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文化觀察:在今天,我們為什麽要讀經典?

發布時間:2023-04-14 11:0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金華4月13日電 題:文化觀察:在今天,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要讀經典?

  記者 童笑雨

  從(cong) 熒幕前的《中國詩詞大會(hui) 》《經典詠流傳(chuan) 》,到線下各類古詩文大賽,這些年,原隻出現在中小學課本中的經典,漸漸走到台前,站上C位。

  4月13日,“典耀中華”閱讀大會(hui) 暨第五屆中華經典誦寫(xie) 講大賽啟動儀(yi) 式在浙江金華舉(ju) 行。教育部黨(dang) 組成員、副部長陳傑在視頻致辭中表示,要加強中華傳(chuan) 統經典、紅色經典和當代經典閱讀,加強對經典的挖掘闡發,引導青少年讀經典,講好中國故事。

  經典,是經過曆史選擇的“最有價(jia) 值的書(shu) ”。當下,閱讀經典已經成為(wei) 共識,但“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還要讀經典”仍是一個(ge) 繞不開的追問。

  很多人認為(wei) ,經典中充滿“之乎者也”的大道理。尤其是傳(chuan) 統經典,其包含的社會(hui) 係統與(yu) 權力關(guan) 係早已不再契合當下的生活,為(wei) 什麽(me) 要一讀再讀?隻是為(wei) 了了解傳(chuan) 統文化嗎?

  在現場,複旦大學中文係教授駱玉明提到這樣一句話:我們(men) 讀經典,不是在複舊。

  他說,讀經典,尤其是古典詩詞,能更好地建立我們(men) 跟民族文化的血脈關(guan) 聯,理解中國人的情感表達方式。“所謂‘我是中國人’的判斷依據不是血統,而是文化關(guan) 聯。”真正的中國人,是生活在民族文化係統中的。中國的古典詩詞就有很多思想對人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讀經典,也能給人們(men) 帶來情趣上的熏陶。駱玉明說,李白的詩歌,給我們(men) 提供許多美好的人生想法,陶淵明的作品,滿足了我們(men) 對生命的期待和要求。就像讀小說,讀者在這一虛構世界經曆了悲歡離合,認識到自己各種各樣的可能性。

  當然,讀經典,也絕非“曲高和寡”,它也是“實用”的。

  駱玉明堅持認為(wei) ,讀經典對改造語言是有意義(yi) 的,尤其是古詩詞。因為(wei) 那些千百年前的作家,掌握著把握語言的力量。

  確實,今天強調重讀經典,不是為(wei) 了回到過去,而是為(wei) 了走向未來。

  互聯網時代,人們(men) 獲得知識的途徑多樣化。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主持人白岩鬆說,不要把知識當成智慧。“我們(men) 需要在經典中尋找智慧。隻有智慧才能推動我們(men) 向更遠、更高的地方前行。”

  經典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讀經典,也是一個(ge) 常談常新的話題。

  第五屆中華經典誦寫(xie) 講大賽,運用了誦讀、詩詞講解、書(shu) 寫(xie) 和篆刻等方式,讓經典永流傳(chuan) 。這肯定不是唯一的解法。在記者看來,讀經典、了解經典,並非隻是坐在書(shu) 案前的埋頭苦讀,它可以是輕快、娛樂(le) 的。

  中國藝術研究院《文藝研究》雜誌社副研究員陳斐提到了2022年由抖音、南開大學文學院、中華書(shu) 局等聯合發起的短視頻版《唐詩三百首》。

  該項目邀請多位專(zhuan) 家學者,講解、誦讀唐詩。“很多人感慨,現在的中國人都不讀書(shu) 了。其實不用這麽(me) 悲觀,讀者都還在,隻是換了一種方式。”他說。

  “讀經典,不是劃知識點,它的方式並不局限。”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張靜甚至覺得,遊戲和唐詩等經典的結合,也是一種方式,隻要讀者能真正在其中有所獲。

  國學大師王國維提到治學的三重境界,張靜認為(wei) 閱讀也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是把書(shu) 裝入腦中,也就是明白這本書(shu) 講的是什麽(me) ;第二重是把我引入書(shu) 中,在閱讀中獲得反思;第三重是將書(shu) 與(yu) 讀者合二為(wei) 一,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活學活用,乃至成為(wei) 基因血脈中的一部分。(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