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政部詳介積極財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
中新社北京3月1日電 (記者 趙建華)中國財政部部長劉昆3月1日在北京表示,2023年,中國積極的財政政策將加力提效,推動經濟運行整體(ti) 好轉。過去五年,中國總體(ti) 赤字率控製在3%以內(nei) ,為(wei) 應對新的困難挑戰預留政策空間。
2022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0.6%,支出同比增長6.1%,為(wei) 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了必要的財力支撐。劉昆說,中國既擴大了國內(nei) 總需求,又將赤字率保持在合理水平。
當天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ju) 行的“權威部門話開局”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上,劉昆表示,今年積極財政政策將加力提效。加力點主要有三:在財政支出強度上加力,在2022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6.06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下同)的基礎上,今年將統籌財政收入、財政赤字、貼息等政策工具,適度擴大財政支出規模。在專(zhuan) 項債(zhai) 投資拉動上加力,合理安排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規模,適當擴大投向領域和用作資本金範圍,持續形成投資拉動力。在推動財力下沉上加力,持續增加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向困難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傾(qing) 斜,兜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
“提效”,就是要提升政策效能。完善稅費優(you) 惠政策,增強精準性和針對性,著力助企紓困。優(you) 化財政支出結構,更好發揮財政資金“四兩(liang) 撥千斤”的作用,有效帶動擴大全社會(hui) 投資,促進消費。同時,加強與(yu) 貨幣、產(chan) 業(ye) 、科技、社會(hui) 政策的協調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推動經濟運行整體(ti) 好轉。
去年,中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全年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4.2萬(wan) 億(yi) 元,稅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從(cong) 2018年的17%下降至2022年的13.8%。剔除大規模留抵退稅一次性因素影響後,中國稅負水平約為(wei) 15%。
同一場發布會(hui) 上,財政部副部長朱忠明表示,伴隨著大規模減稅降費,企業(ye) 現金流增加,發展活力增強,應對風險挑戰的韌性更足。2023年,各項稅費支持政策仍將對助企紓困、穩住經濟大盤發揮重要作用,推動形成“水深魚歸”“水多魚多”的良性循環。繼續實施好已經明確的減稅降費政策。對現行減稅降費、退稅緩稅等措施,該延續的延續,該優(you) 化的優(you) 化,讓政策紅利更好惠及市場主體(ti) 。突出對中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以及特困行業(ye) 的支持,為(wei) 微觀主體(ti) 發展增動力、添活力。
發布會(hui) 上,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表示,促進經濟回升向好,持續健康發展,主要還是靠消費,讓消費盡快恢複成為(wei) 經濟增長的主拉動力。提升消費信心、釋放消費潛力的關(guan) 鍵是要解決(jue) 好:不敢消費、不便消費、不願消費等突出問題。財政部門將從(cong) 三個(ge) 方麵激發消費潛力: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讓老百姓有錢消費;支持增加適銷對路商品供給,讓老百姓樂(le) 於(yu) 消費;促進銷售渠道和物流暢通,讓老百姓方便消費。(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