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新農人的鄉村故事:振興的田園夢,也是融合的發展夢
中新社廈門3月23日電 (記者 閆旭)在福建漳平市永福鎮,台灣彰化人謝東(dong) 慶承包了1600多畝(mu) 荒山種植高山茶,後又在茶園種上櫻花。自此,許多台農(nong) 接踵而來種茶、種花,使永福成為(wei) 台農(nong) 個(ge) 體(ti) 在大陸投資最密集的鄉(xiang) 鎮之一,也被稱為(wei) “大陸阿裏山”。
“我來大陸已經27年了,算是‘老農(nong) 人’,但我們(men) 做的東(dong) 西都是新潮的。”謝東(dong) 慶告訴中新社記者,在小小的永福鎮,每年為(wei) 期一個(ge) 月的櫻花節裏,平均每天引來6萬(wan) 遊客賞櫻。永福鎮打響了知名度,當地花農(nong) 紛紛在自家花棚搭建直播間賣花,當地杜鵑花連年俏銷。
2023兩(liang) 岸新農(nong) 人鄉(xiang) 建鄉(xiang) 創發展論壇21日至23日舉(ju) 行,兩(liang) 岸新農(nong) 人齊聚廈門參觀交流,共話參與(yu) 鄉(xiang) 村建設的生動故事。
充分利用“31條措施”“26條措施”“農(nong) 林22條措施”,為(wei) 台胞台企參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創造發展空間和創業(ye) 機遇,福建省已積累了豐(feng) 富的經驗和成果。近200人次台灣科技特派員到農(nong) 村基層一線開展創業(ye) 和技術服務,95個(ge) 團隊、300多名台灣專(zhuan) 業(ye) 人才在288個(ge) 村居開展農(nong) 業(ye) 現代化、建設美麗(li) 鄉(xiang) 村和繁榮鄉(xiang) 村文化的工作。謝東(dong) 慶等台農(nong) 創造賞櫻盛潮,帶動當地文旅經濟的繁榮,就是其中一個(ge) 縮影。
閩南師範大學兩(liang) 岸一家親(qin) 研究院名譽院長王建民說,當代兩(liang) 岸青年正在成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參與(yu) 者,不再是傳(chuan) 統農(nong) 民和農(nong) 人,而是“新農(nong) 人”,有新職業(ye) 、新視野、新夢想。“更讓人感動的是,一批台灣青年參與(yu) 到大陸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潮流中。”
為(wei) 愛“登陸”的台北姑娘宓欣怡也是其中之一。在成都,她有一個(ge) 完整的農(nong) 文旅團隊,致力於(yu) 把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化,通過專(zhuan) 業(ye) 方式連接市場終端,進而嫁接文旅資源,實現農(nong) 文旅產(chan) 銷平衡的有效循環。
“我們(men) 常在線下舉(ju) 辦活動,與(yu) 高校、博物館、公益組織、書(shu) 畫協會(hui) 等跨界合作,希望將台灣的文創理念傳(chuan) 遞到大陸。”宓欣怡說,她也通過網絡連線,將四川的好山好水、文化曆史、科技成果等,分享給台灣的朋友。
宓欣怡希望吸引更多台灣青年人才加入團隊。“四川有非常多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可以結合台灣的農(nong) 業(ye) 技術、銷售團隊及農(nong) 業(ye) 人才共同發展。”宓欣怡說,因而她也希望打造一個(ge) 四川青年與(yu) 港台青年交流的平台。
在廈門軟件學院海峽青創學院院長楊絮看來,數字技術是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動力源,數字鄉(xiang) 村在未來五年必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應從(cong) 搭建智慧鄉(xiang) 村數字平台著手,助力兩(liang) 岸新農(nong) 人更好融入數字鄉(xiang) 村建設。
來自江西贛州一個(ge) 小山村的“農(nong) 村橙子”博主劉東(dong) 洪,通過視頻記錄鄉(xiang) 村生活和農(nong) 作物的生長,成為(wei) 擁有百萬(wan) 粉絲(si) 的百度三農(nong) 領域創作者,每年帶動數十萬(wan) 斤贛南臍橙的銷售。“在發貨最忙的時候請了幾十個(ge) 人在倉(cang) 庫打包,帶動周邊阿姨們(men) 在家門口就業(ye) 。”劉東(dong) 洪說,希望讓更多人看到她的家鄉(xiang) 。
隱居長白山的退伍軍(jun) 人“關(guan) 東(dong) 大海哥”於(yu) 焉海,自己種地,柴火鐵鍋燉肉,雪水老酒做飲,通過鏡頭展示家鄉(xiang) 的青山綠水、特色美味和頗為(wei) 神秘新奇的隱居生活,也帶動長白山特產(chan) 的網絡銷售。“我想為(wei) 振興(xing) 家鄉(xiang) 經濟盡綿薄之力,為(wei) 養(yang) 我的這片地做些有意義(yi) 的事。”
“我們(men) 始終堅信,鄉(xiang) 村是青年的廣闊舞台,青年也給鄉(xiang) 村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大陸是一片隻要你努力就會(hui) 開花的土地。”楊絮說,“振興(xing) 的田園夢,也是融合的發展夢。”(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