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陳軍:讓產業需求“有地兒研發”,專業人才“有地兒實踐”
中新網3月8日電 (中新財經 吳家駒)近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副校長陳軍(jun) 建議,加快高校科研成果轉化。
陳軍(jun) 認為(wei) ,基礎研究要實現“從(cong) 0到1”的突破,再“從(cong) 1做到N”,需要打通產(chan) 業(ye) 鏈條上的“堵點”,實現各要素緊密聯係的鏈式創新。如果把科研成果項目比作一顆顆“珍珠”,想要凝聚所有的光芒,就要將它們(men) 用“一根線”緊緊串聯起來,這就是產(chan) 業(ye) 鏈。
他表示,當前,高校的科研成果向產(chan) 業(ye) 轉化的問題在於(yu) 鏈式創新還不夠,或者說是產(chan) 業(ye) 上下遊企業(ye) 項目之間的“鏈接力”不夠好,彼此之間缺乏充分的“化學反應”。
陳軍(jun) 認為(wei) ,要激發這種反應,就迫切需要打通鏈式創新中存在的壁壘、門檻,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給予他們(men) 更大的釋放能量的空間,將成果推向市場。而一項科研成果想要轉化落地,需要借助多方力量。
為(wei) 此,他建議,各高校應加強合作,打造創新聯合體(ti) ,將科研人員、企業(ye) 家、社會(hui) 資本、運營團隊等要素聚集在一起,讓產(chan) 業(ye) 需求“有地兒(er) 研發”,專(zhuan) 業(ye) 人才“有地兒(er) 實踐”,推動集成型重大成果突破和落地。(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