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中國旅遊再掀“新潮”
(經濟觀察)“五一”假期中國旅遊再掀“新潮”
中新社北京5月3日電 題:“五一”假期中國旅遊再掀“新潮”
中新社記者 劉文文
“五一”假期迎來尾聲。今年的“五一”,似乎比以往更“火熱”些,全國各地旅遊景點“人從(cong) 眾(zhong) ”景象再度回歸。
經中國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今年“五一”假期全國國內(nei) 旅遊出遊合計2.74億(yi) 人次,同比增長70.83%。在出遊需求出現“井噴”的同時,一些新的趨勢也正在顯現。今年“五一”有何不同?
“特種兵式旅遊”受追捧
每天換一個(ge) 城市,一天打卡十幾個(ge) 景點……今年以來,以快節奏打卡為(wei) 特征的“特種兵式旅遊”逐漸興(xing) 起,在“五一”假期尤其受到追捧。年輕人們(men) 本著“寧可委屈自己,也不能委屈假期”的原則,在有限的時間內(nei) 踏上旅程。
“特種兵主打的就是一個(ge) 瘋狂打卡。”遊客王瑤曬出了自己的北京一日遊“特種兵”行程表:淩晨到北京,早上去天安門廣場看升旗,然後一路打卡故宮、景山、北海、什刹海、鼓樓、雍和宮、圓明園、頤和園等景點,當晚坐上火車連夜返程。
在“五一”假期,不少像王瑤一樣的“旅遊特種兵”在全國各地進行“行軍(jun) ”“突擊”式旅遊。不少遊客憑借這種旅遊方式,釋放出積壓許久的出行需求。
長線遊爆發,露營熱“退潮”
“五一”假期“長線遊”需求走高。中國在線旅遊平台攜程數據顯示,“五一”期間用戶平均出遊半徑較去年同期增長25%,其中飛機出行平均距離為(wei) 1638公裏,約等於(yu) 上海飛往呼和浩特的距離,基本恢複至2019年同期水平。
除飛機外,“高鐵遊”出行距離也大幅提升。攜程數據顯示,用戶單程平均出行389公裏,恢複至2019年八成水平,約等於(yu) 上海至黃山的單程距離。
在長線遊爆發的同時,露營經濟卻迎來了“退潮”。勁旅谘詢此前發布的一則報告指出,2022年露營經濟整體(ti) 市場規模增速達到峰值,隨著疫情影響逐步降低和市場逐漸恢複,露營市場整體(ti) 增速放緩並呈回落趨勢。
“五一”沒有冷門目的地
今年“五一”假期無論是熱門城市還是小眾(zhong) 目的地都迎來了人潮湧動的盛況。
一邊是熱門城市旅遊熱度持續火爆。在線旅遊平台去哪兒(er) 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熱門城市酒店預訂量超疫情前1.9倍。
一邊是冷門目的地熱度高升。假期前夕,不少遊客預見到大城市和熱門景區裏“人山人海”景象,“小眾(zhong) ”“冷門”成為(wei) 年輕用戶最關(guan) 注的旅遊關(guan) 鍵詞。同程旅行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小眾(zhong) ”相關(guan) 旅遊搜索熱度環比上漲172%,“冷門”相關(guan) 旅遊搜索熱度環比上漲113%。
去哪兒(er) 平台數據顯示,往年諸如德宏、淄博等相對冷門城市,今年“五一”酒店預訂量比2019年增長10倍以上,其中德宏酒店預訂量增長最高,達22倍,淄博增長20倍。山南、臨(lin) 滄、塔城、延邊、昌都等小眾(zhong) 旅遊目的地在節前一周已庫存告急。
節後旅遊業(ye) 仍有巨大潛力待釋放
今年“五一”假期全國旅遊交出了一份優(you) 秀的成績單,數據顯示,國內(nei) 旅遊收入達1480.56億(yi) 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8.90%。去哪兒(er) 大數據研究院副院長郭樂(le) 春表示,今年旅遊業(ye) 需求端仍有巨大潛力待釋放,端午節、暑期、國慶節將迎來一波又一波的高峰。
節日過後,如何保持旅遊消費長期向好的勢頭?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吳若山認為(wei) ,各地必須繼續加大業(ye) 態創新供給,實施更為(wei) 精準的品牌營銷和個(ge) 性的旅遊品牌塑造,持續升級服務水準,如此才能使旅遊釋放更多活力。(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