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重大主題電視劇如何“叫好又叫座”?
中新網上海3月27日電 題:新時代重大主題電視劇如何“叫好又叫座”?
中新網記者 許婧
“2021年以來,重大主題電視劇創作可以說是大放異彩,引領中國電視劇創作生產(chan) 達到一個(ge) 全新的藝術高度,誕生了一大批立得住、傳(chuan) 得開、叫得響的優(you) 秀作品。”國家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產(chan) 業(ye) 所所長呂岩梅在上海參加“新時代重大主題電視劇高質量創新發展”學術研討會(hui) 時說。
近年來,重大主題電視劇創作圍繞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麵脫貧建成小康社會(hu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以及北京冬奧會(hui) 等重要節點,持續推出一大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高峰”之作,初步建立起了重大主題劇創作生產(chan) 的新格局。隨著2022年《我們(men) 這十年》《縣委大院》《大考》《底線》等作品的熱播,重大主題劇迎來傳(chuan) 播高峰。一係列作品不僅(jin) 主創陣容強大,並且兼顧播出效果市場與(yu) 社會(hui) 效益,“叫好又叫座”。
立足新時代重大主題電視劇發展新起點,重大主題劇創作生產(chan) 如何高質量創新發展?25日,全國學界和業(ye) 界的嘉賓在滬參加由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hui) 、上海大學主辦,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hui) 影視評論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承辦的“新時代重大主題電視劇高質量創新發展”學術研討會(hui) ,深入探討重大主題電視劇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路徑。
“主旋律電視劇怎麽(me) 樣叫好又叫座?”此前一直讓中國傳(chuan) 媒大學傳(chuan) 媒藝術與(yu) 文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中國高校影視學會(hui) 副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張國濤頗為(wei) 困惑。他注意到,一些主旋律電視劇有人叫好但市場反映很差,叫座的又不一定得到各界認可,這個(ge) 問題一直困擾著整個(ge) 創作。
“近些年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都弱化了‘主旋律’概念,電視劇創作稱之為(wei) 主題創作,這是新時代的變化。”張國濤欣喜地發現,現在重大主題劇創作在叫好又叫座方麵非常難得地實現了高度統一。
在呂岩梅看來,《覺醒年代》《理想照耀中國》等一大批重大的革命曆史題材電視劇,大大拓展了重大革命主題劇的創作生命,多維度地填補了重大題材電視劇創作空白,也激發了當代青年的強烈共情;重大現實題材電視劇的題材開掘和敘事手法均開創新境界。如《山海情》等作品聚焦脫貧攻堅和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主題,展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中國鄉(xiang) 村的圖景;《縣委大院》《我們(men) 這十年》《大考》等作品關(guan) 注社會(hui) 變遷,謳歌時代精神;《人世間》等作品描繪百姓喜怒哀樂(le) ,以小故事展現新時代精神氣象,激發民眾(zhong) 向好向善的精神力量;《狂飆》等反腐劇突破創作窠臼,直麵現實生活中紅與(yu) 黑、罪與(yu) 罰的較量。
對此,中國電影評論學會(hui) 會(hui) 長饒曙光教授指出,《覺醒年代》《大考》《底線》等重大主題劇的“破圈”,關(guan) 鍵在於(yu) 劇集對生活有新發現,對藝術有新表達,能夠與(yu) 更年輕的觀眾(zhong) 建立起情感共通性和審美共通點,滿足了市場多樣化和個(ge) 性化的需求。
中國高校影視學會(hui) 會(hui) 長丁亞(ya) 平則分析,越來越多主題劇“破圈”,這種現象顯示出中國觀眾(zhong) 對電視劇的審美包容性,也充分驗證了頭部劇集的內(nei) 在品質仍然是取得市場密鑰和廣泛社會(hui) 影響的關(guan) 鍵之所在。
“現實主題創作也帶動行業(ye) 的現實題材劇集創作。”呂岩梅表示,在重大主題劇的創作帶動下,多元化的製作格局已經形成,湧現出一批德藝雙馨的名編劇、名導演、名演員等。
重大主題有哪些現實主義(yi) 創作方法?如何講述新時代的基層故事?重大現實主義(yi) 劇集的選題和製作經驗又有哪些?研討會(hui) 上,多位一線重點主題劇創作者將答案指向了“現實感”“下生活”等關(guan) 鍵詞。
《大考》總製片馮(feng) 微微說,主創團隊先後走訪了10多所高中、10多所大學,查閱搜集了大量資料和素材,獲得了主要人物原型的生動素材,最終組成了一幅立體(ti) 的大考故事,意在無論觀眾(zhong) 從(cong) 哪一個(ge) 板塊進入,都能感受到真實的人物、心境和人物曆程。
“現實主義(yi) 主題劇唯有真實可信,才能產(chan) 生跟觀眾(zhong) 的鏈接。”2022年,湖南當燃影業(ye) 有限公司導演劉國彤拍攝了中國第一部全景式展現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成果的電視劇《底線》。回想起剛接到任務時,他坦言“非常忐忑”。“如何錨定故事主題、鎖定典型人物,如何將莊重嚴(yan) 肅的法治題材用觀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形式呈現出來,是我們(men) 要克服的難題。”劉國彤第一步選擇“下生活”,在8個(ge) 月的采風生活中,深入法院內(nei) 部了解法院的生態,掌握法院實踐背後的底層邏輯。
眼下,重大主題劇數量增加了、品質也有提升,但研討會(hui) 現場多位專(zhuan) 家也提醒,未來仍應繼續推動重大主題劇創作生產(chan) 高質量創新發展。
呂岩梅直言,整體(ti) 來看,電視劇創作依然存在不足,例如劇集整體(ti) 的創作水平不高,有盲目紮根創作、跟風創作的現象,主體(ti) 創作引導有力,多元化創作缺失。最近看了一些重大主題創作劇的饒曙光也坦言“還是有參差不齊的”。
北京電影學院副書(shu) 記、副院長胡智鋒認為(wei) ,與(yu) “溫暖現實主義(yi) ”的創作理念相比,重大主題創作中還存在“懸空現實主義(yi) ”與(yu) “灰暗現實主義(yi) ”等問題。在他看來,中國現實主義(yi) 影視劇既要直麵尖銳的社會(hui) 矛盾和問題,也不要陷進去走向灰暗,而是應該從(cong) 中挖掘人性的真善美,真正立足於(yu) 溫暖現實主義(yi) 。
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認為(wei) ,重大主題劇要實現高質量創新發展,離不開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思想,要注重展現契合時代脈搏的社會(hui) 議題,時刻關(guan) 注媒介形態發展所帶來的藝術層麵的全新表達,進而在內(nei) 容和形式上滿足不同圈層觀眾(zhong) 觀劇需求的“最大公約數”,創作出更多經得起時代和人民檢驗的高質量作品。(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