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深刻把握文化數字化的戰略意義

發布時間:2023-03-14 15:06:00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周建新(深圳大學文化產(chan) 業(ye) 研究院院長,廣東(dong) 省哲學社會(hui) 科學重點實驗室(深圳大學文化數字化與(yu) 文化創新發展)執行主任、教授)

  2022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要“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由此可見,文化數字化已經成為(wei)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實現文化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文化數字化在促進我國文化發展、提升我國文化產(chan) 業(ye) 國際競爭(zheng) 力、維護我國文化安全等方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文化數字化是實現我國文化發展“彎道超車”的重要策略。一方麵,文化優(you) 勢與(yu) 先進科技的結合能形成新的比較優(you) 勢。據統計,2021年中國對外文化貿易總額首次突破2000億(yi) 美元,其中數字文化貿易成為(wei) “出海”先鋒。以海外遊戲為(wei) 例,據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2021年中國遊戲產(chan) 業(ye) 報告》顯示,近五年我國遊戲出海份額呈現穩步上升的態勢,出海遊戲在用戶下載量、使用時長和用戶付費三個(ge) 方麵均保持較好的增長。一些遊戲實現了文化優(you) 勢和先進科技的結合,將極具東(dong) 方元素的中式建築、石林、山麓和彩瓷等融於(yu) 場景設定中,並將“非遺文化”應用於(yu) 遊戲人物和食物的塑造上,成為(wei) 向外輸出的重要文化產(chan) 品。另一方麵,文化與(yu) 科技的融合能延伸文化產(chan) 業(ye) 鏈、實現多領域有機合作,並產(chan) 生“乘數效應”。以網絡文學為(wei) 例,《2021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網絡文學實現了產(chan) 業(ye) 模式的輸出,有20多萬(wan) 名外國作者開始使用母語在中國網絡文學海外網站創作小說,海外原創小說上線近40萬(wan) 部。網絡文學與(yu) 影視、動漫、遊戲等領域開展有機合作,實現IP打造聯動化和產(chan) 業(ye) 化,不少IP劇集在海外流媒體(ti) 上線並取得良好收益。

  文化數字化是提升我國文化產(chan) 業(ye) 國際競爭(zheng) 力的重要抓手。文化產(chan) 業(ye) 數字化是文化數字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文化產(chan) 業(ye) 是文化產(chan) 業(ye) 數字化在現階段的客觀產(chan) 物。數字文化產(chan) 業(ye) 具有文化和技術的雙重屬性,在技術屬性包裹下,文化屬性的傳(chuan) 播方式更加隱蔽,潛移默化的審美規訓更深更遠。以短視頻為(wei) 例,“強調視覺刺激、弱化語言表達”成了短視頻跨越語言障礙被廣泛傳(chuan) 播的重要原因。將壁畫、敦煌、飛天、元宇宙等曆史與(yu) 科技元素融合的數字虛擬人天妤,展示傳(chuan) 統田園生活、獲得眾(zhong) 多海外粉絲(si) 的博主,海外傳(chuan) 播量達到2億(yi) 人次的榫卯玩具短視頻等,在文化出海、傳(chuan) 播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軟實力和國家競爭(zheng) 力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

  文化數字化為(wei) 我國文化安全提供重要保證。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們(men) 必須既積極主動闡釋好中國道路、中國特色,又有效維護我國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文化安全主要指一個(ge) 國家文化的生存和發展免於(yu) 威脅和危險的狀態,以及保持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數字化潮湧之下,人們(men) 的生活轉入新的生存狀態,數字觀念與(yu) 很多領域將產(chan) 生融合與(yu) 對抗,其中文化領域尤為(wei) 明顯,文化安全麵臨(lin) 的問題尤為(wei) 突出。首先,文化與(yu) 技術的交融使得數字技術時代的文化衝(chong) 擊更加廣泛劇烈。其次,技術自身攜帶的開放特征和意識形態安全之間存在某種博弈。一方麵,技術使得主流意識形態的傳(chuan) 播效率和效果更加突出。當前,新媒體(ti) 運營延伸了大眾(zhong) 接收信息的觸角,信息荷載量和傳(chuan) 播度得到顯著提升。例如,某官方公眾(zhong) 號發布的《文藝作品是城市的最好代言》《工業(ye) 遺存何以“變身”文化空間》《“文博”的持久張力》等文章閱讀量均在10萬(wan) +,點讚量屢創新高,傳(chuan) 播效率和效果顯著。另一方麵,開放的互聯網必然帶來大量文化產(chan) 品的輸入,並有可能通過技術強化意識形態間的對抗與(yu) 衝(chong) 突。因此,數字化浪潮下,維護文化安全成為(wei) 時代命題。文化數據安全是文化數字化的基礎性問題,文化數字化能夠為(wei) 我國文化數據安全提供技術支持。當前,我們(men) 可以通過打造國家文化專(zhuan) 網進行文化內(nei) 容創作生產(chan) 和分發,實現文化生產(chan) 閉環;文化機構的數據可以在各自數據中心實行分布式存儲(chu) ,保障數據存儲(chu) 安全。例如,國家文化大數據(省級)中心對入庫DCI數據信息與(yu) 確權、確價(jia) 和交易、結算體(ti) 係共享,已從(cong) 技術上實現了數據庫的多源數據同步搜索和產(chan) 權(版權)保護。

  (本文係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文化產(chan) 業(ye) 數字化戰略實施路徑與(yu) 協同機製研究”(21ZDA082)階段性成果)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