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魏傳薪”王樹秋書法藝術展在天津舉行 200餘件作品彰顯魏碑正大氣象
中新網天津4月16日電 (劉俊蒼)由天津市書(shu) 法家協會(hui) 、天津美術館共同主辦的“師魏傳(chuan) 薪——王樹秋書(shu) 法藝術展”,4月15日在天津美術館開幕,展覽共展出王樹秋先生近年創作的書(shu) 法作品200餘(yu) 件。
碑學是清代中葉以來以取法北魏碑刻進而擴大到漢魏碑版,追求雄強樸茂的金石之氣,與(yu) 傳(chuan) 統帖學同為(wei) 重要的書(shu) 法流派。碑學興(xing) 起以來,經過不斷發展,產(chan) 生了張裕釗、趙之謙、康有為(wei) 、於(yu) 右任等魏碑書(shu) 法大家。當代書(shu) 壇,孫伯翔先生以其對魏碑的創造性成就而成為(wei) 開宗立派的大家,別開當代北碑新境,沾溉後學,追隨者眾(zhong) ,已成為(wei) 當代碑學重鎮。在孫伯翔先生的眾(zhong) 多學生中,王樹秋是碑學書(shu) 法傳(chuan) 承與(yu) 發展的優(you) 秀書(shu) 家。
王樹秋,現為(wei) 中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會(hui) 員,天津市書(shu) 法家協會(hui) 理事、楷書(shu) 委員會(hui) 副主任。2008年被中國文聯,中國書(shu) 協授予“全國書(shu) 法十傑”榮譽稱號。作品入選全國首屆行草書(shu) 大展、第三屆全國獲獎書(shu) 家提名展、全國第七屆書(shu) 法篆刻展、全國百家書(shu) 法精品展、全國千人千作書(shu) 法大展、當代書(shu) 壇名家係統工程“五百人書(shu) 法精品展”等重要展覽。
王樹秋追隨孫伯翔先生40餘(yu) 年,在魏碑創作上,遍臨(lin) 以《始平公》《孫秋生》《鄭文公》《嵩高靈廟》《張黑女》諸碑,打下深厚紮實的根基,特別是以《霍揚碑》為(wei) 突破,開辟出魏碑書(shu) 法藝術創作的新麵貌。
王樹秋介紹說,《霍揚碑》整體(ti) 格調“綿密偉(wei) 麗(li) ”,集《爨龍顏》、《嵩高靈廟》、《鄭文公》、《張猛龍》四碑之美於(yu) 一身,是北碑的集大成者,中國字結體(ti) 的變化多端神鬼莫測均藏在裏麵。在幾十年的書(shu) 藝實踐探索過程中,從(cong) 中受益匪淺。
對此,著名文化學者薑維群在《對話魏碑》一書(shu) 中表示,王樹秋以《霍揚碑》的精神內(nei) 涵為(wei) 重要構件,拓寬了魏碑書(shu) 藝道路的“寬度”。若說20世紀大評論家祝嘉先生發現了《霍揚碑》,王樹秋就是第一個(ge) 吃螃蟹的勇士,他積卅年之功,攻取該碑,終於(yu) 寫(xie) 出自家書(shu) 體(ti) 的“綿密偉(wei) 麗(li) ”。在魏碑的龍門方筆、摩崖圓筆之外,找到了魏碑的第三種狀態,為(wei) 魏碑藝術增加了一條“輔路”。
中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副主席、天津市書(shu) 法家協會(hui) 主席張建會(hui) 表示,此次展覽充分展示了王樹秋先生書(shu) 法藝術創作成果的新高度。他說,王樹秋的碑學書(shu) 法藝術,重氣象,多變化。從(cong) 氣象上說,王樹秋的書(shu) 法極具魏碑的金石氣、用筆曲澀、絞轉、方圓交臻、刀筆相融;同時結體(ti) 上拙厚而皆有異態,字有定法而出之自在,所以千變萬(wan) 化,質樸奇崛。他終積數十年之功,以其側(ce) 鋒起筆、絞鋒行筆的妙處,斧劈刀削、斬釘截鐵的勁道,塑造出剛柔並濟、氣象開闊的藝術風格。
此次展覽展出的200餘(yu) 件作品中,既有作者對古代經典碑帖的臨(lin) 摹佳作,如作品《臨(lin) 始平公》、《臨(lin) 霍揚碑》,也有其在碑學書(shu) 法藝術探索的精品力作《千字文》、《赤壁賦》等。展覽將持續展至4月30日。(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