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五一”演出市場精彩不斷 觀演消費持續增長

發布時間:2023-05-04 15:49:00來源: 人民網

  劇場內(nei) 掌聲四起,實景演出場場爆滿,音樂(le) 節現場火熱十足……這個(ge) “五一”假期,全國演出市場持續升溫,“上新”不斷。話劇、舞劇、演唱會(hui) 、音樂(le) 節等多類演出活動,在滿足廣大群眾(zhong) 假日文化需求的同時,進一步釋放了演出市場的消費潛力,掀起了新一輪觀演熱潮。

  “上新”不斷 多類型演出精彩不停

  293台劇目、1170場演出、811場群眾(zhong) 文化活動——“五一”期間,類型多元、內(nei) 容豐(feng) 富的演出活動在北京集中登台亮相,方寸舞台間演繹著“詩與(yu) 遠方”。

  其中,國家大劇院推出的原創歌劇《青春之歌》,聚焦革命洪流中的青年力量,講述為(wei) 國家、為(wei) 理想衝(chong) 鋒陷陣的熱血青春;北京人藝對經典劇目《海鷗》進行本土化處理,古典氣質與(yu) 現代風格在舞台上完美交匯;國家京劇院2023年“春之聲”演出季啟幕,京劇名家匯聚一堂,劇目紛呈好戲連台……精彩絕倫(lun) 的演出也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zhong) 紛至遝來。

  與(yu) 此同時,在上海,舞蹈詩劇《隻此青綠》於(yu) 4月30日至5月7日連演8天11場,展卷起舞間盡顯中國傳(chuan) 統美學的獨特韻味;音樂(le) 劇《劇院魅影》中標誌性的水晶吊燈,在上海大劇院的舞台上緩緩升起,其中文版於(yu) 5月2日在此完成了全國首演。

  除了傳(chuan) 統演出,近年來興(xing) 起的脫口秀、沉浸式演出等市場新業(ye) 態同樣熱度不減、勢頭強勁。“五一”期間,有趣有料接地氣的脫口秀表演,獲得了不少年輕觀眾(zhong) 的青睞,演出場次不斷增加;打破傳(chuan) 統觀演模式,注重參與(yu) 感、體(ti) 驗感的沉浸式演出,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成為(wei) 一種新興(xing) 的消費風尚與(yu) 文化景觀。

  此外,聽一場戶外音樂(le) 節成為(wei) 許多年輕人假期的出遊首選。家住天津的王琳是一名資深樂(le) 迷,她很早就買(mai) 好演出票,假期當天坐著高鐵拉著行李箱直奔音樂(le) 節現場,與(yu) 來自各地的好友相聚於(yu) 此。

  假期間,北京草莓音樂(le) 節、濟南麥田音樂(le) 節、成都仙人掌音樂(le) 節等大型演出活動在全國各地火熱開啟,帶來一場場酣暢淋漓的音樂(le) 盛宴之餘(yu) ,對於(yu) 帶動當地旅遊、餐飲、住宿等經濟效果顯著,“音樂(le) 節+旅遊”成為(wei) 拉動城市文旅發展的新動力。

  行走中觀演 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的當下,旅遊景區的大型實景演出成為(wei) 一道靚麗(li) 的風景線。

  作為(wei) 西安的文化名片之一,大型曆史實景舞劇《長恨歌》在“五一”期間於(yu) 華清宮景區繼續上演,演出場次增加至每天四場。劇目對白居易名篇《長恨歌》進行藝術化呈現,展示恢弘大氣的盛唐風采。舞台設計上,將真實的山水風景與(yu) 舞台相結合,通過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為(wei) 觀眾(zhong) 帶來沉浸式的觀看體(ti) 驗。當一片“星光”灑滿驪山的時候,不少遊客驚呼,“好震撼”“太美了”!

  在敦煌一個(ge) 迷宮式的劇場中,情景體(ti) 驗劇《又見敦煌》結合3D影像、移動巨幕等裝置,28台升降機同時工作,將莫高窟飛天壁畫的前世今生娓娓道來,帶領遊客穿梭於(yu) 曆史長河,在沉浸式的視聽體(ti) 驗中,感受千年一瞬間,讓沉澱千年的敦煌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

  這些主題式的實景演出將靜態的旅遊資源與(yu) 動態的文藝演出相結合,在深入挖掘景區曆史文化、民俗風情的基礎上,以技術助推創新發展,不僅(jin) 帶給遊客更多新鮮感、體(ti) 驗感與(yu) 沉浸感,更彰顯出一座城、一處景的底蘊與(yu) 特色。

  今年以來,演出市場強勢回暖。中國演出行業(ye) 協會(hui) 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營業(ye) 性演出(不含娛樂(le) 場所演出)票房收入49.80億(yi) 元,較去年同比增長110.99%;觀演人數2185.22萬(wan) 人次,較去年同比增長142.96%。“五一”小長假的到來,為(wei) 第二季度的演出市場開了個(ge) 好頭。麵對火熱的市場與(yu) 觀眾(zhong) 的熱情,演出行業(ye) 要進一步用優(you) 質的作品留住老觀眾(zhong) ,吸引新觀眾(zhong) ,探索出更為(wei) 廣闊的發展空間。

  (實習(xi) 生梁昊怡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