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秋哥的“欠條”

發布時間:2023-03-01 15:19: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那個(ge) 給學生“打欠條”的老師如今火了。

  2011年年底,患上原發性肝癌的吳敏秋教授急需肝移植相關(guan) 費用,江蘇農(nong) 牧科技職業(ye) 學院的全校師生得知情況後,紛紛慷慨解囊,很快籌集到50多萬(wan) 元善款。

  為(wei) 了銘記一份份愛心,吳敏秋謝絕了捐贈而鄭重寫(xie) 下一張張借條,並在上麵簽下一家三口的名字。

  術後70多天,他就戴著口罩出現在教室裏,重新走上講台。2020年年初,康複後的吳敏秋終於(yu) 還清20多張借條的欠款。

  從(cong) 教近40年,吳敏秋用愛心、責任心和信守承諾的決(jue) 心詮釋了高尚師德。今年1月18日,中央文明辦發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中國好人榜”,吳敏秋光榮當選“誠實守信好人”。

  為(wei) 捐款打欠條

  2009年12月17日,吳敏秋在泰州市人民醫院例行複查檢查結果顯示,他得了肝癌。

  回家後,他隨手把檢查報告丟(diu) 在了書(shu) 房,隨後就像平時一樣趕到學校上早晨10點的課。

  吳敏秋怕妻子擔心,一開始還向她隱瞞病情,說報告單上的“肝Ca”是“肝硬化鈣化”,是一種“好的結果”。

  妻子不信,偷偷谘詢了醫生才知道這就是肝癌,她責怪丈夫患了病還要去上課,簡直“不要命”。

  可在吳敏秋眼裏,肝病隻不過是讓自己“消瘦了一些”,他說:“天沒有塌下來,有病看病就是了。”

  2010年,距離上一次肝髒部分切除手術不到10個(ge) 月,吳敏秋的肝髒就查出了新的病灶。那一夜,吳敏秋徹夜未眠——隻有肝髒移植手術才能徹底解決(jue) 問題。

  彼時,肝移植手術後存活時間長的案例不多,O型血肝髒供體(ti) 少,醫療費又是個(ge) 天文數字。這對於(yu) 一個(ge) 單職工的普通家庭來說就是一場噩夢,很有可能會(hui) 人財兩(liang) 空。

  “說不怕那肯定是假的。”吳敏秋說,“我是學動物醫學的,那個(ge) 時候我自己會(hui) 在知網上查最佳治療方案、手術成功率和術後存活率。我覺得要是花很多錢最後隻能多活兩(liang) 三年很沒意思。”

  2012年,吳敏秋帶過的動醫012班學生已經畢業(ye) 5年多。元旦假期,他們(men) 借相識10周年的機會(hui) ,和吳老師說要組團“回學校看看”。

  其實他們(men) 早就聽說了吳敏秋的病情,在班級群裏偷偷地為(wei) 吳老師的肝移植手術捐款。這次回母校也是為(wei) 了把這筆錢交到吳老師手中。學生們(men) 知道,如果挑明真正的來意,吳敏秋一定會(hui) 拒絕。

  見了麵,20多名同學默默地拉出了一條橫幅“祝吳老師早日康複!”。班長旋即把一個(ge) 裝滿錢的紅包塞給了吳老師。

  見到橫幅上的字,看著手裏鼓鼓囊囊的紅包,吳敏秋和學生們(men) 相視無言。他們(men) 都知道,手術日期將近,這很可能是他們(men) 師生間的最後一麵。一肚子話不知該不該說,也不知道該怎麽(me) 說。

  打破沉默的是吳敏秋。他執意把當時所有捐款學生的名字留下,才肯收錢。留的名字就是“欠條”,錢算是他借的。

  吳敏秋知道,這些學生剛畢業(ye) 5年,有的正準備結婚,有的剛生下孩子,壓力都不小,他們(men) 願意把錢捐出來,一定是十分憂心自己的病情。“我對學生好是應該的,得病之後倒覺得自己虧(kui) 欠了他們(men) 。”他說。

  臨(lin) 別前,吳敏秋和妻子與(yu) 學生們(men) 含淚相擁,直把他們(men) 送到了高速路入口。分開時,他們(men) 誰也沒有回頭,生怕“眼淚掉下來,我們(men) 就都走不掉了”。

  此外,有個(ge) 東(dong) 北的學生打來電話:“老師我也是O型血,可以配型,我願意捐肝。”

  一些畢業(ye) 生得知吳老師的肝移植手術差錢,就想辦法把錢送到吳敏秋妻子手裏。他們(men) 鼓勵師母:“這不是您一個(ge) 人的事,是我們(men) 大家的事。您隻管照顧好老師,不用擔心錢。”

  消息傳(chuan) 開了,同學、同事、朋友、學生……一筆筆捐款從(cong) 四麵八方匯聚,可吳敏秋和家人卻謝絕了所有的捐款——每一筆錢都是借的,都要打下欠條。

  當時,吳敏秋的女兒(er) 剛工作,也答應和父母一起還錢,吳敏秋便在每一張欠條最後都簽下一家三口的名字。

  這樣的欠條吳敏秋共打下20多張,總共50多萬(wan) 元。一家人還商量,如果夫妻倆(lia) 還不完,就由女兒(er) 來接著還。如果對方不收欠條,吳敏秋也不收人家的錢。

  這些捐款的人拗不過吳敏秋一家,隻好把欠條收下。“我就是不想讓自己家的困難成為(wei) 別人的經濟負擔。”吳敏秋說。

  對學生的愛是一種本能

  吳敏秋對學生捧出的一顆真心,為(wei) 病榻上的他換來了無數顆真心。

  他總說自己很幸運:“一是我肝癌後居然還活了3年;二是我這個(ge) O型血居然匹配到了供體(ti) ;三是能夠遇到這麽(me) 多幫助我的人。”

  在學生的印象裏,吳敏秋既是嚴(yan) 師,也是他們(men) 的“秋哥”。

  2009年春天,學校中考入學的高職動檢07班入校3個(ge) 學期就換了6個(ge) 班主任。班裏的學生調皮搗蛋在整個(ge) 學校都出了名。

  吳敏秋特別希望改變這些學生,主動接下了這個(ge) “燙手的山芋”。

  那時候,他已肝硬化多年,正在進行兩(liang) 個(ge) 項目課題的研究,每周他還要參加至少兩(liang) 次社會(hui) 服務,有時幫助附近農(nong) 民解決(jue) 養(yang) 殖生產(chan) 中的問題,有時去外地進行獸(shou) 醫專(zhuan) 業(ye) 培訓。

  教室裏不能穿拖鞋,上課一定要帶書(shu) ……從(cong) 這些小事入手,吳敏秋既當老師又當兄長,一點一點地規範班上學生的言行。

  教育學生時,他會(hui) 考慮學生的感受,不讓學生難堪;學生提出的請求,隻要不違背原則,他就一定會(hui) 幫忙。

  一天,高職動檢07班有位同學沒來上晚自習(xi) ,怎麽(me) 也聯係不上。吳敏秋很著急,立即安排班上所有學生,每4個(ge) 人為(wei) 一組分頭尋找。

  深夜兩(liang) 點,同學們(men) 終於(yu) 在網吧找到了她。第二天,吳敏秋不僅(jin) 沒有懲罰那位同學,還找她談心。經過此事,那名同學再也沒有違反過學校規章製度,學習(xi) 成績也有了明顯進步。

  用一個(ge) 學期的時間,吳敏秋就撕掉了高職動檢07班“吊車尾”的標簽。神奇的是,待學生如此嚴(yan) 厲的吳老師得到學生的教學反饋評分一直名列前茅。

  “我對學生的愛是很自然的,是一種本能。”他說,這份愛即使是他確診肝癌以後,也沒變過。

  學會(hui) 感恩也是一種教育

  2010年,吳敏秋進行肝部分切除手術前後,還在醫院的病房裏整理《執業(ye) 獸(shou) 醫臨(lin) 床操作手冊(ce) 》的書(shu) 稿,他要確保這部書(shu) 在2010年交出版社出版,“人過留名,雁過留聲,能做的事情要把它做好”。

  主治醫生查房時,看到吳敏秋把電腦放在病床上打字的模樣,也感慨:“有這樣毅力的真很少見,相信你一定能戰勝病魔!”

  手術後,“重獲新生”的吳敏秋一刻也沒閑著。沒到醫生叮囑的6個(ge) 月休養(yang) 期,吳敏秋術後70多天就急著趕回學校工作。

  妻子為(wei) 了阻止吳敏秋,當麵給醫生打電話求助,但這也沒能攔住。戴著口罩的吳敏秋又正常出現在校園裏,不久便主動要求正常上課。

  根據醫囑,手術後的他半年不能接觸動物。

  “我是教動物醫學的,這怎麽(me) 可能呢?”吳敏秋又不聽勸地出現在養(yang) 殖場。每當學生和農(nong) 民遇到了疑難雜症,他就戴著口罩,甚至穿上防護服指導診斷。

  2019年,吳敏秋一家用8年的辛勤勞動還清了所有欠條。

  麵對一些捐款不留名的學生,吳敏秋就隻能想別的辦法補償(chang) 。隻要外地的學生來泰州,他一定請他們(men) 吃飯;如果學生結婚生小孩,他一定為(wei) 他們(men) 包上紅包……對他來說,學會(hui) 感恩也是一種教育。

  時至今日,快要退休的吳敏秋每天依然在上課。講台上的他,說話鏗鏘有力,45分鍾的課從(cong) 頭至尾,從(cong) 來不看講稿。

  孫藝銘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