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聲音)中國安能集團董事長:建議提高自然災害第一時間發現和預警能力
中新網北京3月7日電 (記者 李曉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安能集團董事長周國平近日接受中新網記者專(zhuan) 訪時建議,提升對自然災害“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預警”能力,建立重特大自然災害應急物資跨區域協同保障機製。
中國安能集團是一家以自然災害應急救援和工程建設為(wei) 主責主業(ye) 的中央企業(ye) ,由原武警水電部隊轉改而來。成為(wei) 企業(ye) 後,曾完成金沙江堰塞湖排險、鄱陽湖決(jue) 口封堵、河南鄭州特大暴雨搶險、遼寧繞陽河潰口封堵、瀘定抗震救災等100多次重大搶險救援任務。
周國平對記者介紹說,今年他提交了關(guan) 於(yu) 加強國家工程應急救援力量建設以及做好自然災害應急救援保障等提案,共提出三方麵建議。
他認為(wei) ,應加強災情信息支撐保障。推動建立上下貫通、左右協同的自然災害風險大數據信息監測預警機製,提升“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預警”能力。加強空、天、地、海一體(ti) 化應急通信網絡建設,提高極端條件下災區現場應急通信保障水平。探索構建重特大災害搶險救援行動現場協調機製,建立統一的信息化平台,及時發布災區受災情況和救援需求。
周國平並表示,應提升應急物資儲(chu) 備水平。他建議,優(you) 化完善應急搶險物資儲(chu) 備網點,支持中央企業(ye) 落實商業(ye) 儲(chu) 備責任,利用工程救援基地倉(cang) 儲(chu) 設施建設大型裝備儲(chu) 備庫,建立國儲(chu) 與(yu) 商儲(chu) 、實物儲(chu) 與(yu) 產(chan) 能儲(chu) 相結合儲(chu) 備模式,重點滿足中西部欠發達、災害多發易發地區及流域洪水、超強台風、巨大地震等應急物資需求。
此外,周國平還呼籲做好應急資源快速投送保障。他建議,應建立重特大自然災害應急物資跨區域協同保障機製,加強緊急運輸綠色通道建設,確保重特大災害救援應急資源快速投送。
談到安能集團的發展,周國平稱,該集團克服了轉企改革初期人員思想波動較大、重返市場要“從(cong) 零開始”、在企業(ye) 體(ti) 製下常態化承擔應急救援任務等困難和挑戰,在轉改過程中保持了隊伍不散、秩序不亂(luan) ,並按現代企業(ye) 要求建立形成了一整套企業(ye) 運行體(ti) 係。
據介紹,轉隸四年來,安能集團不僅(jin) 迅速恢複了水利水電傳(chuan) 統項目市場份額,在水環境治理、生態修複、新能源等新興(xing) 市場也取得了重要突破,新簽合同額、營業(ye) 收入、利潤總額、淨利潤等經營指標連年實現大幅增長。目前,中國安能集團正致力於(yu) 成為(wei) 在應急救援和工程建設兩(liang) 個(ge) 主戰場具有獨特地位作用的現代企業(ye) ,致力於(yu) 將企業(ye) 建設成為(wei) 工程救援的骨幹力量、工程建設的重要力量、中央企業(ye) 應急救援綜合平台、應急產(chan) 業(ye) 的領軍(jun) 企業(ye) 。
周國平表示,今後將對標世界一流謀劃企業(ye) 發展,把安能改革發展放在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全局中,找準定位,立足專(zhuan) 長,加緊推動中央企業(ye) 應急救援綜合平台建設,進一步完善中央企業(ye) 應急體(ti) 製機製,將中國安能打造成為(wei) 中央企業(ye) 應急救援的專(zhuan) 業(ye) 隊伍和“拳頭力量”,引領推動實現各類中央企業(ye) 救援力量的有效協同、相互支撐,增強中央企業(ye) 救援行動的合成效益,發揮獨特作用。(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