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聰明車”駛向“智慧路”——重慶搶灘車聯網新賽道觀察

發布時間:2023-03-29 10:33: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重慶3月28日電 題:“聰明車”駛向“智慧路”——重慶搶灘車聯網新賽道觀察

  新華社記者黃興(xing)

  近日,重慶市永川區市民黃利敏打開App,很快就有一輛百度“蘿卜快跑”自動駕駛出租車到達。她打開後排車門落座,係好安全帶,車輛便自動起步、提速、變線……這樣的場景,在永川已不算稀奇,普通市民通過手機預約,就能搭乘自動駕駛出租車。

  自動駕駛和車聯網是實現智慧交通的重要支撐,也是汽車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發展的重要方向。近年來,錨定車聯網這一新賽道,重慶一方麵推動車路協同等技術應用,開展自動駕駛測試及示範運營,打造更加智慧的出行體(ti) 驗;一方麵加快引育車聯網相關(guan) 企業(ye) ,豐(feng) 富車聯網產(chan) 業(ye) 生態,聚企成鏈、聚鏈成勢。

  “發力車聯網新賽道,基礎設施必不可少。”永川區新城建設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張曉波介紹,近年來,單車智能和車路協同兩(liang) 條技術路線加速融合發展,加強車路雲(yun) 協同技術發展已成為(wei) 行業(ye) 共識。圍繞打造西部自動駕駛開放測試和示範運營基地,永川持續對數十個(ge) 路口進行智慧化改造,部署V2X車路協同係統,應用路側(ce) 感知、邊緣計算和車路通信技術,車路協同環境逐漸完善。

  “依托V2X車路協同技術,可將當前路麵上的行人、車輛、紅綠燈等信息反饋給汽車‘大腦’,相當於(yu) 智能汽車在車燈之外還有了路燈照明,可讓汽車行駛更安全、更智能。”張曉波說,2022年永川區開啟自動駕駛測試運營,並成為(wei) 全域開放的自動駕駛示範城市。目前共有52輛自動駕駛常態化運營車輛,在城區內(nei) 205個(ge) 站點提供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

  “在支持企業(ye) 開展自動駕駛出租車示範運營之外,我們(men) 還將推進智能網聯汽車在環衛、載貨、配送、接駁、安防等應用場景的規模化試運行。”張曉波說。

  為(wei) 推動車聯網與(yu) 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發展,永川還整合接入交巡警、交通運管、市政等多個(ge) 係統數據,構建形成永川智慧交通大腦,推出信號燈智能配時、城市綠波帶等應用服務,使得城區交通擁堵程度下降11.3%,還可實現車位級導航,有效減少泊車時間。

  作為(wei) 西部首個(ge) 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重慶(兩(liang) 江新區)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也正加快建設。近期,一些市民驚訝地發現,兩(liang) 江新區一些公交車尾屏可顯示前方路口的紅綠燈轉向和倒計時秒數,能有效避免闖紅燈的危險。原來,這得益於(yu) 一種基於(yu) 車路協同的紅綠燈透傳(chuan) 技術,背後則有路側(ce) 單元設備、車載單元的支撐,公交車和紅綠燈可實時通信,時延控製在1秒以內(nei) 。

  兩(liang) 江新區車聯網項目負責人表示,像紅綠燈透傳(chuan) 技術這樣,當地已實現信號燈綠波通行、行人過街檢測、無人環衛清掃、交叉碰撞預警等30餘(yu) 種車聯網應用,切實提升了百姓的出行感受。

  車聯網新業(ye) 態一頭服務社會(hui) 民生,一頭連著產(chan) 業(ye) 發展。作為(wei) 汽車工業(ye) 重鎮的重慶,還著力打造車聯網產(chan) 業(ye) 鏈,加快引育軟硬件、上下遊企業(ye) ,全力推進關(guan) 鍵核心技術研發。如永川區規劃建設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園,加快引育車規級芯片、傳(chuan) 感器等核心零部件企業(ye) ,形成可滿足高度自動駕駛的零部件供應鏈;西部科學城智聯網聯汽車創新中心成立不到一年,就孵化了7家智能網聯汽車上下遊產(chan) 業(ye) 化公司……

  在位於(yu) 兩(liang) 江新區的縱目科技(重慶)有限公司,研發人員正緊鑼密鼓地對自動泊車技術進行優(you) 化。該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呂迅說,公司可為(wei) 整車廠商提供軟硬件及算法集合而成的智能駕駛係統,目前已在前裝市場量產(chan) 了50多個(ge) 車型。

  “當前,重慶已集聚北鬥星通、恩智浦、大唐高鴻智聯等一批智能網聯核心零部件企業(ye) ,下一步將優(you) 化完善產(chan) 業(ye) 服務平台,大力開展自動駕駛開放道路示範應用,不斷豐(feng) 富應用場景,推動自動駕駛和車聯網廣泛應用,助推全市汽車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重慶市經信委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