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智能育秧、無人駕駛 江西南昌“慧種田”為春耕生產添動力

發布時間:2023-03-16 15:1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南昌3月16日電 題:智能育秧、無人駕駛 江西南昌“慧種田”為(wei) 春耕生產(chan) 添動力

  作者 盧夢夢 華山 李韻涵

  翻耕、育苗、拋秧……江西南昌的廣袤田野上農(nong) 民身影忙碌,農(nong) 機隆隆作響,處處洋溢著生機活力。

  3月15日,在南昌市南昌縣涇口鄉(xiang) 工廠化智能育秧中心,一條條全自動智能化育秧流水線“火力全開”,工人們(men) 正有條不紊地在機器上放育秧盤,隨著機器的噠噠聲,相繼完成了播土、灑水、播種、蓋土等工序的秧盤從(cong) 傳(chuan) 輸帶上出來,緊接著便被移至暗化室出苗。

  “我們(men) 的育秧技術路線主要采用流水線自動播種、疊盤暗室出苗、自動軌道運輸、集中秧田煉苗、水肥一體(ti) 噴灌和物聯網大數據監測,綜合解決(jue) 育秧‘技術難、用工難、氣候難、管護難、栽插難’五難問題。”南昌縣涇口鄉(xiang) 工廠化智能育秧中心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

  據了解,南昌縣涇口鄉(xiang) 工廠化智能育秧中心是目前江西省在建最大的工廠化智能育秧中心。項目一期建設6條全自動智能化育秧流水線,二期預留兩(liang) 條,全部建成後,單季供秧能力可達10萬(wan) 畝(mu) ,除解決(jue) 早、中、晚稻育秧,還可進行油菜機育機插。

  在南昌市新建區中亮農(nong) 機服務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育秧中心,該合作社理事長熊中亮正在和工人們(men) 一起忙著播種秧盤。

  “今年我們(men) 合作社提前謀劃,積極做好春耕春種準備工作,育秧中心現在每天育秧500畝(mu) ,煉苗25天左右就能下田插秧了。”熊中亮告訴記者,他們(men) 通過選種、浸種、晾種、播種、育秧、煉苗等工序,機械化育秧,保障春耕生產(chan) 工作高效開展。

  熊中亮介紹,與(yu) 傳(chuan) 統的人工育秧相比,機械化育秧具有恒溫、恒濕、保肥的優(you) 勢,提高了育秧效率,培育出來的秧苗品質更高。

  “2022年春季,我們(men) 完成了早稻集中育秧8600畝(mu) 。2023年,隨著育秧技術和服務能力提升,目前中心已經接到早稻育秧訂單1萬(wan) 多畝(mu) 。”熊中亮說。

  在新建區聯圩鎮,種糧大戶熊模昌正組織農(nong) 機手翻耕田地,7台旋耕機來回穿梭,很快就將一大片稻田翻了一遍。

  熊模昌告訴記者,今年他引進了新式的履帶式旋耕機,徹底解決(jue) 了過去輪式拖拉機車輪下陷、破壞熟泥層的問題,大大提升了耕作效率。

  “省時、省工的高效農(nong) 機讓我們(men) 實現了機械化耕種,種田更得心應手了。目前我們(men) 已經完成油菜機插總麵積5000畝(mu) ,預計4月25日左右收獲,4月29日前後機插早稻秧苗。”熊模昌說。

  無人駕駛的智慧農(nong) 機、全自動育秧流水線……同樣感受到機械化種植“魅力”的還有南昌智慧大田農(nong) 業(ye) 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鄒泰暉。

  “以前種田全憑經驗,看天吃飯,現在靠科技,智慧賦能,不僅(jin) 省時省力,而且增產(chan) 高效。”鄒泰暉說。

  據了解,該公司的萬(wan) 畝(mu) 農(nong) 場是江西省首個(ge) “萬(wan) 畝(mu) 智慧農(nong) 場”,得益於(yu) 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科技的應用,農(nong) 場已實現全程機械化作業(ye) ,26人就能種植和管理上萬(wan) 畝(mu) 田。

  “2023年,全市計劃早稻播種麵積201萬(wan) 畝(mu) ,並將早稻任務麵積分解細化到鄉(xiang) 鎮、村組、田塊和種糧大戶,督促各地建立落實台賬和作戰圖,同時鼓勵土地適度規模流轉,支持種糧大戶開展早稻生產(chan) ,帶動周邊農(nong) 戶種植早稻。”南昌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