近年來,淮南市明確搶灘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高端裝備製造、生命健康、綠色食品等六大產(chan) 業(ye) 。

  “國內(nei) 業(ye) 務主要以四川、湖北、湖南、貴州地區為(wei) 中心,並向北覆蓋各大一線城市;國外業(ye) 務覆蓋歐、美、俄羅斯等高端市場,並向東(dong) 南亞(ya) 、南美地區迅速擴展。”安徽埃夫利舍智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劉剛介紹說,該公司2021年8月簽約入駐淮南高新區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園,目前,已建成交聯聚乙烯柔性管道、暖通智控係統無人車間。

  在精加工車間,記者看到,5000平的工作區域內(nei) ,30多個(ge) 機械手臂奮力在各工位上不停歇地工作著,現場隻有6位員工輔助設置機械手相關(guan) 工作參數和抽檢機械手生產(chan) 出來的產(chan) 品。

  在安徽晶邦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的一樓大廳,展示著各種尺寸、各種不同功能、超窄邊框的顯示屏。“這塊110寸顯示屏,是由兩(liang) 塊屏貼合在一起的,貼合精度要求在15微米之內(nei) ,難度非常高,疊片工藝製作的顯示屏讓我們(men) 看得更清晰,更逼真,顏色更亮麗(li) 。”安徽晶邦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廠長張林介紹說,在淮南建設智慧顯示屏全貼合生產(chan) 項目,總投資1億(yi) 元,主要建設觸摸屏、液晶顯示屏全自動貼合生產(chan) 線。目前已建設完成8條自動化生產(chan) 線。自去年3月投產(chan) 一類,累計產(chan) 值2159萬(wan) 元。

  “隨著移動終端的發展,屏幕離眼睛越來越近,也越來越小,但是畫質和分辨率反而越來越高,所以我們(men) 不能局限於(yu) 傳(chuan) 統麵板工藝,需要突破新型微顯示技術。”安徽芯視佳半導體(ti) 顯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辦負責人王睿博士介紹,該公司去年7月在淮南投資成立,積極布局近眼顯示領域,以高分辨率、高對比度、超輕薄、低功耗、高可靠的矽基OLED微顯示器件為(wei) 主。投資建設柔性AMOLED模組項目K1工廠,總投資1億(yi) 元,目前設備正在入廠調試中,量產(chan) 後產(chan) 值達到2億(yi) 元以上。

  據悉,該公司外籍和港澳台員工5位。王睿說,作為(wei) 一種新型微顯示技術,矽基OLED具有全固態、顯示質量極高的優(you) 勢,被廣泛運用於(yu) VR/AR等領域。下一步,公司K2工廠擬投資65億(yi) 元,建設矽基OLED產(chan) 業(ye) 園。

  記者發現,這些企業(ye) 盡管落戶淮南高新區不久,但發展已經進入“快車道”。淮南高新區,2018年2月28日獲批成為(wei) 國家級高新區,成為(wei) 安徽省第六個(ge) 國家級高新區,其產(chan) 業(ye) 定位明確,重點培育大數據、新型顯示兩(liang) 大特色產(chan) 業(ye) ,延伸發展新能源、先進裝備製造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

  在淮南高新區,除了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大數據產(chan) 業(ye) 發展也已入佳境。安徽(淮南)大數據交易中心作為(wei) 中國移動在華東(dong) 地區最大的長三角區域級中心,存力和算力均位列安徽省第一。目前,該中心大數據資源和算力已被廣泛運用到政務服務、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大托管”、中小微企業(ye) 金融服務等諸多領域。

  外資企業(ye) 中環中清(鳳台)新能源產(chan) 業(ye) 基地,從(cong) 項目首次接洽到投產(chan) 達效創造了1個(ge) 月簽約、100天投產(chan) 的“超高速”。目前,在建的一、二期占地麵積為(wei) 403畝(mu) ,首期2GW組件,規劃6GW電池項目,預計總投資約32億(yi) 元。一、二期項目全麵建成投產(chan) 後,預計可實現年產(chan) 值超80億(yi) 元,提供約2000人的就業(ye) 崗位。未來,將啟動三期、四期建設,預計建成達產(chan) 後年度累計產(chan) 值將超600億(yi) 元,提供就業(ye) 崗位約8000個(ge) 。

  “最好的資源招商引資,以最大的誠意招才引智,促進項目、資金、人才不斷向淮南聚集。”任澤鋒說,去年以來,淮南市新簽約項目391個(ge) 、總投資超1952億(yi) 元,特別是航天鋰電、國晟異質結雙碳產(chan) 業(ye) 園等項目簽約落地,實現了多年來百億(yi) 級工業(ye) 項目“零突破”。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