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可拆吸粉200萬 95後女孩成為“拆解裝裱師”
萬(wan) 物皆可拆 裝裱人生博物館
吸粉200萬(wan) 95後林西成為(wei) “拆解裝裱師”
“冰冷的零件也可以講述暖心的故事”,每個(ge) 人或許都有一件承載著許多回憶的舊物,舊物內(nei) 部則是一個(ge) 個(ge) 不停運轉的零件。95後女孩林西通過拆解不同的舊物,讓那些精美的零件得以看見,“它們(men) 絕不是破銅爛鐵”,背後記錄著獨屬於(yu) 每個(ge) 人自己的人生經曆。
“拆解裝裱師”是林西的職業(ye) 名稱,她將人們(men) 鍾愛的舊物的零件一一拆解,之後再進行設計,實施裝裱。一件舊物就這樣變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裝置藝術品。
自2019年開始做拆解裝裱師至今,林西已吸引200萬(wan) 網友的關(guan) 注,經過她拆解裝裱過的舊物,如喬(qiao) 布斯設計的初代iphoness、70年代的摩托羅拉“大哥大”、諾基亞(ya) 早期的手機3650等。除了手機、相機、遊戲機等常見的數碼產(chan) 品外,林西還拆解裝裱過充滿人生故事的獨特物件,如獲獎的手術刀、長輩的遺物、曾經作為(wei) 愛情信物的手表和戒指……林西認為(wei) ,機械並不是冷酷的,它所能承載的情緒價(jia) 值是無價(jia) 的。
前不久,林西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的采訪時表示,她作為(wei) “拆解裝裱師”,絕不是讓大家與(yu) 充滿人生回憶的舊物進行徹底告別,自己更不是“舊物入殮師”。在拆解裝裱一個(ge) 個(ge) 零件時,林西希望能夠打造出獨特的“人生博物館”。
土耳其語學生+短視頻主播+鳳凰衛視導演助理+英國留學生
偶遇拆解裝置藝術,嚐試從(cong) 自己的舊物拆起
林西認為(wei) 自己很有“網感”,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直覺。自林西在學校時,便具有一種“網感”。
未成為(wei) “拆解裝裱師”之前,林西具有多種身份,如北外土耳其語專(zhuan) 業(ye) 學生、短視頻平台主播、鳳凰衛視導演助理、英國留學生……回顧這些經曆時,林西感慨自己很早就確立了不想到企業(ye) 找工作的打算,“之前想做旅遊博主,去體(ti) 驗人生,做一份自由的職業(ye) ”。
從(cong) 外語專(zhuan) 業(ye) 到現在的動手拆解和裝裱設計,林西毫無跨專(zhuan) 業(ye) 的感覺。“我在高中學的是理科,後來是因為(wei) 喜歡外語才考了外語專(zhuan) 業(ye) ,做短視頻博主時賺了第一桶金,因此還去了英國留學,讀新聞傳(chuan) 播專(zhuan) 業(ye) 。也正是在留學的時候,改變了我的想法。”
在2019年暑假,林西去日本遊玩時無意中看到博物館的裝置作品。“藝術家將一台電燈拆解了,把所有的零件擺放在一起,非常漂亮,非常和諧。”林西看完這件作品之後,腦子裏想到的是“我也可以試一試”。
林西從(cong) 自己的舊物開始做實驗,找到了以前的iphoness 4手機和PSP遊戲機,對照著網上的拆解視頻開始動手,並且很順利地設計了排版。“我想把這一想法變成自己的愛好,再把愛好做成小生意,直到現在開了這間工作室。”基於(yu) 之前的旅遊博主粉絲(si) 群體(ti) ,林西發布拆解裝裱的視頻之後,火速引起了粉絲(si) 的興(xing) 趣。她最初設計了五個(ge) 排版的裝裱樣式公布在網上,幾天時間便收到了200多個(ge) 訂單,最後用了半年時間才將訂單一一完成。
起初,林西開始接網上訂單時,對各類手機的拆解過程並不熟悉,隻能在網上搜索相關(guan) 視頻,逐步學習(xi) 。熟能生巧,慢慢地,林西認為(wei) 拆解反而是整個(ge) 過程中最簡單的一步,“網上有很詳細的拆機視頻,他們(men) 會(hui) 從(cong) 頭教學,買(mai) 什麽(me) 樣的工具去拆。但是隻會(hui) 拆是不行的,最難的是後續的裝裱設計。”
一般說來,林西的拆裝從(cong) 先拆開各個(ge) 零件開始,將大塊電池等影響視覺效果的零件丟(diu) 棄,再保留美觀的零件放在超聲波機器裏清洗,最難的一步則是如何“排兵布陣”,畫出設計稿。“把這些零件放在一張白紙上,擺放好之後,畫一張草圖,再將草圖拍下來放在電腦上複刻設計,等將定稿打印好,再把零件粘貼到底板上裝裱。”
如今,林西已經吸引了200萬(wan) 粉絲(si) ,拆解裝裱了數百部不同的手機,“盡管有時會(hui) 是同一款手機,但是可以有不同的排版設計”。在林西的裝裱設計上,會(hui) 有較為(wei) 詳細的零件簡介和相關(guan) 數據,這都需要她了解相關(guan) 行業(ye) 知識和機器背後的曆史。“比如我們(men) 拆的iphoness3G,很多人都不知道大概是15年前,從(cong) 這款手機才有了蘋果商城,並為(wei) 之後的iphoness 4奠定了強大的基礎。有的訂單會(hui) 要求拆,也有要求整機保留,隻做裝裱,這樣的背景知識就顯得更為(wei) 重要。”
初代iphoness++諾基亞(ya) N97+
安卓手機HTC G1+初代摩托羅拉“大哥大”
並非拆解裝裱第一人,但卻做成了有規模的產(chan) 業(ye)
林西最常拆解的舊物就是手機。初代iphoness、充滿時代記憶的諾基亞(ya) 3650手機、早已停產(chan) 的諾基亞(ya) N97、第一代量產(chan) 的安卓手機HTC G1,甚至是上世紀70年代的初代摩托羅拉“大哥大”都曾在林西的手中被拆解新生。
根據接到的訂單,她發現對於(yu) 手機的拆解與(yu) 裝裱可以把顧客分為(wei) 兩(liang) 類人:一類是熱愛科技,敬畏手機技術發展的人,有許多HTC的手機都是為(wei) 了紀念安卓手機的開端,很多男生都偏愛致敬這一技術,那麽(me) 精美的零件一一展示出來的時候,可以看到技術的革新;而另一類人則是注重手機陪伴了自己的那段經曆,想要保留曾經的時光。“這一類顧客,其實拆不拆機對他們(men) 的影響並不大,我們(men) 會(hui) 詢問他們(men) 是否需要把手機中的一些照片打印在底板上裝裱起來,這樣就不用翻動手機看圖片,還可以像掛畫一樣擺在家裏。”林西解釋道。
在林西的網店中,可以看到598元至3000元等不同價(jia) 位的拆解裝裱費用。在經過多次設計之後,有一些手機則可以沿用此前的設計模板,從(cong) 拆解到裝裱一般需要三天的時間;如果客戶需要全新的設計,則需要十五天來不斷打磨。“飽和的話,我一個(ge) 月可以完成10個(ge) 訂單,不過我的設計所現在還有其他三名設計師,他們(men) 以前都是做維修的。”
自2020年至今,林西的設計所已有20人,部門之間劃分得非常明確,有客服、設計、製作、打包、發貨、庫管、財務、短視頻運營和長視頻運營等崗位。“舊物裝裱並不是一個(ge) 很新的創意,早在以前就有很多科技大v將自己的作品發在網上,盡管我不是國內(nei) 外做拆解裝裱的第一人,但是我將這件事做成了一個(ge) 有規模的產(chan) 業(ye) 。”林西講道。
除了拆解手機,林西接到的訂單可謂是“千奇百怪”,有人將單反相機送來,還有人將手表寄來做拆解,甚至還有人寄來昂貴的車模要求裝裱,這些從(cong) 幾十元到幾十萬(wan) 元的東(dong) 西,林西都沒放棄,“萬(wan) 物皆可拆”。“之前拆手機和遊戲機都很順手了,突然有一天拿到寄來的單反時,我特別有壓力,生怕給拆壞了。隻能從(cong) 頭開始學習(xi) ,但又找不到拆解視頻,隻能去相機店問問師傅該如何下手。”林西感歎道,她回憶起最初的裝裱經曆,隻能是“一邊學一邊幹”,“要看視頻,看書(shu) 研究結構。而對於(yu) 設計更是要看相關(guan) 書(shu) 籍積累知識,更不用說用設計軟件也要自學。”
不過,現在的林西有許多專(zhuan) 業(ye) 人士的幫助,在平常設計的基礎上,還逐漸玩起了新的創意。一次,林西正在拆解ipads時,突然想到能否讓被拆解後的屏幕依然有畫麵。“ipads的屏幕都是很完整的,如果可以讓它亮起來會(hui) 更美觀,可以繼續當屏幕去使用。最後,我們(men) 在背板增加了控製器,再連上電腦,就可以亮起來了。而在此之前,我們(men) 已經實現過讓被拆開的蘋果標識或外星人電腦背殼上的圖標發光等創意了。”林西介紹道。
鑽戒+手表+手術剪刀
機械並不是冷酷的,它所承載的情緒價(jia) 值是無價(jia) 的
林西並不是在簡單機械地拆解收到的舊物,“冰冷的零件也可以講述暖心的故事”。她需要和顧客溝通,了解他們(men) 的需求和關(guan) 於(yu) 物品的故事。
2021年,林西收到了一個(ge) 手表拆解訂單,客戶還同時寄來了一枚鑽戒。“我大概猜到是關(guan) 於(yu) 愛情的,於(yu) 是詢問顧客有什麽(me) 重要的經曆,想要做成什麽(me) 樣的感覺。當我聽到他的故事,立刻被深深打動了。”
在這位顧客的世界裏,寄給林西的物件不僅(jin) 僅(jin) 是一塊手表,更是他與(yu) 已故妻子的愛情信物。七年的時間,這對夫妻從(cong) 新婚燕爾到柴米油鹽,但“最後的時光就像按了快進鍵”,他隻能在她的病榻旁守護。當婚姻走進第10年時,男子再次握著這塊表,妻子卻已不在。“這枚鑽戒,是他送給他妻子的,而這塊表,是妻子娘家人送的……我幾乎是全程哽咽著完成了這部作品。”林西感歎道。這位顧客還特別強調了一個(ge) 要求,他想把手表的時間定格在11點45分,那是他妻子離開人世的時間。林西想到了日本漫畫中“死海文書(shu) ”中“生命之樹”的設計,便運用到了這件作品中。“手表是生命或時間流逝的一種很準確的象征,能夠讓我們(men) 把看不見摸不著的時間,通過齒輪的轉動感受到它的消失,我用零件代替樹葉,拚湊成了‘生命之樹’。”
林西把手表的零件逐個(ge) 拆解,按照生命之樹的路線層層排列疊加,直至頂層最終匯合,重點則是那枚戒指,這是一棵“象征愛情的生命之樹”。“我每次看到它、想起它,都好像會(hui) 被一根弦拉一下。它在提醒我,被生活推著走,也要關(guan) 心身邊的人,珍惜一些小確幸,因為(wei) 這些才是情感的歸屬。”
當被客人信任、拿到這樣無法用金錢衡量的物品時,林西會(hui) 在心裏感受到重量和敬仰,她認為(wei) 這是一種沉甸甸卻又溫暖的感覺。在生命之樹的作品上,林西很喜歡上麵的一段話:“如果一塊表走的不準,那麽(me) 它每一秒都是錯的。但如果這塊表停了,那它起碼每天有兩(liang) 次是準的。有時候,清醒的停留勝過盲目的前行。”
曾經有一位外科醫生將一把手術剪刀寄給林西裝裱,這是一把德國製造的專(zhuan) 業(ye) 外科手術剪刀,價(jia) 值很高。剪刀是這位醫生在一次醫學比賽上的獎品,上麵還刻著他的名字,所以一直都舍不得用,希望將其裝裱起來。“對他而言,這把剪刀不但是榮譽的象征,還代表了職業(ye) 生涯裏很重要的一部分時光。”林西想到了以紅十字和斐波那契螺旋黃金比例圖形為(wei) 主題進行設計。“紅十字代表救死扶傷(shang) ,斐波那契螺旋線也稱‘黃金螺旋線’,形似蝸牛的黃金分割線代表著理性。兩(liang) 者聯係在一起,互相呼應。”林西解釋道。
在林西看來,機械並不是冷酷的,它所能承載的情緒價(jia) 值是無價(jia) 的。她希望記憶不是被塵封的,而是應該被敘述、被收藏、被紀念的,因為(wei) 每一件作品背後,都藏著主人公一段獨特的人生記憶。
父親(qin) 的理發工具+爺爺的獎章+滑翔傘(san) 鉤+骨折鋼釘
絕非“舊物入殮師”,而是“時光裝裱師”
對舊物進行“修複”,也是林西在裝裱過程中的常見工作。她曾裝裱過一個(ge) 高達手辦,“價(jia) 值不菲,但狀態並不好”。林西重新為(wei) 手辦塗裝、上色和排線,“讓它在相框中酷炫地發著光”。
林西對待寄來的物品十分謹慎,她希望在最終裝裱時可以達到完美的效果,這些心思都是為(wei) 了給顧客更好地體(ti) 驗。
2021年,顧客虞先生找到林西,希望可以將父親(qin) 的理發工具裝裱起來。虞先生18歲時,時年40多歲的父親(qin) 突然因病去世,這件事自此成了虞先生的心結,“他的父親(qin) 做了一輩子理發師,刮頭、剃頭、刮臉、剪發,甚至可以給滿月的小孩刮頭刮臉。每一把刀都經過他父親(qin) 的親(qin) 自打磨,很鋒利很精致。虞先生告訴我,他父親(qin) 是自學成才,當時在生產(chan) 隊理發可以收理發票,用積分換糧食,是一位非常勤勞的人。雖然他父親(qin) 的腳受過傷(shang) 有點跛,但依舊用雙手負擔起了整個(ge) 家的收入。”林西講述道。
子承父業(ye) ,是虞先生的父親(qin) 所期望的。但虞先生在年少時心生叛逆並不想學,“連洗頭都洗不好,一心想去部隊和預備軍(jun) 校”。但是父親(qin) 突然的逝去,讓虞先生改變了想法。近幾年,虞先生想完成父親(qin) 的遺願,決(jue) 定開始學習(xi) 手藝。“爸爸看到今天的自己一定很欣慰。”虞先生感慨道。
林西聽完虞先生的故事後,決(jue) 定隻用最直白的方式,把那些飽經風霜的理發工具規整地安置在展示框中。虞先生收到後表示很滿意和幸福。“有時我作為(wei) 一個(ge) 聆聽者,聽別人講述他們(men) 藏在心底的情感和記憶,用某種方式留存下來,對講述者會(hui) 是莫大的幫助。”林西講道。
無獨有偶,還有人拿著爺爺的獎章、榮譽證明、工作證等遺物找到林西。“他的爺爺是一位兢兢業(ye) 業(ye) 了一輩子的老法官,那些見證了榮譽的事物,也印證了爺爺的一生,是對他人生最好的紀念和證明。”那一次,林西仍舊選擇最直白的方式,將這些人生舊物裝裱起來。
林西還接到過更為(wei) 特別的人生紀念物,那是一位滑翔傘(san) 愛好者寄來的物品。這位顧客在一次意外中,因傘(san) 鉤脫落,不幸從(cong) 滑翔傘(san) 上掉下來骨折了。“也幸好隻是骨折,沒有生命危險。”林西補充道,這位顧客便想把當時滑翔傘(san) 脫落的傘(san) 鉤及其骨折痊愈後從(cong) 骨頭裏拔出來的鋼釘,裝裱在一起。“一方麵用於(yu) 警醒自己,這種極限運動要更加小心,凡事做萬(wan) 全準備,另一方麵也是對劫後餘(yu) 生的紀念。”
麵對著一件件顧客的舊物和背後的人生故事時,林西認為(wei) 她的工作是“時光裝裱師”,絕非是一些媒體(ti) 聲稱的“舊物入殮師”。
“入殮意味著安葬和告別,而我的顧客對待舊物明顯是有著情感的鏈接,不會(hui) 跟其進行斷舍離,不會(hui) 與(yu) 以前的時光和記憶去告別,反而他們(men) 是要記錄和紀念,讓人生或美好或悲傷(shang) 的瞬間變成一個(ge) 看得見摸得著的東(dong) 西。”林西分析道。她希望拆解和裝裱可以打造出一個(ge) “人生博物館”的感覺——生活中的種種瞬間像一張拚圖一般,每一個(ge) 環節和經曆可以慢慢拚湊起來,因此拆解出的每一個(ge) 零件都有著重要的意義(yi) ,它們(men) 都發揮著獨一無二的作用。
文/本報記者 韓世容
供圖/林西
(北京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