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男子癡迷中國古代甲胄:複原先秦至明清甲胄300餘件
中新網西安4月9日電 (記者 梅鐿瀧)“在大多數人心中甲胄隻是一件冷冰冰的防護具,但在我看來,甲胄承載著每一個(ge) 熱血男兒(er) 的英雄夢和愛國熱情。”西安甲胄製作手藝人張春永向中新網記者表示,中國古代甲胄是浩瀚文化遺產(chan) 中最為(wei) 絢麗(li) 的瑰寶。
近年來,隨著一些古裝影視劇的熱播,其作品中頻頻出鏡的甲胄,吸引了許多愛好者的目光。而張春永卻將對甲胄的愛好化作成畢生的事業(ye) ,十餘(yu) 年間他與(yu) 團隊共同製作複原了300餘(yu) 件古代甲胄。
據了解,張春永對甲胄有著與(yu) 生俱來的癡迷。在2000年初,他結識了研究甲胄的相關(guan) 專(zhuan) 家,閱讀了大量書(shu) 籍,於(yu) 是便開始嚐試製作複原甲胄。但對於(yu) 張春永而言,製作複原一件古代甲胄,並非易事。究其原因,主要是甲胄技藝在古代屬於(yu) “官方”所有,同時出土的相關(guan) 曆史資料有限。張春永表示,文獻的記載,出土的陶俑,相關(guan) 曆史時期的壁畫、造像等,都為(wei) 製作複原甲胄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jia) 值。
據介紹,甲胄製作涵蓋了繪畫、雕刻、髹漆等傳(chuan) 統工藝,而張春永並非“科班”出身,於(yu) 是在2013年張春永組建了專(zhuan) 業(ye) 的甲胄製作團隊。在十餘(yu) 年的研究和製作中,張春永團隊製作複原了從(cong) 先秦到明清的甲胄,材質上包括皮甲、鐵甲、絹甲、布甲等。
張春永表示,看似冰冷的甲胄,卻是每個(ge) 曆史時期的重要符號,它體(ti) 現了古人的審美與(yu) 智慧,代表著所在曆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生產(chan) 力等。為(wei) 了發掘和保護好中國古代甲胄中所蘊含的曆史文化符號,張春永可謂是竭盡所能。
“為(wei) 了更好地傳(chuan) 承中國古代甲胄文化,我們(men) 把這些年整理的甲胄資料和製作經驗編輯成文字與(yu) 圖片供甲胄愛好者參考,也跟多家博物館進行聯合展覽,讓人們(men) 更直觀地去了解甲胄的麵貌,與(yu) 此同時我們(men) 還開設了多家體(ti) 驗館,吸引更多的人去親(qin) 身感受甲胄的厚重和魅力。”張春永說。
“讓甲胄文化走進校園,開設一家甲胄文化博物館等,是將來的目標。”張春永坦言,想讓更多的人深入了解和喜歡中國古代甲胄文化。(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