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軟任務”變“硬約束” 河南逐級建立氣象科普工作領導責任鏈條
中新網鄭州3月23日電 題:從(cong) “軟任務”變“硬約束” 河南逐級建立氣象科普工作領導責任鏈條
中新網記者 韓章雲(yun)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為(wei) “天氣氣候水代代向未來。”在“世界氣象日”前夕,河南已開展多種多樣的氣象科普活動,氣象專(zhuan) 家走進農(nong) 田、大棚進行農(nong) 業(ye) 氣象技術現場指導,氣象部門開展氣象信息員和科技誌願者培訓,“氣象課堂”走進校園……
近年來,河南著力打通全社會(hui) 氣象科普責任鏈條,探索構建黨(dang) 委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hui) 參與(yu) 的氣象大科普發展格局。
氣象科普從(cong) “軟任務”變為(wei) “硬約束”
2022年汛期前,河南錄製了題為(wei) 《認識天氣氣候規律科學應對極端天氣可能造成的災害》的氣象防災減災專(zhuan) 題講座視頻,在河南幹部網絡學院平台上,該視頻的學習(xi) 量、點讚量在近4000門課程中均居前列。線下宣講團隊“六進”(進鄉(xiang) 村、進社區、進機關(guan) 、進高校、進課堂、進事業(ye) 單位)覆蓋人數達8000萬(wan) 人次。
為(wei) 強化各級領導幹部氣象災害風險意識,河南將氣象科普工作列入黨(dang) 委政府日程,納入氣象法律法規、政策支持文件及省委專(zhuan) 項督辦考核;氣象法律法規和防災減災知識等納入各級領導幹部教育培訓長效機製,逐級建立氣象科普工作領導責任鏈條。
河南還先後出台《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氣象強省建設的意見》《氣象防災減災能力提升方案(2022-2025)》《河南省氣象信息服務條例》《河南省氣象災害防禦重點單位氣象安全管理辦法》等,將氣象科普納入政府政策規劃,融入氣象法律規章。同時,《河南省防汛應急預案》《河南省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等各級預案也對壓實氣象科普責任進行明確。
通過上述舉(ju) 措,河南將提升全民氣象科學素質工作從(cong) “軟任務”變為(wei) “硬約束”,實現氣象科普全領域行動、全地域覆蓋。
氣象科普“接地氣”
風雨變幻、寒暑冷暖與(yu) 每一個(ge) 人息息相關(guan) ,這也要求氣象科普要“接地氣”。近年來,河南在氣象科普方麵主動下沉貼近群眾(zhong) ,打造氣象科普品牌、彰顯氣象元素、展現氣象特色,用民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方式,力爭(zheng) 氣象科普入腦入心。
蘭(lan) 考氣象公園是黃河流域首家氣象公園,公園以起源於(yu) 黃河流域的“二十四節氣”為(wei) 主脈絡,集知識性、科普性、實用性、文化傳(chuan) 承保護於(yu) 一體(ti) 。自2022年9月22日開園,這個(ge) 沉浸式綜合科普教育陣地就成為(wei) 當地居民休閑娛樂(le) 的好去處。
“公園不僅(jin) 景色美,還能學到氣象知識、防災減災知識,真正將科普貼近老百姓的生活。”居民李先生說。
“10+1氣象課堂”是河南省氣象局打造的氣象科普公益項目,10多年來,項目匯聚一支以全國氣象學領域首席科學傳(chuan) 播專(zhuan) 家、河南省首席科普專(zhuan) 家及各行業(ye) 誌願者組成的科普誌願者隊伍,在全省建設校園氣象站等活動。在“10+1氣象課堂”帶動下,河南全省已建成31座校園氣象站。
河南省氣象局首席氣象專(zhuan) 家、河南省首席科普專(zhuan) 家王建忠表示,氣象科普應該從(cong) 小抓起,讓學生們(men) 學會(hui) 基本的氣象知識,樹立防災減災和科學防範的意識。
此外,鄭州一些社區還創建有“氣象萬(wan) 事屋”,教授居民應用氣象知識防災減災的方法。河南還積極推進全省104個(ge) 基層台站建設科普教育基地,讓民眾(zhong) 家門口就可以學習(xi) 氣象知識。
河南省氣象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加強科普宣傳(chuan) 教育和氣象文化基地建設,構建省市縣全覆蓋、體(ti) 係化的氣象科普業(ye) 務新格局,全麵提升氣象科普精細服務能力。(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