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台海觀瀾)福建自貿試驗區八年“成長記”: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發布時間:2023-05-04 11:0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福州5月3日電 (記者 龍敏)“現在換證更便捷、更高效了,隻要兩(liang) 分鍾就可實現‘雲(yun) 采信’。”去年9月,福建省(平潭)台胞職業(ye) 資格一體(ti) 化服務中心在平潭自貿片區揭牌成立,成為(wei) 大陸首個(ge) 台胞職業(ye) 資格服務一體(ti) 化平台,台胞何佩珊日前在此換取了新版台灣地區職業(ye) 資格采信證書(shu) 。

  自2015年4月掛牌運行以來,福建自貿試驗區成為(wei) 閩台融合發展的突破口。福建社會(hui) 科學院副院長黃茂興(xing) 3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福建作為(wei) 大陸離台灣最近的省份,持續推動閩台經濟社會(hui) 融合發展,福建自貿試驗區在探索海峽兩(liang) 岸融合發展新路方麵先行先試,成效明顯。

  《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ti) 方案》提出,要充分發揮對台優(you) 勢,率先推進與(yu) 台灣地區投資貿易自由化進程,把自貿試驗區建設成為(wei) 深化兩(liang) 岸經濟合作的示範區。今年1月出台的《福建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實施方案》再度明確,深化閩台各領域融合,建設兩(liang) 岸融合發展示範區,打造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

  目前,平潭自貿片區已完成大陸第一份覆蓋兩(liang) 岸800項職業(ye) 標準的比對,在全省範圍內(nei) 推廣95項平潭采信標準,至今年3月累計發放1170本對台職業(ye) 資格采信采認證書(shu) 。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hui) 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平潭選取台胞職業(ye) 資格換證最多的三個(ge) 職業(ye) ,培育特色化職業(ye) 培訓學校;整合全省職業(ye) 資格水平評價(jia) 資源,打造台胞考證“定製版”服務模式;與(yu) 省內(nei) 外城市簽訂合作協議,接入各地台胞崗位信息,解決(jue) 台胞登陸就業(ye) “一步一谘詢”的問題。

  福州自貿片區對台經貿交流穩步發展,2022年對台跨境電商出口交易額達57億(yi) 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90%;跨境人民幣同業(ye) 往來賬戶等9項業(ye) 務填補兩(liang) 岸合作空白;十大台灣青年創業(ye) 基地累計入駐台企198家,成為(wei) 台青安居樂(le) 業(ye) 的幸福家園。

  沿海近台優(you) 勢讓廈門自貿片區物流樞紐輻射能力持續躍升。今年4月19日,搭載著60標箱跨境電商貨物的“華航6”貨輪從(cong) 廈門海天碼頭出發,於(yu) 次日抵達台北,成為(wei) 廈門港首條直航台北的跨境電商航線,將和“小三通”廈(門)金(門)南向通道運力形成班次互補,進一步提升廈門港對台海運的市場服務能力。

  在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8年後,福建再度“升級”自貿試驗任務。福建社會(hui) 科學院現代台灣研究所所長蘇美祥分析,福建自貿試驗區將推動閩台融合發展邁向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

  根據《福建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實施方案》,福建自貿試驗區將深化閩台農(nong) 業(ye) 、精密機械、集成電路、石化、金融、文教、醫療衛生等產(chan) 業(ye) 合作。

  兩(liang) 岸跨境電商平台已吸引天貓、亞(ya) 馬遜、京東(dong) 等知名跨境電商平台入駐,開通“馬尾—馬祖—台北”“平潭—台北”等對台跨境電商海運專(zhuan) 線,2022年對台跨境電商進出口額超100億(yi) 元。

  福建省商務廳相關(guan) 負責人指出,將持續推進跨境電商產(chan) 業(ye) 園、跨境電商保稅倉(cang) 建設,推動大陸各地貨源從(cong) 區內(nei) 口岸出口;拓寬對台海運物流通道,支持有條件的企業(ye) 開通廈門至金門包船,加密對台海運班次;拓展貿易新業(ye) 態,推動平潭自貿片區引進美妝、保健品保稅加工產(chan) 業(ye) ,打造對台跨境電商美妝、保健品區域B2B采購和集散中心。

  廈門、平潭於(yu) 2013年3月獲批對台小額商品交易市場稅收優(you) 惠政策。按照規劃,福建將推動平潭免稅市場從(cong) 單一商業(ye) 體(ti) 向文旅綜合體(ti) 全麵轉型,疊加台灣地區商品免稅零售與(yu) 跨境電商展示體(ti) 驗的模式重新投入運營;推動廈門大嶝市場轉型,充分釋放商業(ye) 空間,創建台貨選品中心。

  蘇美祥表示,福建自貿試驗區持續發力,將成為(wei) 閩台融合發展的強引擎。(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