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中國大亞灣合作組獲2023年度歐洲物理學會高能與粒子物理獎

發布時間:2023-04-26 15:2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4月26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大亞(ya) 灣中微子實驗裝置雖已退役,但前沿研究和成果獲獎仍在持續。

  記者26日從(cong)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獲悉,繼獲頒20多個(ge) 中外重要獎項後,該所主持的大亞(ya) 灣合作組以“首次測定中微子混合角θ13”重要成果,近日又榮獲歐洲物理學會(hui) 高能與(yu) 粒子物理的最高獎——2023年度歐洲物理學會(hui) 高能與(yu) 粒子物理獎。

  中科院高能所介紹說,2012年3月8日,大亞(ya) 灣實驗宣布發現中微子振蕩新模式,測得相應的混合角θ13,測量結果一個(ge) 月後得到韓國RENO實驗的證實。這項粒子物理前沿研究重大發現,對理解中微子振蕩的完整圖像、理解宇宙中“反物質消失之謎”、尋找與(yu) 鑒別宇宙學及新物理模型和確定中微子研究的未來發展方向具有重要意義(yi) 。

  在此之前,大亞(ya) 灣實驗“首次測定中微子混合角θ13”的研究成果,已先後獲得包括美國物理學會(hui) 粒子物理實驗最高獎“潘諾夫斯基獎”、美國“基礎物理學突破獎”、日本“日經亞(ya) 洲獎”、俄羅斯“龐蒂科夫獎”和中國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未來科學大獎”等在內(nei) 的20多個(ge) 重要獎項。

  中科院高能所透露,大亞(ya) 灣實驗近日在國際專(zhuan) 業(ye) 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發表最新研究論文,將θ13的測量精度再次大幅提高。基於(yu) 大亞(ya) 灣實驗數據,合作組對反應堆中微子能譜進行一係列精確測量,取得兩(liang) 項重要研究進展:一是發現了能譜反常問題;二是在很大的能區範圍內(nei) 基本排除了惰性中微子的存在。

  大亞(ya) 灣實驗裝置已於(yu) 2020年12月12日退役,其下一代裝置——江門中微子實驗於(yu) 2015年開始建設,預計2023年完成裝置建設,將有望在確定中微子質量順序、精確測量振蕩參數、研究天體(ti) 中微子物理等多個(ge) 方麵做出國際領先的重大成果。

  據悉,歐洲物理學會(hui) 高能與(yu) 粒子物理分會(hui) 當地時間24日宣布,因“發現短基線反應堆電子反中微子消失,首次測定中微子混合角θ13,為(wei) 探測輕子的電荷-宇稱破缺鋪平了道路”,由中國大亞(ya) 灣合作組和韓國RENO合作組榮獲2023年度歐洲物理學會(hui) 高能與(yu) 粒子物理獎;瑞典科學家塞西莉亞(ya) ·雅爾斯科格(Cecilia Jarlskog)以“發現描述誇克和輕子電荷-宇稱對稱性破壞的不變量”獲得該獎,頒獎儀(yi) 式將於(yu) 8月下旬在德國漢堡舉(ju) 行的歐洲物理學會(hui) 高能物理會(hui) 議上進行。

  歐洲物理學會(hui) 高能與(yu) 粒子物理獎創建於(yu) 1989年,授予在高能物理實驗、理論或技術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個(ge) 人或合作組,每兩(liang) 年頒發一次。此前頒發的17次獎項中,共34名個(ge) 人和6個(ge) 實驗合作組獲獎,個(ge) 人獲獎者中包括12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